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奇松》画面教学例谈

2019-05-24乔瑛

教育界·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图文结合小学语文

乔瑛

【摘要】写景类的课文,是由一幅幅画面组成的,它们或宏伟,或壮美,或秀丽,或幽静,或绚烂……老师在手捧教材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具体画面上,更应该去关注如何表达画面,如此,才可以做到言意兼得,眼中有畫面,心中有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画面教学;图文结合

写景抒情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册教材中都有分布。《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景状物类记叙文。文章结构清晰严谨,以生动明快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树姿态的优美独特,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重点描写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充分展现了它们的奇特之处,饱含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在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一行行优美干净的文字,仿佛摄像师的镜头,将画面一幅幅展开。这类文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受画面,欣赏画面,创造画面。

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尝试,试图让学生感受三大名松的画面之美。

一、图文结合,感受画面

1.找画面

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一个人接触一幅画,首先关注的自然是画里有什么。因此,进行画面教学,第一步就是准确寻找画面,知道课文描写了哪些画面,画面里有什么,这是一个了解文本从而构建画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具体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姿态的句子。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品味语言,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美的景致、美的情感,同时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三棵松树的不同特点,感受松树姿态之“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的盆景”。作者通过比喻的手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把三棵名松的姿态写得惟妙惟肖。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紧紧扎根语言文字的土壤,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

2.辨画面

找到课文中三大名松的画面后,接着老师可以出示三幅名松图,让学生根据脑海中对三大名松的印象,对号入座,说一说每一幅画都是哪一棵松树,并说说自己的理由。这一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黄山松的姿态认识。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把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读画面

课堂上,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的画面,而要将想象到的画面、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最好的手段还是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思读、演读、美读、赏读、趣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再现画面内容,加深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唤起学生的情感。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有感情地练习朗读,个性化地读出画面,通过朗读呈现画面之美。教师还可以展示这三种松树的图片,或者给学生观看有关黄山或黄山奇松的视频,让他们领略这些美的景致。在领略景致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这些优美的语言,学生就会很好地走进文字中去。教师还可给学生配上舒缓的音乐,运用示范朗读等方式,读出文章优美的画面。

4.说画面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看到了怎样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把三大名松的独特姿态记在心里。

二、充分想象,丰富画面

在充分感受三大名松姿态独特的基础上,让学生从“饱经风霜”一词展开想象,从生长环境之险、生活经历之难、生活磨难之久三个方面想象迎客松经历磨难的画面,教师再通过课外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三大名松生命力的顽强,意志的坚毅。通过“稳重遒劲”“郁郁苍苍”等词的连接,在说话训练中让学生感受三大名松的精神之美。此刻,学生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肯定油然而生,这时再让学生读松树、赞松树、诵松树,就容易多了。

三、迁移仿写,创造画面

学以致用是根本。高年段应该指向写作。《黄山奇松》“总—分—总”的篇章结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写作之法。

朗读、背诵后,让学生再来领悟一下,作者在描写这三大名松的时候,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详细描写了迎客松,略写了陪客松和送客松。“迎客—陪客—送客”,这是依循游客登山观赏、流连光景、依依惜别的顺序安排的,先后尽致,层次井然,浑然一体,让学生领悟写作时要有顺序。

学生在阅读第三自然段时,引出群松图。作者用排比、拟人的手法,把黄山群松的千姿百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在感叹黄山奇松神奇的同时,还会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用“或”和“有的”连接,句式整齐,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形象地表现了黄山松的不同姿态。在第三段的学习中进行省略号的想象仿写,让学生体会群松的千姿百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本小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千姿百态的黄山松还会有哪些姿态,都像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景致,走进画面。可落实写画面的环节。然后通过看、说、写,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黄山上这千姿百态的松树,这样一来,既给文本的省略号补白,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达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指向写作的目的。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管建刚老师早就提出了“指向写作”的倡议,我们教学时更应“阅读得其法”。第二课时不妨从“奇松”迁移到“黄山四绝”的另一绝——怪石,这是模仿练写的绝佳素材。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明了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方法后,让学生课后练一练、写一写黄山奇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写景类文章,应当紧扣其景,既要从整体上对景有所把握,又应当引领学生沉浸在文本中,反复诵读、品味;既要关注作者写景的表达形式、方法,又应当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语言文字中提升素养,形成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图文结合小学语文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开展图文结合教学
静静等待写作之花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