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X”工程:助力实现全面小康

2019-05-24李承明

西部大开发 2019年1期
关键词:羊奶果业存栏

文 / 本刊记者 李承明

宝鸡市陇县东南镇绿能牧业四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

陕西,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6000多年前,西安半坡人就开始从事农业生产、饲养家畜、打猎捕捞。4000多年前,中华农业始祖后稷就在关中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如今,三秦大地又成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一片热土,以苹果、猕猴桃为代表的陕西果业勇立世界潮头;陕西奶山羊存栏、羊奶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秦川牛特色产业突出;陕茶品牌逐步叫响全国……

从陕北到关中再到陕南,苹果、猕猴桃、奶山羊、秦川牛、茶叶等立足自然禀赋的特色现代农业小板块拼接出了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大版图,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压舱石”和“助推器”,助力陕西全面小康。

提质增效强品牌 陕西果业领跑全国

陕西是全国水果种植第一大省,2017年水果总产量1801.02万吨,不论规模、数量,还是产量、品牌,陕西果业都稳居全国第一。陕西苹果产量占世界的1/7,猕猴桃产量占世界1/3,苹果汁产量占世界1/3,可以说世界每7个苹果就有一个来自陕西,世界每3个猕猴桃就有一个来自陕西。

陕西握紧苹果、猕猴桃两个拳头,带动柑橘、鲜食枣、葡萄、梨、桃、樱桃、石榴等各类水果多样化发展,布局传统水果及时令水果七大板块,样样出新,个个出彩,陕西果业成为陕西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陕西渭北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是全球集中连片种植苹果最大区域,优果率和名牌上榜总数均居全国第一。陕西苹果被外交部选为国礼,先后赠送上百位外国元首和国际政要。陕西还承办了世界苹果大会、世界猕猴桃大会、国际水果大会、中国果汁大会、中国果业品牌大会等。

为做大做强苹果产业,陕西省大力实施苹果“北扩西进”战略,全面启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通过增量提质将苹果产业打造成科技含量最高、生态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支柱产业,成为全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典范。

秦岭是世界猕猴桃的原产地,世界96%的猕猴桃品种都富集在这一地区,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品种资源。为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陕西省大力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有效拓展了猕猴桃产业发展空间。

品牌是果业发展的关键。陕西省按照“大开放、大流通、大循环”的市场观念,培育和引导高起点、外向型、流通型的龙头企业。积极帮扶有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创办经济实体,在国家品牌战略的驱动下,提倡合作经济组织和示范园区申报原产地域保护,根据当地特色建立品牌。洛川苹果、白水苹果、周至猕猴桃、眉县猕猴桃深入人心,成为陕西果业对外的标志和名片。逐步形成了市场供给方自下而上联通的组织形式,提高生产、加工、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保障了产业的高效持续发展。

2014年4月,《陕西果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通过评审。该规划通过搭建三大平台全方位推广“陕果”品牌,以“标准店+专区(专柜)+旗舰店”三种模式推广,并制定奖励政策,通过扶助愿意接受评估验收条件的企业或合作社,开拓建设具有产品销售、品牌推介、信息搜集等功能的陕西果品专卖店(或专区专柜)。通过该规划的实施,将加速产业升级,突破品牌发展瓶颈,创造品牌成长有利条件,有效推动促进陕西各地果品品牌的快速成长壮大,逐步建立陕西果业品牌经济发展模式。

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陕西省积极组织企业开门办节会、出门办展会,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会展之路,加强与国际园艺学会合作,整合洛川苹果博览会、眉县猕猴桃产业大会,在省内举办国际性大型节会,组织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加国际性展会,引领陕西苹果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以苹果为主的陕西水果,按照“远交近攻”策略,通过推介会、展销会、果品形象店等多种形式,不断开疆拓土。目前,陕西水果已销售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苹果分拣线

陕西省果业管理局局长高武斌对记者讲道,省委、省政府发布《意见》对陕西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我们将继续发挥以苹果为代表的产业优势,围绕果业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持续创建一条品种技术先进、设施装备精良、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合理、管理机制有效、经营主体有力、经济效益优良、生态环境友好的陕西新型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到2020年,全省苹果面积1200万亩,产值1000亿元。

世界奶山羊看中国 中国奶山羊看陕西

畜牧业是陕西农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在全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陕西畜牧业以农区畜牧业为主,各类畜禽品种品系8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志的有14种,关中奶山羊、秦川牛等地方特色品种在全国享有盛名。

近年来,陕西省按照立足资源禀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势产业向主产区集聚,形成了“陕南生猪、陕北肉羊、关中奶畜、渭北肉牛”的产业布局。到2017年底,全省生猪存栏854.4万头,陕南生猪年出栏占到全省的46%;羊子存栏868.5万只,其中陕北羊子存栏占全省的48%;全省肉牛存栏121.7万头,渭北肉牛存栏占全省的51%,出栏占全省的60%。与此同时,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省奶牛存栏28.4万头,奶类产量185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7位和第6位;奶山羊存栏170万只,占全国的39%,羊奶产量50万吨,占全国羊奶总产量的46%,奶山羊存栏和羊奶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一位;绒山羊存栏621万只,羊绒产量1492吨,均位居全国第2位。

奶山羊是陕西畜牧业最具优势和潜力的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关中和渭北地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陕西省富平县十八教养院从英国引进一批莎能羊,这些羊逐渐扩散到民间,通过自群繁育并与当地羊杂交,经精心选育,形成了地方优势明显的关中奶山羊。

羊乳以其营养丰富、易于吸收等优点被誉为“奶中之王”,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接近母乳的乳品。羊乳脂肪颗粒体积为牛奶的三分之一,更利于人体吸收,长期饮用不会引起发胖。羊奶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含量均高于人奶和牛奶,乳糖低于人奶和牛奶。羊乳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明显高于牛奶,美国、欧洲的部分国家均把羊奶视为营养佳品。

安塞区王家湾现代农业园区

近年来,陕西坚持市场导向,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奶山羊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奶山羊存栏和羊奶产量均稳居全国首位,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世界奶山羊看中国,中国奶山羊看陕西的发展大格局。

陕西先后培育出西农莎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两大优良品种,奶山羊良种群体规模占全国奶山羊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奶山羊种源基地。以富平、陇县为中心,形成养殖加工聚集区。全省现有34家羊奶加工企业,年处理鲜羊奶能力约100万吨。其中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加工企业18家,年加工羊奶粉7.5万吨,市场份额占全国85%以上。服务保障能力增强,疫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基础设施显著增强,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陕西乳制品抽检合格率100%。

随着人们对于羊奶营养价值的认同以及人们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的变化,人们对于乳品消费的需求已经从“吃上奶”向“吃好奶”转变。而羊奶本身被称作贵族奶,羊奶先天的特点使其占据了概念上的优势,符合消费者需要更好产品的升级趋势。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数据也显示,全球的羊奶生产一半以上来自亚洲地区,在全球羊奶消费保持10%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更是出现30%的惊人增长速度。羊奶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奶业资源,羊奶市场是乳品行业的一片蓝海,未来大有可为。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杨黎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奶山羊是陕西畜牧业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与条件,陕西正大力发展关中奶山羊核心带,加快形成草料优质、奶源自给、加工增值、品牌溢价的生态羊乳高地。建设富平、乾县和陇县全产业链示范县,辐射渭南咸阳宝鸡部分区县形成东、中、西部三大核心区,实现产能快速增长。按《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省奶山羊存栏达到300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5亿元,确保到2025年,全省奶山羊存栏达到500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0亿元的目标。

2018年底,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推进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意见》,提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方略,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先进、饲草饲料供给充足,养殖基地高度聚集、乳品企业布局合理、市场营销网络发达、社会化服务完善的奶山羊产业体系,加快奶山羊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努力打造继苹果之后陕西又一知名农业名片。

设施农业成富民强县重要支柱

近年来,陕西设施蔬菜快速发展,设施农业综合效益显著,已成为陕西农业继畜牧业、果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全省蔬菜生产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65万亩,总产量1760万吨。集中连片百亩及以上的规模化设施基地151万亩,占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29个。2017年,全省设施农业面积、总产量(不含花卉)分别达到328.6万亩、1023.7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总规模达到219万亩,产量680万吨,面积、产量居西北地区第一。2018年全省设施农业综合产值达852亿元。设施农业已成为陕西效益最好的农业产业。

宁强县高寨子千山千亩有机茶园

“十二五”期间,全省设施规模以每年18万亩的增量扩张。全省初步形成关中设施蔬菜和时令瓜果、陕北设施瓜菜、陕南设施食用菌、大中城市周边设施花卉、秦岭北麓高山有机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带。

农业设施化水平稳步提高,物质装备及新技术应用步伐不断加快。卷帘机、微耕机、滴灌、喷灌、补光、增温等设施设备在陕西设施农业中广泛应用,物联网和气象监测仪等现代化装备得到示范推广,集约化育苗技术在全省全面推开。全省蔬菜生产水平显著提高,蔬菜单产达到每亩2.3吨,设施蔬菜单产达到3.1吨。

蔬菜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蔬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中产值最高、效益显著的产业。2017年,全省蔬菜产值达530亿元,在全省农业总产值中占比30%以上,其中设施蔬菜产值为290亿元。2017年,全省设施农业综合产值达852亿元。从事设施生产的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据悉,到2020年,全省设施规模将达到360万亩,高山冷凉菜14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到2022年,全省设施规模达到400万亩,高山冷凉菜15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300亿元,为农民年增收400亿元。

做精绿茶做靓茯茶 茶产业成陕西名片

陕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着千余年生产贡茶、官茶的历史。1987年,法门寺出土了秘藏千年的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件件皆为稀世珍品,展现了陕西茶文化的悠久历史。西安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心和茶叶重要的集散地。泾阳茯茶是中国黑茶的鼻祖,列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茶区位于陕南,地处全国茶叶主产区北缘,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陕茶“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的特点。陕南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地,一直以来对环境实行严格管控,林草覆盖度高,没有污染,水和空气洁净,此为其一;其二,陕南是国宝大熊猫、朱鹮的栖息地,长期以来甚至不允许农民在田间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绿色净土,具有做有机茶、出口茶的绝好基础。农业农村部连续多年抽检,陕茶农残合格率均为100%。《国家实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已把陕南茶区列为“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其三,陕南是我国第二大富硒区,土壤富含硒、锌,所产茶为富硒茶。硒号称生命元素,具有清除人体自由基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因而陕茶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

“要像打造果业一样打造茶产业。”近年来,陕西省将茶叶产业作为继振兴果业之后的第二大农业主攻产业,围绕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脱贫攻坚,加大政策扶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扩大生产基地规模,狠抓标准化生产,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提升茶叶清洁化加工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陕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得到快速提升。

通过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做精绿茶,做靓茯茶,陕西茶叶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底,陕西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分别达到251万亩、11.4万吨和153亿元。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63.7万亩,干毛茶产量8.9万吨,产值127亿元;咸阳茯茶产量2.5万吨,产值26亿元。

茶叶产业已成为陕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省工商注册茶叶企业1137家,其中,龙头企业155家,销售额超过1000万的企业88家,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579个,带动全省茶农超过100万人,茶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茶食品、茶药品、茶饮品、茶保健品以及茶叶包装、茶叶贸易、茶馆茶楼、休闲观光、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茶叶已经成为陕南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又一优势特色产业。

茶业包装车间

为进一步扩大陕茶影响力,陕西省按照“先市场,后生产”的理念,组织陕茶企业抱团闯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持续开展陕茶推介。最近几年陕茶宣传足迹遍布西安、北京、济南、兰州、福州、乌鲁木齐、贵州、武夷山、上海、香港以及俄罗斯、荷兰等地,陕茶知名度大幅提升。二是开展“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活动历时一年多时间,从陕西省泾阳县出发重走丝绸之路,途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最终到达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的陕西村,沿途宣传泾阳茯砖茶,极大地提升了陕茶影响力,此项活动被评为2015年全国十大茶事活动。三是表彰开拓市场优秀茶企。设立自营出口奖、品牌创建奖和名优茶品奖三个奖项,拿出560万元对16家获奖企业和单位表彰奖励。

2017年,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等联合开展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专项研究发布价值评估结果,“汉中仙毫”和“紫阳富硒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上分列第17位和第31位,成为全国知名的区域公共品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汉中仙毫”成功入选中国优秀区域品牌。

猜你喜欢

羊奶果业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羊奶,会喝才更有营养
北京市生猪存栏量首次低于百万头
羊奶比牛奶更有营养吗?
辽宁果业技术装备融合发展研究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
邮购光盘
消化功能差试试喝羊奶
9月我国生猪存栏继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