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肺通窍汤治疗小儿鼻源性咳嗽疗效观察

2019-05-24黄香龙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鼻窍异物感学组

黄香龙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30

近年来,笔者选用清肺通窍汤加味为基础方,治疗小儿鼻源性咳嗽30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1]、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及200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3]诊断为鼻源性咳嗽。中医辨证标准:符合小儿咳嗽风热犯肺证标准[4]。患儿通气功能正常,血象及胸部X线未见异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咽部检查有咽后壁上方多见粘性分泌物附着,时有淋巴滤泡增生。

1.2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岁~8岁,平均5.5岁;病程7~14天,平均8.5天。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5岁~7.5岁,平均6.0岁;病程6~15天,平均9天。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予以口服自拟清肺通窍汤。基本方药:鱼腥草20g,麻黄、白芷各5g,炒桑白皮、茯苓、桔梗各9g,炒黄芩、辛夷、蝉衣、炒蔓荆子、防风、炙百部、甘草各6g,荆芥8g,苍耳子4g,细辛2g,升麻3g。加味:咳嗽气急者加麻黄、酒地龙各6g;头痛鼻塞甚者加川芎6g;鼻涕稀薄者加生黄芪8g;涕多脓稠者加忍冬藤1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7天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海鲜牛羊肉腥味之品、辛辣油炸食品。

2.2 对照组:予以复方氨溴索口服液2.5ml,口服,每日3次;普米克(布地奈德混悬液)0.5毫克,每日2次。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咳嗽显著改善或消失,无咽异物感或咽痒感,咽部粘膜无充血,咽后壁无分泌物附着;有效:咳嗽稍有减轻,咽异物感或咽痒感减轻,咽部粘膜及淋巴组织增生减轻,滤泡数目减少,咽后壁分泌物明显减少或无分泌物;无效:咳嗽及咽异物感等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4]。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从临床表现看,鼻源性咳嗽属中医学“咳嗽”范畴,从病因来看,咳嗽多由鼻后滴漏引起。《灵枢·五阅五使》云:“鼻者,肺之官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与鼻密切关系。鼻为肺之外窍,故外邪侵袭,始于鼻窍,日久入里犯肺,肺热壅盛,痰湿内蕴,肺气宣降失司,而见咳嗽不止[5]。治以宣通鼻窍、清肺化痰为主。笔者自拟清肺通窍汤中鱼腥草清肺化痰,炙麻黄开宣,荆芥、防风、蝉衣疏风宣肺止咳,炒桑白皮、炒黄芩、炙百部泻肺火,茯苓、苍耳子、辛夷燥湿通窍;炒蔓荆子、白芷、细辛开窍胜湿;升麻、桔梗、甘草宣肺升阳以利咽止咳。全方鼻肺同治,共奏宣通鼻窍、清肺余邪、祛风止咳化痰之功。观察结果显示,清肺通窍汤组对小儿鼻源性咳嗽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鼻窍异物感学组
益肺强身摩鼻窍
过敏性鼻炎喝苍耳子红枣汤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CORESTA2019年农学&植病学组联席会议关注可持续发展、植保、低烟碱烟草等主题
睡眠质量评价学组第二届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各专业学组成员名单
冬季霾尘重 怎样才能消除喉咙异物感
咽部异物感(附406例分析)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成立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
通督升阳法论治鼻渊病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