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推动鞍山市外贸出口的作用分析
2019-05-24崔凯
崔凯
(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一、民营企业对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性
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GDP总量达到90.03万亿人民币,折算成美元大概为13.2万亿美元左右。在此过程中,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其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民营企业出口1.03万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5.2%。2018年民营企业出口1.19万亿美元,增长10.4%,占出口总额的48.0%,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连续第4年保持第一大出口主体地位。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和进口分别占民营企业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4成以上,其中,集成电路、液晶显示板、手机出口分别增长51.0%、34.1%和16.8%。(如图1.1)
图1.1 中国分企业类型出口额
二、鞍山市民营企业对推动外贸发展的作用分析
(一)鞍山民营经济比较活跃
根据鞍山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24.5亿元,同比增长6.6%;民营工业增加值248.5亿元,同比增长20.6%。2016年开始,鞍山市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补助资金,通过重新认定的给予10万元补助资金。截止到2018年底,鞍山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47家,2018年净增63家,增幅34.2%,连续两年增幅超过30%,两年完成高企三年倍增计划目标的94%,高企数量稳居全省沈大之后第三位。从技术领域看除航天航空领域没有外,其他七个领域均有。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电子信息领域处于前三位,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79%;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235家,占95%,国有企业12家,占5%。
(二)民营企业外贸占据半壁江山
民营企业出口势头增长迅猛,目前已经接近鞍山市外贸出口份额的一半。2018年鞍山外贸进出口总值285.6亿元,其中出口156.1亿元,国有企业出口额为5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占鞍山市外贸出口总值的38.1%;民营企业出口76.3亿元,同比增长41.4%,占我市外贸出口总值的48.9%。按照鞍山市政府规划,在十三五期末,出口额超过亿美元以上的出口大户企业由目前的2家增至5家以上。其中,力争鞍钢出口超过20亿美元,紫竹集团出口超过5亿美元,后英集团、亚世光电、福鞍集团出口超过1.5亿美元。
(三)民营企业出口仍然以钢材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
作为一个以冶金为主要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城市,目前钢材仍然为第一大出口商品。2018年鞍山市出口钢材86.4亿元,站到了出口总额的55.3%。其他产品还有机电产品19.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3.8亿元,农产品2.6亿元。从总量上看,2018年鞍钢出口9.56亿美元,紫竹集团出口额近4亿美元,居全市民营企业之首。紫竹集团是以钢铁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主要产品是钢轨以及铁路配件、钢板桩等,其产品80%销售到国际市场,出口到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他如后英集团、福鞍集团等产品也都是以资源性产品为主,这些大的民营集团在推动鞍山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出口的商品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三、鞍山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积极因素
1、良好的产业基础
鞍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铁矿储量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菱镁矿约占世界储量的四分之一;滑石矿储量占世界之首。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鞍山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依托,以钢铁、纺织、矿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群。与此同时,地方工业比重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1949年鞍山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比仅为26.8%,到2018年鞍山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占比达到53.8%。
2、完备的政策保障
为不断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鞍山市出台了若干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营商环境的打造、推动创新、扶持创业以及金融服务渠道等方面,努力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017年7月24日,鞍山市政府出台了《鞍山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民营经济发展资金供给方面,通过设立公益性种子基金、民营经济发展基金、融资担保等政策手段,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通过补贴等手段,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发展,并通过降低要素价格和税费成本,为民营企业切实降低生产成本。
3、跨境电商平台已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以及支付和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有效降低了国际市场的进入门槛以及交易成本,促进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出口。鞍山市以“网上自贸区”为发展方向,与辽宁自贸区形成一般贸易与网上交易互通互补,打造“一核两园一圈”经济区。已经与阿里巴巴、亚马逊、大龙网、敦煌网等国内一流跨境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共识,共同发展跨境电商业务。
(二)消极因素
1、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工资的变化能够大致反映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统计资料显示,鞍山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上升到2018年的30169元人民币,比去年上升了6.88%,201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50187元人民币,鞍山市已经进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阶段。对于低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效率提升不大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明显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而导致出口下降。民营企业面临的劳动力要素的另外一个困境是录用合适的员工比较困难,尤其是国际贸易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如果企业不能匹配相应的福利待遇和薪资水平,就很难招录到合适的人才,这也导致了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性比较大,对于企业管理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
民营外贸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和进入快速增长期后,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因为中小企业规模相对偏小,信用度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同大型企业相比较差,因此在申请银行贷款方面,其面临的融资贷款条件要远远高于大企业,现实中国有银行也更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严重地依赖自筹资金支撑自身发展,也造成了企业无法扩大投资,做大规模,降低成本,国际竞争力低下。
四、发展鞍山民营外贸企业的对策措施
(一)打造适合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从当前的鞍山市的营商环境来看,民营外贸企业仍然需要政策的支持与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
首先,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从我们走访调研的情况看,对于传统外贸的相关流程,企业经营者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于政府新出台的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方面,多数受访者表示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政府设立专门的民营企业的政策发布平台,能够让企业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信息组织生产活动。
其次,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外贸综合服务。为改善外贸进出口环境,鞍山市采取了多项措施:落实“属地申报、属地验放”的一条龙通关模式,提升通关效率,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加快出口退税进度,通过缩短退税周期,实现出口企业当月申报退(免)税、主管税务机关当月完成审批、当月送交国库办理退库等。并先后制定出台了《鞍山市加快大通道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帮助民营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部门应引导企业开发新兴国际市场,组织符合鞍山产品结构特点的展会,努力扩大出口成交额。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鞍山先后向各县(市)区、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传递了28个全省重点展会通知,并集中精力组织大普科技、四通镁塑等6家企业分别参加越南建材展、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展、智利矿业展等境外展会。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引领企业与俄罗斯开展经贸合作,并借助125届广交会平台开拓国际市场。
(二)全力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该国和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产业结构状况以及经济科技发展水平。鞍山产业结构的最大问题是传统产业太传统,新兴产业不新兴,传统产业以钢铁、菱镁资源型产业为主,面临产能过剩、环保政策等制约因素,发展后劲不足;新兴产业体量小、贡献低。这种以鞍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主导的“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的单一产业格局导致的结果就是与我国平均水平相比,鞍山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明显偏低。以机电产品为例,2018年鞍山市出口总额156.1亿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8.1亿元,占比11.6%;2019年1至4月份,鞍山外贸出口额为55.65亿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7.28亿元,占比13.1%。而2018年按美元计价,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4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商品出口总额的58.7%。鞍山市政府应通过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高科技创新企业的贷款力度,拓宽这些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
(三)企业层面推动产品转向价值链高端
目前我国的内资外贸企业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通过利用本地低成本生产资源进行外贸订单生产,该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国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优势,推动中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环境、土地、人力等要素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低成本的优势被不断削弱,以前那种处于加工制造的价值链低端环节,取得微薄的生产利润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民营企业应以产业内升级为主导,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向价值链高端转型。企业应重视原创设计和自主品牌的建设,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在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国际市场开拓方面的投入。在适当的时机下,可以从国外引入高新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