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澜沧江某渡槽内船行波分布规律研究及消能设施效果研究

2019-05-23赵文宾管煜琼

珠江水运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值模拟

赵文宾 管煜琼

摘 要:针对澜沧江某渡槽段可能出现船行波叠加、反射的问题,借助FLOW-3D三维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渡槽建成后的船行波、流场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防撞钢护木+消能格栅组合的消能设施。经数值模型检验,采用消能设施后,各工况下,最大船行波波高下降至0.28m,最大横流流速下降至0.20m/s,总体来看,消能效果十分明显,采用消能设施后渡槽段通航条件较好,可以保证渡槽内船舶正常通航。

关键词:渡槽段航道 船行波分布 数值模拟 消能格栅

1.前言

澜沧江是典型的山区河流,以“窄、急、险”而著称,河流大多流经深山峡谷,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滩险众多,航道自然条件较差,船舶通行困难。为有效改善澜沧江航运条件,促进西南地区航运发展,我国交通部水运局及云南省政府拟实施澜沧江四级航道整治工程。其中,局部滩险航段通航能力较差,经设计方案比选,拟以渡槽形式进行整治。

本文以某渡槽航段为研究实例工程,分析不同工况下,渡槽内船行波分布规律,并针对地设计消能防波设施,研究消能效果。本文所有高程均为与糯扎渡电站坝前水位的相对高程。

2.消能设施设计

根据对渡槽内(不含消能设施)各工况数值模拟下船行波分布情况,针对的设置防撞钢护木+消能格栅组合的消能设施。渡槽处最高通航水位10.630m,最低通航水位8.330m,在渡槽两侧墙上高程8.33m~12.53m范围内设置防波、消能钢格栅,格栅间距为60×60cm,格栅沿垂直航道方向长度为16cm(略低于钢护木凸出墙面的高度),厚度10cm。

3.数模建立

3.1计算工况

根据对渡槽内(不含消能设施)各工况数值模拟下船行波、流场分布情况,考虑到篇幅有限,选择最不利组合工况进行示例计算,其余计算结果以列表形式展示(详见表1)。

3.2计算网格划分

工况2下计算网格划分以及消能设施概化模拟结果见图1。

4.数模计算

4.1船行波分布

两组工况下,水位等值线变化过程见图2,由于最高通航水位为10.63m,图中水位高程减去10.63m即为波高。分析可知:

(1)渡槽(不含消能措施)建成期工况下,单船行驶状态下,1拖6×500t拖带船队周边的船行波波高在0.02~0.08m的范围内,最大波高出现在船首前3.3m处;300吨级货船船行波波高在0.01~0.05m的范围内,最大波高出现在船首前2.1m处。1拖6×500t拖带船队与500t货船交汇过程中,波高范围在0.02~0.36m范围内,最大波高时刻出现在模型t=160s时刻。(2)渡槽(含消能措施)建成期工况下,单船行驶状态下,波高范围下降至0.01~0.07m,交汇过程中波高范围下降至0.02~0.28m。通航条件显著改善。(3)在增加消能格栅后,格栅结构有效抑制了船行波在槽壁处反射、叠加、传播,最大波高和平均波高均有所下降。其中其中最大波高由0.36m下降至0.28m,波浪规模明显下降,船舶通航条件较好。

4.2横流分布

两组工况下,横流等值线变化过程见图3。分析可知:

(1)工况1下,拖船及第一节货船之间存在部分水体交换,横流流速较大,分布在0.05~0.20m/s范围内,除此之外,其他区域横流流速趋近于0。通航条件良好,有利于船舶航行。

(2)工况2下,横流分布规律与工况1基本一致,横流大小略有下降,横流流速范围为0.04~0.18m/s。

4.3 船首偏角变化过程

各工况下,1拖6×500t拖带船队船首偏角变化过程见图4(1),300t货船船首偏角变化过程见图4(2)。图中,90~200s为船舶交汇过程。分析可知:工况1下,船首偏角在1.25°~1.70°范围内。增加消能设施后(工况2),1拖6×500t拖带船队船首偏角在1.20°~1.53°范围内;与未增加消能设施相比,船舶在渡槽段航行过程船首偏角有所下降,变化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交汇过程中。

4.4 数模分析小结

各工况下数模计算结果见表2,其中,工况Ⅰ不含消能设施,工况Ⅱ含消能设施。分析可知:

(1)最大船行波:在增加消能格栅后,格栅结构有效抑制了船行波在槽壁处反射、叠加、传播,最大波高和平均波高均有所下降。其中其中最大波高由0.36m下降至0.28m,波浪规模小于现状工况,船舶通航条件较好。

(2)横流分布:各工况下,拖船及第一节货船之间存在部分水体交换,横流流速较大,分布在0.05~0.22m/s范圍内,除此之外,其他区域横流流速趋近于0。通航条件良好,有利于船舶航行。

(3)船首偏角:在各工况下,各船型组合的船首偏角均较小(0.64~1.80°范围内),船舶航行条件较好。

(4)总体分析:在采用消能设施后,各船型组合通过时船行波较小,横流流速较小,水流缓慢,船首偏角趋近于0,通航条件可满足规范要求。

5.结论

本文建立了三维水流耦合模型,对澜沧江某渡槽采用消能设施前后的水流流场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渡槽段建成后各工况下最大波高为0.36m,横流流速为0.22m/s;采用消能设施后,各工况下最大波高下降至0.28m,最大横流流速下降至0.20m/s,总体来看,消能效果十分明显,采用消能设施后渡槽段通航条件较好。

参考文献:

[1]徐梦华,莫海鸿.渡槽内流速对其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仿真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20): 4973—4977+4983.

[2]谢龙等.天白水电站溢洪道弯曲段流态优化试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2):310—312.Xie Long.Flow Pattern Optimization Experiment of Bending Section ofTianbai Hydroelectric Station Spillway[J].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13,32(2):310—312.

[3]刘霞,葛新锋.FLUENT软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3(2): 36—38.

猜你喜欢

数值模拟
锥齿轮精密冷摆辗成形在“材料成型数值模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