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感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思考

2019-05-24李曼李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兴趣

李曼 李敏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借鉴沉浸感理论,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进行改进、设计和包装。本文提出了学习领域的沉浸感模型,从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两个维度,共同努力让学生获得沉浸感。在实践中,要避免陷入只注重环境营造,不注重内容设计;只注重信息技术,忽视传统方式呈现;只注重沉浸感的过程,不强调沉浸感的结果等三个误区。提升学习兴趣的路径有通过简单任务获得仪式感、通过随机奖励获得神秘感、通过互动交流获得归属感、通过支持探索获得成就感、通过持续更新获得新奇感等五种方式。从沉浸感模型出发,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包括设計专项课程或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或者适当降低需要的能力,先体验再提高等。在实践中应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沉浸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2.016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2-0081-04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信息技术被学生不当使用的例证是网络游戏或手机成瘾。如何能让学生像专注打游戏或玩手机一样,沉浸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氛围中,愿意积极探索、互动并努力提升,值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深入思考。从教学层面,这种借鉴至少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借鉴相关流程或结构的设计,对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再设计,强调界面易用性、趣味性,控制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随机奖励、层级设定和角色设定等;另一方面是借鉴情绪的设计和体现,让学生产生相应的积极情绪,对教学情境进行加工,让学生获得个性化、互动性、荣誉感、自由感等心理感受。这两方面,都是从沉浸理论的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探索。

一、沉浸感模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沉浸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与内在回报(Intrinsically Rewarding)密切相关。Csikszentmihalyi在1988年提出沉浸感(Flow experience)时[1],用于描述用户集中注意力,完全投入情境中并过滤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沉浸感不是贬义词,不仅是在玩游戏或玩手机时,在专注工作、绘画、阅读或写作、购物等情境中,用户都可能会获得沉浸感。内在回报是用户从事某项活动时,有其内在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来自于外部,如奖品,金钱或赞誉,而是其本身的有趣、挑战性、好奇性、正义感、合作与竞争,以及自由控制度等,让用户产生兴趣并愿意持续追求这种过程。由于沉浸感来源于内在回报,是一种从个体内部驱动产生的感受,引导和控制用户的沉浸感并不容易。借鉴相关理论,本文提出学习领域的沉浸感模型见图1所示。

学习领域要获得沉浸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两个关键维度。不同的学习内容,获得沉浸感的主导因素有很大差异,例如,有人对学习做川菜或西式糕点有沉迷感,其主导因素是学习兴趣,有人对学习空气动力学或JAVA语言编程有沉迷感,其主导因素是学习能力,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很多,但能够达到沉迷状态,主要是克服了学习的困难,掌握了编程的基本技巧和能力。这两个维度,如果配合不好,就会产生其他的心理状态。如果学习兴趣高而学习能力弱,类似于一个不会打游戏的菜鸟,就会产生焦虑或挫折感,反之,如果学习能力强而学习兴趣不高,如同让高手玩连连看的小游戏,就会觉得无聊而失去兴趣,表现出完全放松的状态。学习领域的沉浸感模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

1.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需要有沉浸感的体验

2016年一项针对北京10所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近半数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吸引力、感染力的认同度与上课的兴趣度都比较低[2],从沉浸感的模型出发,主要是实用主义的上课动机在作祟。所谓枯燥或太难不过是托词,许多课程比思政课更困难,只要列入高考或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都会被学生重视并全力以赴地学习和掌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已大大增强,但少数学生的内生学习兴趣不足,始终处于模型的下端,无法达到第一象限,展现出冷漠或者放松的不良状态,如何调动学生的内生学习兴趣,摒弃实用主义的导向,需要教师团队加以研究和重视。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需要特定的学习能力,不仅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还包括熟练使用学习工具,独立地获取、辨识、加工和利用信息,包括知识分解、团队合作与决策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自信心、思维灵活度和反思力,并能通过学习引起行为或思维模式持久改变的内化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教师有深入和全面的知识储备,甚至包括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在教育方法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相关知识、技能、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上有观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要会背诵,就能取得好成绩的认知,其潜在逻辑就是默认思想政治理论课只需要记忆这一种学习能力,这种认知不符合实际,是许多学生无法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障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学生重视的原因之一。

3.让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获得沉浸感,应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两个维度

从具体措施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建构持续高效的互动平台等方面入手,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知识的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包括教会学生查找和辨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组织各类专家讲座,指导学生精读原著,观赏影视作品,组织参观,以及开展调查研究、演讲辩论、读书分享等活动,这些方法在许多教学改革中都被提及,但并未被理论化,将其纳入学习领域的沉浸感模型进行思考和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沉浸感模型的误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是最多被研究的课题,方法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性,但效果依然有限,沉浸感模型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流程化的操作手册,而是一种教学思路,所谓教无定法,理解思路和掌握方向,比引入某些教学方法更有效果。教师在应用沉浸感模型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陷入以下误区。

1.只注重环境营造,不注重内容设计

沉浸感需要环境营造,如同要让学生进入游戏界面,才有可能沉迷于游戏一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环境营造,包括通过PPT、视频、互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甚至虚拟现实技术的方式实现对环境的呈现,让学生在某个具体不受打扰的环境中,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专心互动,激发兴趣。环境营造的目标是让内容、思想和观点更好地传递给受众,不能忘记这个目标,而只注重提供素材。游戏的界面精美当然能给用户有个好印象,但用户并不会因此沉迷,还需要让用户产生兴趣、获得挑战感、荣誉感等综合感受,就像米其林餐厅,不能只注重装修,还要对食材和烹饪技巧精益求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丰富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精彩演绎,才能给用学生带来多种情感共鸣,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

2.只注重信息技术,忽视传统方式呈现

沉浸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能更真实,互动传递更便捷,但沉浸感并不必然依靠于信息技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是对某种沉浸感的描述,与信息技术无关。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主体,这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变化,完善和丰富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将是学生获得沉浸感的主要途径。仅指望专业人员建立和维护教学平台、建设微博微信、多媒体视频等,才能实现沉浸感,是守株待兔的做法,所有教学效果不佳的责任,也会推卸到信息技术的不成熟或不会使用。这种唯技术论的思路,会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陷入无限等待中。

3.只注重沉浸感的过程,不注重沉浸感的结果

沉浸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的体验,除了过程,还要关注结果,这种结果包括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有效获得知识的量。有些内容浅显易懂,教师不能为了让学生获得沉浸感,花30分钟互动时间,让学生明白了3分钟能讲解明白的问题。只顾营造体验的教学方法,会让教学表面显得五彩斑斓、精彩纷呈、峰回路转,但并不代表学生能学到知识、转变态度或提高能力,就像米其林餐厅,菜既要做漂亮,也要让食客能吃饱,吃得有回味。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堂提问、布置作业、互动交流、随堂测试等方式,经常核实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有效的反馈,改进教学过程。

三、沉浸感视角的学习兴趣提升路径

学习领域的沉浸感模型指出,要让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中获得沉浸感,就需要同时提升其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唤醒和激發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能动性,教会学生学习,促使其自主沉浸于学习环境中。在提升学习兴趣方面,至少有以下策略:

1.通过简单任务获得仪式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设计一些仪式感,如共同朗诵名言,某次统一着装或标记,网络教学平台签到,一句话表达情感,统一将课本放在书桌右上角,精彩发言后的齐声鼓掌,颁奖仪式等,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某种尊重和重视的习惯,感觉到在课堂或网络学习中是需要共同努力的整体。参考网络游戏或微信集齐点赞,为用户设计重复简单的打怪,或者坚持签到就有赠品,都是通过简单任务的方式让用户沉浸其中。仪式感设计不宜过多,但要简单易操作,能让所有学生拥护、掌握并随时应用。

2.通过随机奖励获得神秘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奖励不能缺失,要让学生时刻感到可能获得奖励,这种不确定性会促进其持续关注课程进度和积极思考。除了常规的随机提问和测试外,还包括随机点名、随机抽奖、随机任务等,奖励的内容包括提高成绩点数、成为相关负责人、角色扮演或表演、口头表扬、免作业卡、免惩罚卡、免签到卡等。奖励与惩罚相对呈现,在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惩罚措施。设计随机奖励时,也要尽可能地考虑对全体学生的公平性,有一定的替代性,让学生感到有趣并愿意参与。

3.通过互动交流获得归属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团队意识,学生个体需要通过团队方式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玩网络游戏或使用微信获得沉迷感的重要原因,就是组团“打怪”或者“刷朋友圈”,在团队中发挥各自作用、自主发言、相互协助或点赞,获得相应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课堂是很难实现“打怪”模式里的互动交流频率或效率,即使在网络教学平台,或者要求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作业,也很难有这种即时高密度互动。在实践中,可以设计在课堂上限时完成的团队作业,组织学生辩论或参加各种比赛,让学生自行组织课外拓展或调研活动等。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进而获得学习中的沉浸感。

4.通过支持探索获得成就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鼓励学生自行查找、探索发现相关信息,再加以总结归纳,从信息中提炼知识,改变态度,提升能力。玩游戏产生沉迷感,有个重要因素是对未知的探索,用户会尝试不同的装备配置,不同的游戏路径,不同的协作方式等,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使探索成为乐趣的一部分。在实践中,需要鼓励学生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可以提供热点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头脑风暴或批评挑刺等方法获得选题。除了论题探索外,还可以设计许多小探索,如最快地找出相关年代、人物或事件信息,最有想象力地讲一个符合情理的故事等,都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5.通过持续更新获得新奇感

激发学生的创新主动性,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感[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持续更新,不仅是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方法。随着学生的能力变化而提供更多新资料,新技能和新方法。多数的网络游戏或手机APP都会不断更新,提供更多的地图或应用功能,解锁更多的角色或更酷的玩法,这就是持续保鲜,让用户获得好奇感的方法。持续更新的主力,不仅是教师,还要包括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提出新问题和新见解,通过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让他们的新奇感得以回报和满足,并产生新的求知欲,延续学习兴趣。

四、沉浸感视角的学习能力提升路径

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为支撑。思政理论课学习,除简单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外,至少还需要三方面的能力,一是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即以快捷和有效的方式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获取准确信息,加工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二是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即能够将所读到或看到内容,使用语言和文字,通过恰当媒体完整表达自己的理解,并与各方进行交流,获得反馈,并修正自己观点的能力;三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用于解释分析新生事物,或者指导其他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学习能力。

1.设计专项课程,或开展专项训练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前,可以设计一些专项课程或训练,类似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培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表达、判断与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演绎归纳、隐含挖掘、逻辑分析等基本方法,熟悉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熟悉撰写摘要、讨论纪要的基本方法,熟悉论文和报告的撰写范式。许多教师都有体会,同样的内容,不同班级讲授效果差别很大,这些差别很大程度就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区别。专项训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课程,在学生提高了这些专项学习能力,通过考核后,再学习其他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现最需要提高或最薄弱的环节,并加以改进。例如鼓励学生加强速读和记忆训练,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写下总结和疑惑,按标准格式完成作业,积极归类和反思,并根据学习的进度和能力提升的程度,不断进行調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类似于刚开始时,玩家都是游戏的菜鸟,但随着游戏情节的推进,对游戏规则和操作方法的熟悉,许多玩家都会成为老鸟,这就是从游戏中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诊断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能力上存在哪些缺陷,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指导学生持续改进。

3.适当降低需要的能力,先体验再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常被贴上思想上不重视的标签,所以会应付作业或互动,实际上,这些情况可能是学生能力不足造成的。在特定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起始阶段适当降低对部分学习能力的要求,例如先让学生少读但精读材料,先帮学生归纳出观点,先提供直观的信息等。游戏设计时,会为用户制作地图,提供官方攻略,还有一键可调出的帮助信息,鼓励用户试玩或提供一些专设的培训关卡,没有游戏会一味地提高难度,更不会让用户知难而退。学生缺少什么学习能力,就先由教师提供支持,让学生先进入沉浸感,随着教学的深入,再让学生补齐这些能力。

参考文献

[1]Stavrou N A M,Psychountaki M,Georgiadis E,et al.Flow theory-goal orientation theory: positive experience is related to athlete′s goal orientation[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5(6):1499-1506.

[2]杨春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吸引力、感染力现状分析[EB/OL].[2016-08-0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804/c40537-28611489.html.

[3]周政龙,徐志远,赵衍民.遵循“三种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125-128.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