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爸的职责

2019-05-23赵刚李学义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5期
关键词:母性父爱爸爸

赵刚 李学义

根据媒体报道,2019年3月18日,武汉市某小学开启了“爸爸接送周”,以此呼吁爸爸们接送孩子上下学。无独有偶,湖北省武昌某校也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爸爸接送日”活动,学校明确要求这天,爸爸必须来校接送孩子,牵着孩子的手送到校门口,拉着孩子的手回家。

学校开展“爸爸接送周(日)”活动,应该是为了针对“丧偶式育儿”这种社会现象,以此加强父职教育,防止父爱缺位。

父职教育缺失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父亲离家在外打拼,比如《孩子对不起!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这篇文曾看哭无数人。二是父亲在家不做家务不管娃。有些父亲是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自己不想管;有些家庭则是妻子嫌丈夫做得不好不让管。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职教育都不能缺失。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的特点往往是大胆、果断、自信、独立,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防止出现“阴盛阳衰”的現象。

关于父母之爱,还有这样一个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所以,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父教缺失,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伤害。和父亲接触少的孩子,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展速度都要弱于那些较多和父亲接触的孩子,患有发育不良等疾病的概率较高;会影响孩子认知的发展,因为不易从父亲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不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信心等;使孩子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自主性,降低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易形成不良的性格和人格等一系列问题。

学校让爸爸们亲自接送孩子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除了赚钱、接送孩子之外,爸爸还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做什么,怎样做呢?

首先是转变观念。现在女人和男人一样工作养家,爸爸们一定要克服“大男子主义”,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要有责任意识。爸爸们不要当甩手掌柜,借口“忙”逃避教育责任。另外,妈妈们也要为丈夫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独揽“教育大权”,要让丈夫找到存在感。

加强个人的自我修养。据调查显示,40%的人表示父教缺失的最大原因是父亲不知怎样教育孩子。这说明,教育孩子需要学习,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爸爸们应及时充电,还要加强道德修养。

要多陪陪孩子。爸爸们每天应该至少拿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存在。爸爸们还要更积极主动地介入亲子教育与生活中,哪怕是睡前讲一个故事,或晨起带着孩子锻炼、给娃做早餐,都能为孩子补充满满的正能量。

发挥父亲独特的魅力。孩子不需要两个“妈妈”,在日常生活和亲子活动中,爸爸们应表现出不同于妻子的一面,用自己良好的人格与特长影响孩子。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水相依,孩子成器!

猜你喜欢

母性父爱爸爸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孩子与母亲
孩子与母亲
父爱如山
毕飞宇小说对“母性”的探究
父爱在哪里?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沉默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