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表达愤怒,才能赢得尊重
2019-05-23武志红
武志红
压抑愤怒并不会赢得尊重
朋友黄新有一位损友刘,喜欢占黄新的便宜。黄新认为自己大度,总是一笑而过,只是内心隐隐觉得不爽。有一次,他们共同做一件事,刘接连占了黄新多次小便宜,并且言谈举止中还透露出对黄新的瞧不起。
黄新大怒,觉得他怎么这么不知好歹。于是,黄新设计了一个连环套,让刘遭受了一连串损失。然后,黄新故作不经意地对刘说:“你智商怎么这么低,这么容易就被算计了?”黄新做好了两个人关系结束的准备,但没想到刘竟然对他客气起来,还对以往的事情表达了歉意。黄新很惊讶:原来表达愤怒,也是有用的。
其实,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很多默默忍让、不敢愤怒的人,却没有获得他人的尊重。我们对愤怒的误会,早就根植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时候,我们表达愤怒,很容易被视为“顶撞”,容易被教训。但在成人社会中,否认和压抑愤怒不仅可能让你遭受损害,还会通过别的更具破坏力的方式让你发泄出来。
一个女孩说,她父母疼爱她的弟弟远远胜于她,但她不能表达愤怒,否则会招致责骂,从而得到的爱更少。于是,她变成了一个看上去非常顺从,仿佛彻底没有了愤怒的人。在单位也是如此,领导和同事常推给她一些本不属于她的任务。她不敢推掉,因为怕得罪人,怕伤害关系。因为没有足够精力完成这么多任务,加上内心不免有情绪,她总是拖延,还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导致多次被处罚。
在这个案例中,拖延和“莫名其妙的错误”,类似于一种被动攻击。她并不是从不生气,只是在愤怒出现的第一时间,立即把愤怒压下去。但愤怒不会因此而消失,仍需要找到突破口宣泄,拖延和“莫名其妙的错误”就是她表达愤怒的方式。不能即时、主动地表达真实感受,而在事后曲折地发泄情绪,这种方式既不能被人理解,也得罪了人,又不能帮助她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还把她变成了一个满腹怨言的人。
恰当表达愤怒,给你好的关系
有些人问:“为什么常常我一表达愤怒,就会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呢?”怕大家不愉快,是许多人压抑自己的原因。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你用了“坏的愤怒”。好的愤怒既能够保护你,又能促进关系朝建设性方向发展。而坏的愤怒,常常只能带来破坏。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就经历过这两种愤怒。一直以来,他常因吃饭的事而情绪失控,特别不能忍受吃饭的时间被拖延。例如订餐,送餐的人来晚了,他就非常愤怒。学了心理学后,他才逐渐明白:原来,他把对父亲的原始愤怒,转移到了其他人身上。
小时候,父亲常命令他跪在板凳上面壁思过,一罚就是三个小时, 惩罚还常在晚饭前开始。
面壁思过结束,饭都凉了。妈妈和奶奶求父亲先让孩子吃饭,但父亲坚决不同意,还大声吼她们。挨饿的滋味很不好受,胡慎之非常愤怒,但不敢表达。于是,他表现得非常乖、非常听话。直到小学三年级,他才爆发了。那天中午,老师拖了堂,大约拖了一个小时。放学后,在去往妈妈单位吃饭的路上,他越走越饿越生气。当走到妈妈那儿,看到妈妈为他准备的午饭时,怒气一下子到了顶峰。他举起盛饭的搪瓷缸子,猛地摔到了地上,转身又去了学校。如此强烈的愤怒只发生在一瞬,之后他又变回那个很乖的、没脾气的小孩。
他记忆中的第二次强烈的憤怒,发生在工作之后。因为饭店没有及时安排餐饭,胡慎之暴跳如雷,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其实,饭店立即安排一顿午餐并不难。胡慎之知道这一点,但他就是无法控制愤怒,甚至上司极力相劝都不成。此后,他不仅对挨饿特别不能忍受,还经常发怒。这导致了双重结果: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的人格力量越来越强;但另一方面,他因愤怒而失控的情形也越来越多。直到他慢慢理解到他的失控是把对父亲的愤怒转嫁到了其他人身上,他对愤怒的控制力才越来越强。
这些经历让胡慎之领悟到,愤怒有好的愤怒和坏的愤怒。他说:“好的愤怒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你对这个人愤怒,才能捍卫自己,并且愤怒的表达才会有效果。如果这个人惹了你,你不敢对他表达愤怒,而是把愤怒发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你发泄得再厉害都没用。因为对象选错了,表达愤怒就没有任何意义。”
恰当合理地表达愤怒,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意味着你拥有个人空间的边界和力量,也代表着你对对方的坦诚和信任。所以你越是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越能拥有更好的关系。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