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台前地区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2019-05-23郑德超
郑德超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栖霞区内较大规模的桃村断裂、马家窑断裂、栖霞断裂、盛家断裂、台前—陡崖断裂等(图1),皆具多期性、多变性和不均一性。
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台前—陡崖断裂为例,分析总结断裂带特征及矿区地质特征,对台前-陡崖断裂深部找矿提供借鉴。
1 台前-陡崖断裂带特征
1.1 区域构造背景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鲁东隆起区胶北隆起中部的南部与胶莱坳陷北缘接合部位,横跨两个Ⅲ级构造单元,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介于西部招(远)平(度)断裂和东部牟平--即墨断裂(桃村断裂)之间。
基底构造以东西向构造形迹为主,中生代以发育NE、NNE向断裂为主[1]。
1.2 基本特征
台前—陡崖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研究区内走向长超20km,断裂走向30°~40°,南东缓倾,倾角20°~45°,局部膨胀收缩波状起伏明显。
断裂面为岩体接触面,断裂具多期性。早期变形多形成灰绿色糜棱岩和碎裂岩,为韧性变形;中期变形多形成构造角砾岩,角砾大小不等,棱角分明,成分为早期的糜棱岩和围岩,变形为张性或张扭性;晚期变形多形成灰白色糜棱岩和碎裂岩,局部见早期构造透镜体,变形为压性变形。
图1 栖霞地区主要断裂带分布图
台前-陡崖断裂总体上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断裂带中多发育含金矿化蚀变,或为石英脉及煌斑岩、闪长玢岩脉充填。该断裂在区域上自西向东与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和台前-陡崖断裂之间有近等间距关系。
1.3 成矿蚀变特征
台前—陡崖断裂带构造岩类型主要为糜棱岩及构造碎裂岩。矿化蚀变带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蚀变带的规模、产状与断裂带一致。构造岩蚀变强烈,主要矿化蚀变现象为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核心部位形成糜棱岩带,两侧为碎裂岩带,蚀变破碎向两侧减弱。矿化蚀变带浅部沿变质岩与中生代花岗岩接触带分布,深部延伸至中生代花岗岩内部,走向约20°~30°,倾向SE,倾角约27°~30°,破碎带宽度约10m~70m。矿体多位于矿化蚀变带核心部位,岩石越破碎金矿化越好,矿化与破碎均向两侧减弱。
2 矿产分布及典型矿床特征
研究区内矿床(矿体)主要有笏山、西陡崖、马家疃矿床,主要赋存于台前-陡崖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蚀变形成的蚀变破碎带矿床。
矿石矿物成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
矿石结构为压碎结构、填隙结构、晶粒状结构。
矿石构造为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其次为角砾状构造。
台前-陡崖金矿典型的围岩蚀变为黄铁绢英岩化[2],绢云母呈细小鳞片状、黄铁矿呈立方体及五角十二面体自形~半自形粒状、硅化石英呈细小的半自形~他形粒状均匀分布于碎裂岩中。此外,在离构造带稍远的花岗岩内则发育钾长石化,钾长石交代花岗岩中斜长石,使岩石呈肉红色。
3 找矿方向
(1)台前-陡崖断裂下盘发育的伟晶岩脉、面型钾化是找矿的间接标志。
(2)中生代花岗岩体内部及其外接触带复杂的脉岩密集区。
(3)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系统,脆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叠加部位。
4 小结
笏山、西陡崖、马家疃金矿床的突破以及成矿规律特征进一步明确了胶东地区金矿床形成的普遍规律[3]。
从成矿构造背景、控矿因素、成矿产物和成矿期后的改造等方面表现为与焦家断裂带、招平断裂带成矿控矿等一些列地质条件的协调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