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2019-05-24林文华
林文华
(永春林业局,福建 永春 362600)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松科松属高大乔木,喜光而又耐贫瘠,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1]。马尾松主根明显,1a 生主根深度可达30 cm 以上,裸根育苗侧根、须根较少,造林时易窝根,不利成活[2]。切断部分主根有助于根部营养的再分配,是生产常用的促进侧根萌发、生长方法,在油茶[3]、杉木[4],杨树[5]等很多树种上都已经大量应用。作为先锋树种,马尾松常种植于土壤贫瘠、水分匮乏地区[6],因而促进马尾松侧根发育有利于提高马尾松的适应性,对促进马尾松后期生长具有重要作用[7]。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永春县吾峰镇择水村大山寨,002 林班02 大班070 小班,东经118°17′12″北纬,25°23′16″,极端低温-3.7 ℃,极端高温36 ℃,年均气温19.3 ℃,年均降水量1735~1910 mm,相对湿度81%,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无霜期339 d 左右,海拔560~730 m,坡度26°,坡位为中坡,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70~90 cm,立地质量等级Ⅱ级。
2.1 育苗方式及调查方法
苗木培育方式为大田播种培育裸根苗,设置切根(在马尾松大田育苗生长期间用铁制切根铲适时切去苗木原主根1/3)与无切根2个处理。马尾松种子由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提供,于2013年由择水村当地林农培育,于2013年8月进行部分切根处理,在苗圃中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各抽取3个1.0 m×1.0 m 样方,每个样方定苗株数为60 株。除培育马尾松切根苗木进行切根移栽外,其它育苗措施均相同。2014年1月苗木出圃时,详细调查切根苗木与无切根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总侧根长、侧根总数。
2.2 造林及抚育措施
2013年10月对造林地全面劈草清杂,挖明穴,穴规格为40 cm×40 cm×30 cm,回表土,株行距2.0 m×2.0 m,密度2500 株·hm-2,造林面积为18 hm2。2014年1月下旬营建试验林,造林当年6月及10月全面劈草,造林后两年,每年全面劈草一次。2014年12月,在2个处理试验林分中,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同,林相相对一致的林分,各设置3 块25.82 m×25.82 m 标准样地,共6 块样地,调查样地内保存株数及每木抽梢高度。2017年12月调查样地内每木地径、树高、冠幅。
3 结果与分析
3.1 切根对马尾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切根处理对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长等生长指标的影响有所不同(表1)。马尾松切根苗与无切根苗相比,平均地径、平均侧根总长、平均侧根总数分别提高0.8 mm、92.1 cm、6.9条,分别增长19.5%、131%、94.5%。马尾松切根苗与无切根苗高径比分别为52.4、78.3,平均高径比、平均苗高、平均主根长分别小25.9、6.4cm、12.5 cm,分别下降33.1%、19.9%、50.8%。
表1 马尾松1a生苗木生长情况
3.2 马尾松苗木生长指标T检验
T检验结果表明切根处理对1a 生马尾松苗木生长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表2)。切根极显著降低了1a 生马尾松苗高、主根长(P<0.01)。切根处理显著地增加了马尾松苗木地径、平均侧根长(P<0.05);极显著增加了侧根数和总侧根长(P<0.01)。
3.3 切根处理对马尾松幼林的影响
由表3可见,2a 生马尾松切根苗与无切根苗苗木保存株数平均增加33 株,前者为后者的126.4%;各样地平均抽梢高度增加5.4 cm,前者为后者的119.4%。马尾松切根苗与无切根苗造林后第3a,林分各生长指标中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分别提高0.6 m、0.8 mm、0.44 m,前者分别为后者的127.3%、123.5%、153%;马尾松切根苗与无切根苗造林对马尾松林分各生长指标差别较大,马尾松切根苗比无切根苗更具有明显生长优势。
表2 马尾松1a生苗木生长指标T检验
表3 切根处理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指标的影响
3.4 马尾松林分生长指标T检验
T 检验结果表明切根处理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指标具有一定影响(表4)。切根处理极显著增加了林分保存率(P<0.05),从而降低了营林成本。马尾松林分营造1a 后,切根苗木稍长显著优于未切根处理(P<0.05)。营造马尾松3a 后,切根处理显著促进了马尾松地径生长(P<0.05),但对树高、冠幅的影响尚未达到显著增加水平(P>0.05)。
表4 马尾松分各生长指标T检验
4 讨论与结论
马尾松属直根性树种,主根粗长,侧须根细少稀疏,马尾松不切根苗没有控制主根和苗高生长,高径比大,造林时容易产生窝根弯根现象。炼山造林是当前马尾松造林的常用方式,而马尾松造林地通常为光照充足的阳坡、上坡[8],高径比过高容易导致苗木木质化不充分[9],苗木蒸腾作用快,造林初期抗旱能力不足,导致造林地缓苗时间长,苗木保存率低,造林初期生长较差。切根处理人为的斩断主根,控制主根生长,而促进侧根发育。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切根显著促进了侧根发育,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0]。切根处理限制了植株高度的生长,这可能是因为切根初期伤害了植物,同时改变了植株能量分配方式[11]。
马尾松营林的第1a 是对马尾松造林成功的关键期。本文试验表明根系发达的苗木更能适应不良环境,在造林保存率、造林当年梢长方面都要优于未切根马尾松苗木。尽管造林前,切根处理不利于苗高生长,但造林3a 后,切根处理树高已与未切根组相当,甚至超过,表明造林后切根组更具生长优势。马尾松切根处理促进了侧须根根系发育,增加侧须根数量,增大苗木营养吸收面积及菌根菌含量,有利于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生长快速,有利于加速幼林郁闭,减少幼林抚育次数,降低造林费用,提高了整个林分生长量和林地生产力[12]。
本文研究表明切根育苗有助于提高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达到切根育苗效果,切根的苗高应大于12 cm,主根长达15 cm,并及时进行水肥管理。起苗必须从外到内,逐行倒退着深挖、轻抖,防止扯断苗木侧须根、菌根,及时造林,以免苗木脱水干枯影响造林效果。培育器育苗,尽管能提高马尾松苗质量及造林保存率,但由于育苗及运载苗木费用高,增加造林成本,对于一些地区还不适宜大面积开展。
马尾松切根苗造林是造林技术的创新,改变了常规育苗主根长、苗木质量低劣的弊端,解决了造林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具有造林操作简单方便,促进幼林初期生长,降低造林成本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关于马尾松切根苗造林后期林分生长状况,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