智慧教育智有主张
2019-05-24黄建林
黄建林
【摘要】科技的發展引领社会的变革,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我们当前教育的新思路、新征程。我校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础,为不同生命的成长提供多维教育服务。我校的智慧校园将从校内走向校外,固定终端走向智能终端,实现老师、学生和家长三位一体,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打造出一条具有湖滨特色的智慧校园新模式。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精准培训;“云”节拍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的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推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作为江苏省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无锡市智慧校园建设先进学校,我校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础,为不同生命的成长提供多维教育服务。我校从2012年开办以来,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建设我校的智慧校园。
一、构建高标准的智慧校园(基础建设和硬件环境建设之路)
1.高起点:硬件建设助力教育信息化
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充分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根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按省I类标准配置各类教学专用教室和设备,高标准构建数字化校园:学校共有586台计算机,每位教师都按需配备了一体机或笔记本,生机比达4∶1;拥有现代化网络服务中心,配备4台专用服务器,1台网关防火墙;信息点近千个,同时配置了63个无线信息点,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60个教室与19个专用教室都实现了“班班通”(配备电子白板或交互一体机);数字化学习中心设有5个多媒体网络教室(其中配备1个固定智慧课堂和1个移动智慧课堂);展演中心设有1个全自动录播教室、1个演播中心;实验探究中心设有2个机器人工作室、1个NOC物联网工作室、1个3D打印创客实验室、3个科学实验室(其中1个为数字化科学实验室)、1个专业航模工作室。
2.重应用:智慧校园服务管理可视化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校园管理出现很多问题,如学校通知老师们不能及时查阅、QQ与微信等平台软件太多、家校互动短信太单一、师生考勤、请假、调课、培训、报修等信息难统计……2017年9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阿里巴巴的钉钉作为学校唯一数字化应用平台。
(1)智慧通讯
原先每到新学期,办公室总要及时地更新学校内部通讯录,费时费力不说,携带和使用还不方便。如今由教师自己更新自己的信息,管理员审核,不管在哪里,手机还是电脑,只要打开钉钉通讯录,就可以方便准确地找到需要的联系方式。在内部消息沟通上,除了电话,我们使用最多的就是短信、QQ或微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几个都用的情况,但还是担心对方不知道看了没有。在使用钉钉这个平台后,不管是教师间的通信还是学校的通知公告发送后,老师们看了没有,什么时候看的,还有哪些老师没有看,都一清二楚,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办公效率。
(2)智慧考勤
每天老师到校,打开钉钉,就会自动考勤,同时年级组长和分管行政也马上知道了各个组内老师的考勤情况。如果请假外出,同样可以通过钉钉“请假”功能,及时提交自己的请假事由,年级组长和分管领导就能及时知晓和统计,后台也能够导出Excel表,为学期末的考核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在学生晨检方面,每天早上,班主任老师通过钉钉“学生晨检”平台,上报各班的晨检情况,教务处、总务处就能及时地知道每班的学生出勤情况。
(3)智慧后勤
对于学校来说高效的后勤管理是保证学校日常工作开展的基础。学校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发现问题,只要拿起手机,通过“设备报修”和拍照上传现场照片,后勤管理人员就能及时地收到通知,进一步地确认和处理,而同时作为主管行政也能及时了解相关的工作进度。支持后台导出Excel报表,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效率。
(4)智慧教务
依托阿里巴巴钉钉平台的审核和日志功能,目前开通了“在线调课”“外出培训”“校务日志”和“会议签到”等适合我校的数字化应用,老师们不管在电脑端还是移动端,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个条线工作的记录,作为学校管理者也可以实时了解各个工作的进度和报表,使无纸化办公成为可能。
(5)智慧家校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原来的短信和电话沟通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家校互动,而QQ、微信相对独立的群,学校很难监管。本学期开始,我校从一年级开始尝试使用钉钉作为家校互动平台,集短信、电话、作业布置、课外分享、学生评价等于一体。以家庭作业来说,现在老师们的作业都通过钉钉统一发送,家长及时查阅,老师自己也可以时时了解作业的完成情况,备课组长和相关行政及时了解各班、各学科的作业量情况,规范老师们的教学常规。通过这些应用,全面优化和提高家校互动的智慧手段,进一步拉近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
(6)智慧宣传
依托校园微信公众号,构建我校的新媒体宣传时代。随着我校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和建设,校园宣传也从传统的展板、短信、PC网站进入智慧微时代。每周,校宣传负责人都会收集和整理校园新闻、班级活动、家庭教育等优秀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每月,班主任都会利用“美篇”等Hmtl5软件,制作精美的班级微名片,推送给家长,让班级管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这些先进的信息化教育装备与服务应用平台提升了学校管理与应用的水平,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视野的拓展和教育功能的优化。
二、培育数字化的智慧教师(教师团队培养的发展之路)
作为宜兴市窗口学校、品牌学校,为成为基础教育精品学校,学校择优配备师资,集聚了一批业务优、技术精、科研强的青年教师。
1.“四有”机制,引领教师发展
教师群体有实力:形成了以名师为首、骨干教师为翼的金字塔团队,50%的专任教师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有积淀:50%以上的教师在省、市级评优课中获奖;信息人才有积聚:有十多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竞赛中获奖;师资培训有梯度:我们按计划、分步骤进行培训,并组建信息化应用研究的核心团队,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有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学科教学的主动意识和应用能力。我校虽然是一所才开办四年多的新校,但教师已经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运用新技术解决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较强。
2.精准培训,培育智慧教师
首先,建立智慧校园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信息化的发展。制定我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学校层面的五年规划),制定并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移动课堂学习、泛在学习、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探索我校的“互联网+教育”之路。
其次,构建不同层级的信息化培训体系。建立每个暑期的全体教师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开学初新教师的数字化技能培训,结合学科的特色培训等。
走出去学习。学校每年会选派不同层次的老师参加相应级别的教学研讨活动,如全国优质课评比、华东六省一市优质课评比、杭州的“千课万人”研讨活动、深圳的全国展示课以及省内的一些研讨活动。特别是在信息骨干教师方面外出培训力度更强。2017年我们派骨干教师参加了上海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教育博览会互联网+教育展”、上海嘉定举行的“融合创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2016中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与创新课程研训会”、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请进来把脉。学校从创办初就坚持每学期开展“名师面对面”的活动,针对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教师的业务培训,邀请各学科的专家、研训员来校进行深入的剖析、指导,目前此项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如凌国伟、谢惠良、钱士舜、穆文红、杨敏芬、王蕴芬、黄晓云、毛炜等专家来校作指导)。
坐下来梳理。每次活动后,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首先会独立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梳理信息化对各个环节的作用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始终坚持设备是为课堂服务的,不迁就设备,如果借助设备进行教学的效果达不到原有的方法,我们还是采用原有的方法来开展教学。
站起来实践。目前我们在第二学段的语文、数学、美术、科学四门学科中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每个学科成立了数字化研究团队。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我校参加数字化课堂教学研究的老师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2017年12月,我校王苏云老师参加了无锡市智慧课堂的展示活动,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围起来分享。为促使我校的数字化教学研究工作向更深更广处推进,数字化教学的研究水平有更大更快的提升,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校级的数字化课堂研讨活动,通过骨干教师的展示课,与全校师生分享数字化教学带来的好处。2015年11月6日,我校举办“宜兴市小学数字化学习暨智慧课堂”现场观摩活动。来自全市二百多位一线教师聚集在这里,参加这次活动。作为承办单位,我校共开出四节展示课,涉及语文、数学、美术、科学四门学科。灵动的多媒体数字化的辅助,为各科的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借助数字设备,学生的潜能最大化地被挖掘出来,学习能力最直接地被及时量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人耳目一新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探索“云”节拍的智慧教学(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之路)
我校是首批“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从2012年开始,我校就统一规划部署,积极推进完成以下几项建设:
1.合理规划,分层推进
我校在充分学习、领会“e学习”试点工作主要任务的基础上,融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确定了我校试点工作的切入点为“交互式数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e学习”为环境,以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提升学习效益。建设以平板电脑设备为主的新型数字教室,开展基于教学实践场所的前沿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推动我校教师丰富教学实践,在网络教学、在线学习、一对一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逐步构建起基于数字课堂环境下的新型学与教模式。
2.课题引领,助推教改
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研发,全民科学化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学校教育也从“数字土著”融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大环境中,并致力于运用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以培养孩子的“二十一世纪技能”。目前数字化类立项课题有两项: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数字化实验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无锡市规划课题《基于‘E学习平台的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学习研究》。2016年10月,《數字化实验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功召的开结题鉴定活动,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2017年5月无锡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支持有效教学的数字资源建设研究》通过立项。通过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思考,学科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题研究能力,提高了教师解读孩子的能力,有效帮助了教师逐步向科研型人才的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3.搭建平台,智慧融合
依托“一师一课”平台和市数字化校园平台,结合我校内部的资源交流平台,建立互通互惠的智慧教育教学资源交流平台,使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化,方便教师上传、检索、分享和使用数字化资源,形成资源使用的智慧化。
4.资源建设,规范管理
重点建设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信息数据仓库,如教师(成长)信息库、学生(成长)信息库、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设施设备信息库、数字图书馆以及科学知识库等。
5.创新支点,课程拓展
机器人、物联网、3D打印等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是高度综合渗透性、前瞻性、创新实践性的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品质、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学科。我校经过尝试实践,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别开设了“机器人兴趣小组”“NOC物联网兴趣小组”“3D创客兴趣小组”等校本课程。据调查,这些课程已成为我校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近三年来,我校学生获江苏省“科学小院士”称号1人,参加的NOC物联网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两次。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也是成果喜人,获江苏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9个,另多次获无锡市级一等奖、二等奖。在“金钥匙”科技素养大赛中获江苏省特等奖1个,二等奖5个,无锡市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2个。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江苏省一等奖1个,并获专利1项。在无锡市航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学生参加的江苏省少年科学院红领巾科学建议活动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学校也被多次评选。
作为创新梦想的支点,数字化教学对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确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追寻。
四、畅想魅力湖滨智慧云
1.我们的畅想
依据宜兴市“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我校的智慧校园发展规划,依托阿里巴巴钉钉,我校的智慧校园将从校内走向校外,固定终端走向智能终端,实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三位一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打造出一条具有湖滨特色的智慧校园新模式。
2.我们的困惑
在智慧校园的探索之路上,老师、家长、学生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信息素养的培育,硬件的快速发展和软件开发应用上矛盾,影响了智慧校园的发展。在信息化和教学的深度融合上,还存在着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不够彻底的问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方向、以教者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在迈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之间,还存在着诸多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随着我校智慧校园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向着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功能,进一步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减负增效、提升品质的美好愿景坚实迈进。
【参考文獻】
[1]周德藩,彭坤明,王铁军.教育现代化论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修订本) [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3]唐盛昌.校长:教育思想的践行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4]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