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德·药规·药技”人才培养体系下食品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以“饮食文化”课程为例

2019-05-24陈晓燕

农产品加工 2019年10期
关键词:餐桌礼仪考核

陈晓燕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宁波 315100)

为紧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新时代医药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特质凝练为“药德·药规·药技”(以下简称“三药”),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中,构建了“三药”融合的医药类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该项目荣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如何将“三药”理念融入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是食品类专业教师教学改革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食品专业重要的学科结构内容。作为食品专业的先导课程,“饮食文化”课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整个专业的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由于该课程为专业选修课,仅为14个学时,无法满足学生完整性学习的要求,而且还必须要求在有限课时内融入“三药”理念,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评等进行教学改革。

1 优化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1.1 知识目标

饮食文化的涉及面广、内容繁多,所有内容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一一备述。据笔者了解,实际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分专题的“全景式”介绍,知识信息量大、课时有限,学生往往“消化不良”;有的教师则凭个人兴趣择取部分专题讲解,学生容易失于片面。因此,可将教学内容整合为7个模块,并达到以下要求:了解饮食文化发展史,了解著名饮食人物的思想;熟悉中国菜系的分类,掌握每个菜系的特点;掌握不同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禁忌;掌握不同场景下的餐桌礼仪;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熟悉茶文化的精髓;了解酒文化的发展史,掌握饮酒礼仪。

1.2 能力目标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虽然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很多国人的餐桌礼仪知识还很欠缺,就餐时的礼仪经常有失文雅,甚至让人不堪入目。通过对学生意愿和教学反馈的了解,得知学生既希望通过“饮食文化”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饮食审美情趣,还普遍认为饮食礼仪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对自己进入社会后的帮助更大,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1]。因此,经综合考量,设计“饮食文化”课程的能力目标是能够将饮食文化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促进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能够根据不同宴席场景,做到得体的餐桌礼仪,并进行良好的社交。

1.3 素质目标

“三药”人才培养理念,即具备敬畏生命、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良心制药的医药道德(药德);熟悉药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具备良好的药品质量规范意识(药规);与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药学技能(药技)。因此,设计“饮食文化”课程的素质目标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良心执业,牢固根植“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理念;遵守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流程规定,加强食品行业自律教育和建设;尊重饮食民俗差异,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2 实施模块化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基本作法是以已知(熟悉)引出未知(陌生),即利用学生的兴趣点与熟悉内容,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对于知识丰富、信息量大的文化课程来说,模块化教学的效果要优于填鸭式教学[2]。以餐桌礼仪为例,可将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2.1 案例导入

案例教学是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可与其他的教学方法密切配合,是进行有效的高等教育所不应缺少的重要方法[3]。以餐桌礼仪案例为导入,让学生进行分析,哪些是得体的,哪些是失态的。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知识点记录和整理。

2.2 知识点讲授

(1)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视频,可将各种正确的礼仪动作展示给学生,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利用生动的动漫图片、图表讲解桌次位次排序,化难为易;利用网络资源,查阅餐桌礼仪有关小故事,提高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模式引导学生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在课程中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操作餐桌礼仪规范,通过分析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强化,提高学生的认知自驱力。

(3)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辅助教学。在知识点延伸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可将幕课和翻转课堂引入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效果。

2.3 课后讨论和作业

受课时限制,课堂上仅讲授中餐礼仪,可布置课后作业,如比较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异同点。

3 合理化课程考核

由于“饮食文化”课程为选修课,且知识延展性大,若采用客观的试卷形式难以真正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即便采用主观论文考试方式,问题也很多,相当多的学生对论文东拼西凑,甚至整文抄袭,难以体现学生的真正学识水平[4]。因此,要加强以能力为主的过程性考核,将考核分数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每一次回答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考核,课程结束后进行终结性考核。

考核评分细则见表1。

表1 考核评分细则

4 结语

通过完善“饮食文化”课程设计、整合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化教学考评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体系,提升职业素养,紧密对接“药德·药规·药技”人才培养体系要求。

猜你喜欢

餐桌礼仪考核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大餐桌,小小船
小餐桌上来点“鲜”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