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社会下的产品设计观
2019-05-23周卿
周 卿
在1995年联合国会议上规定,凡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7%以上的国家为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凡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4%以上的国家为高龄社会[aged society]。我国从2001年起就已经步入了高龄社会,近年来老龄化速度更是急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16年末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2017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预测到2026年前后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将超过14%。在这种前所未有的高龄社会状态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开始产生不同的需求。而产品设计应当顺应这种改变,立足“适老化”形成新的设计观,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如通用设计的倡导者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所提出的那样:“为所有能力水平的人设计。”
一 高龄社会下产品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高龄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医疗制度欠缺、养老服务体系落后、看护救助人员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不再单纯地限于老年群体,它更是在挑战者支撑社会的主力军——年轻人的可承受度、物质生活的供给平衡等等,并从各个方面影响我们居住的整个社会体系。于是,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创建能使老年人从生理到心理都自立自主的“适居”环境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通过设计的手段来缓和老龄社会的压力。然而,随着老年人口比率的变化,既有产品设计也开始产生愈来愈多的问题,产品使用舒适度低、操作困难、生活环境处处有危机之类的用户反馈正在逐渐增加。可见,当前以健全人为主的既有产品设计已无法满足老年用户群体的身心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以健全人为主要用户群体设计的产品,缺乏应对老年人“生理需求”的要素。高龄社会下的产品设计应尽可能地减轻老年人的身体负担,为老年人的日常提供帮助。目前,既有产品设计多数是以健康青少年人的需求进行设计制造,不能适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器官会无法恢复地发生退变,主要体现在视力、听力、肢体运动机能下降等方面。就视力而言,40岁前后大部分人会开始有老花眼的迹象,60~65岁眼睛晶体的弹力逐步下降。到了60岁,70%的人无法避免白内障的疾病,70岁后更是有90%的发病率。白内障患者会出现看事物模糊,看物体颜色较暗的情况,这是由于眼睛晶体浑浊以及变黄的原因造成的。但变黄并不是对橙黄色系产生视觉变化,而是对短波长识别度降低,无法感觉蓝色系色彩。1三菱電機(株)デザイン研究所,〈こんなデザインが使いやすさを生むー商品開発のためのユーザビリティ評価〉,《工業調査会》,2001年75期。然而目前仍有多数产品在色彩设计方面缺乏对“适老”的认知。听力的特征是:20岁后敏感度开始下降,从50岁左右开始高音部分就会产生识别困难的问题,7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常只能听清邻耳的日常对话。所以目前以声音为唯一获取信息的手段的产品及环境设计,对于老年人来说无法正常使用。除此之外,老年人因肢体移动不方便而使用产品速度缓慢、因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降低而容易在台阶处摔倒、因握力减弱而无法以健全人体力操作、因不擅长细小事物的操作而无法做穿针引线类的动作等等。由此可见,面对既有健全人的产品,老年人的使用却问题层出,“适老”需要我们更细致地观察生活,尽力为老年人去除这些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障碍。
其二,高龄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除了减轻老年人的身体负担之外,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适老化”产品需要应对老年人的心理障碍,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以健康的青少年人群为主要用户群体设计的产品,无法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变化。当产品设计信息传达模糊不明确,使人产生不同认知,或需要花较多时间适应时,对于反应迟缓的老年人,极其容易造成精神上的压抑。例如ATM取款机之类操作繁复却别无选择的公共产品,此类问题比较多。只有安心、安全、易用的产品设计才可以减少老年人的挫折感,体现产品面前人人平等的适老原则。
二 应对高龄社会的“适老化”产品设计
“适老化”产品设计即能适应高龄社会的产品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开发中充分考虑老年人身心状况及行为特点,并做出相应设计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是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方便、为我们每一个人解决生活问题的设计。针对上述高龄社会下产品设计所面临的问题思考,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建立“适老化”产品设计观,打造“适居”城市。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地认知“适老化”设计的深层含义,区分“适老化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的不同,应当在产品设计开发前重整用户群体。当前,我们身边很多设计将为老年人与为残疾人的设计混为一谈,误以为“适老化设计”即“无障碍设计”,其实不然。“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为身体残障者移除因生理残疾而存在于产品和环境中的各种障碍,如建筑环境中的盲道的设计等等。2吴佩平、周卿著,《产品与交流·通用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9月,第2页。因此,虽然有部分为残疾人特殊需求设计的无障碍产品也能适用于老年人,但在将老年人与残疾人设定为相同使用人群的视角下,产品或建筑的设计内容就会有所欠缺。这两类用户群体在身体特性上有本质的区别,老年人的身体与精神机能衰退呈现的是逐步降低的一个过程,与残疾人在特定某方面的障碍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地将老年人统括在无障碍设计的范围之内。因此,适老设计需正视老年人的身心特质,以用户多样性为基础来考虑产品的设计要素。所谓用户的多样性就是无论年龄、性别等相关特性,无论嗜好、价值观等相关志向,还有精神状态及物理环境等状况。3黒須正明著,《人間中心設計の基礎HCDライブラリ第1巻》,近代科学社,2014年8月。
其次,如何实践适老产品的设计开发、发现老年人在使用产品时的障碍并找出它的解决策略是当下企业及设计师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其中,改善设计方法与流程尤为重要,重点是增加模拟老年人体验环节与系统评价体系。企业及设计师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第一步是进行产品分析及市场调研,目的是找出既有产品的问题点,寻求新产品的立足点。此时,通过同步体验老年人操作情景的模拟方法,进行产品使用过程的操作步骤评价。在设计过程中亲身体验用户行为,感受老年人身体特性的“不便性”。记录整理这些“不便性”的内容,便于设计师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进行主观评价,明确产品的优缺点。而系统评价体系即为在产品的设计开发中途、产品的打样阶段及产品设计开发完成之后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老年用户群体的产品测评体系。那么,结合老年人用户访谈、行动观察记录等方法发现老年人在实际操作产品时的困难点,然后根据各阶段的系统评价结果,不断完善产品的“适老化”。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模拟老年人身体特征可发现适老产品的问题点,进而通过循环应用老年人系统评价体系的方式,应能达到准确把握适老产品设计的定位、流程,完善产品开发质量的效果。
最后,提升产品的质与量,即提升其易用性、安全性。适老产品设计的易用性主要体现在简单且容易理解的操作方式。比如,针对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的问题,产品具备容易理解和操作的使用方式设计。使用产品是一个简化、概括与归纳的过程,而老年人学习和认知能力退化的特质,使得讯息处理过程变得缓慢。因而,适老设计需尽量去除产品在外观、使用方法和构造上会混淆以及引起使用者误解的一些复杂的细节,寻求直觉即能理解的使用方式设计。
顺应高龄社会的“适老化”产品设计不再是只为少数特殊的用户群打造的专属设计,而应该是包容性的、情感化的,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会全体探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设计提案、打造适老适居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