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将士的血色青春
2019-05-24王宇
王宇
五月令人向往,值得赞美。1919年5月4日,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同样,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一批青年抗联将士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奋起抗争,勇赴国难,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家园,用生命书写和铸就了灿烂的血色青春。
血色青春写就对党的忠诚,彰显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联队伍中,将士出身不同,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但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相同的。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称为“中国的夏伯阳”。赵尚志一生对党忠诚,曾两次被错误地开出党籍。他在写给北满省委的请求书中说道:“党籍是每个党员的生命。我参加党、做革命斗争已将十五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一生的任务。我请求党重新审查,恢复我的党籍。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望党组织一天也不要放弃对我的领导。”这些文字充分表达了一名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党的拳拳赤子之情。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的事迹为国人所传颂,她们的高尚品格和爱国精神,彰显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滚滚的乌斯浑河水淹没得了她们的身体,却淹没不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爱国精神。八位女英雄那坚毅的纵身一跳,抛给日寇的是蔑视、愤怒和反抗,留给后人的是信仰、忠诚与精神。青春无悔,视死如归,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血色青春铸就钢铁硬汉,诠释坚强不屈的不畏牺牲的精神。东北抗日联军队伍中有无数仁人志士,时值青春韶华,面对国难家仇,为捍卫民族尊严以身殉国,他们是特殊材质制成的钢铁硬汉。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者和领导者、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他出生于一个富庶的农民家庭,愉快的童年在求学生涯中度过,然而旧中国的动荡和亡国奴的屈辱激发了这个血性青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举旗起义。他曾五次被捕入狱,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在东北的莽莽林海、茫茫雪原中,领导抗联队伍与日寇英勇奋战,激战数日,无论战斗多么残酷,环境多么恶劣,他都充满必胜的信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敌人的劝降与诱惑,仍然大义凛然,不为所动,视死如归。杨靖宇犧牲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肚子,惊骇地发现杨靖宇的胃肠里尽是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在场的中国人落泪了!日本人震惊了!这就是中国的东北抗联战士,这就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的具有不畏牺牲精神的钢铁硬汉。
“镜泊英雄”陈翰章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也极为悲壮,极为感人。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陈翰章在毕业典礼大会上曾激动地立下誓言:“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但为了祖国,我要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以及生命,赶走强盗,消灭敌人。”本可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青春、传道受业的青年教师,为了国家独立富强,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毅然参加了抗日武装,成为了一名抗联指挥员。当凶残的敌人把他的双眼剜出的时候,他还在怒骂敌人。他背靠着身后的苍松,如一尊高大庄严的雕像,威武不屈,浩气凛然。这就是东北抗联将士的青春,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血色青春蕴含自强不息,展现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斗争的重要特征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事最艰苦,其中一件事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是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进行的,在长达十四年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外无援军,内无国民政府任何支援,甚至长时间与党中央断了联系,得不到党中央的领导和指示。东北抗联活动地区地处高寒地带,环境恶劣,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甚至四五十度。抗联将士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长期行走于雪深没膝的山林,昼夜坐卧于雪坳之中,夏季则穿行于人烟罕至的丛林沼泽之中,栖居在潮湿的深林密营中。据抗联老战士,跟随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抗联将士雪地行军,衣服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尤其夜里温度降到零下40多度,大树冻得咔吧咔吧直响,抗联将士硬是不敢生火取暖,生怕飘起的烟雾引来敌人”,“冬季一片白茫茫,由于储存粮食的地点被敌人破坏,不要说粮食,就是可吃的草根也冻在土里,找不到其他能吃的,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层层刨下来,放进嘴里怎么也咽不下去,勉强咽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抗联战士所经受的艰苦是难以言尽的,他们的青春没有浪漫,没有童话,更没有享受,有的尽是血与火的考验,苦与泪的煎熬。十四年,支撑他们战斗下去的是不悔的追求和那份永恒的信仰。正如杨靖宇同志所说:“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东北抗联将士用他们血与火的青春岁月一路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迎来了全国抗战的胜利。
血色青春绘就人间真情,娓娓讲述凄美爱情、母子深情。东北抗联将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顶天立地,生活中,他们更向往浪漫的爱情、家庭的温情和义结金兰的友情。多少抗联将士日夜思念着自己的爱人,多少抗联将士时时牵挂着自己年幼的孩子,多少抗联将士心中挂念着自己的好兄弟好战友,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
东北抗联队伍中的才子冯仲云与妻子薛文演绎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1934年,冯仲云担任满洲省委秘书长,为加强哈东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组织决定派冯仲云到珠河游击区以省委代表身份开展工作,并决定让薛文返回江苏老家。临别时,冯仲云深情地对妻子说:“文!这次离别我想有三种可能,第一,你回家乡安排好事情,两个月后又能见面;第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要等到革命胜利后再相见;三是永别。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无愧于革命。”一席话,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的赤胆忠心。他们是幸运的,十二年后再次相聚,因为,他们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坚信彼此深爱的对方还活着。每当想起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就会不禁吟诵她那首《滨江抒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位面对敌人的辣椒水、老虎凳都不曾流泪的英雄,踏上囚车将赴刑场之时,想起自己心心念念的孩子,她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
回首过去,战场上硝烟弥漫,东北抗联战士正值青春年华,他们的青春充满了枪林弹雨,山河破碎,为了不做亡国奴,他们毅然挺起脊梁,拿起钢枪,与侵略者殊死搏斗,他们的青春是惨烈的,悲壮的,更是无悔的;如今,硝烟散去,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强起来,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英雄。作为正值灿烂年华的新时代青年,更没有理由蹉跎岁月,我们应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沿着先辈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