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电影中美术元素的运用
2019-05-23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430070)
一、色彩元素的运用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84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在此之前的黑白电影画面色相单一,但是也会通过不同的黑白灰关系去表达电影主题,彩色电影诞生后,色彩元素对于电影画面的表现就更为重要了。在中国,色彩往往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寓意,例如,黄色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是权贵之象征;红色则代表喜庆、平安、团圆,还有祈求辟邪的寓意;绿色象征生命;白色体现纯洁等等。在电影艺术中色彩运用的恰当,会直接给观者带来很好的视觉感受,它同样是为影片主题的表达而服务的,烘托气氛,吸引观众。
张艺谋导演就十分注重电影作品中的画面色彩,可以说是运用色彩的高手。在他的代表作《红高粱》中,红色就贯穿了整部影片,像嫁衣、轿子、肚兜、绣花鞋、高粱地、夕阳等等,这些道具和环境都运用了强烈的红色,一方面它为“迎亲”、“野合”、“踩高粱地”等剧情服务,烘托了氛围,另一方面它也充分体现了地域和时代特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的婚嫁仪式中,炽热的红色代表了吉祥和喜庆,在这部影片中更是展现了最朴实的劳动人民的活力与热情。红色也是辟邪和祈福的象征,例如影片中人们会用“红高粱酒”去对抗邪恶,祈福平安。同时,《红高粱》想要表达人对自由和爱的向往和对顽强生命力的赞颂,那么红色便是最能表现这种“野性”的色彩。所以说,主观色彩能充分且恰当的运用到影片之中,使得画面所达到的艺术效果能够产生一种美感享受,一定能极大地调动观众的情绪,充分表达影片的主旨和思想。
二、构图元素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被称为“布局”或者“章法”,作者会根据作画意图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画对象进行带有主观意识的安排和组织,绘画讲究点、线、面的巧妙组合,电影画面亦是如此,人、景、物的关系需要利用构图来表现,对画面中心点的塑造能够聚焦观众的目光,使画面关系主次分明,更有层次,从而强化画面形式感,电影的构图方法有很多,例如黄金分割法、三角形法则、对角线法则、均衡稳定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题材、场景和风格,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画面组织,都是以表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为前提的。
自成一派风格的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不仅有诗一般的台词,更有浪漫生动的画面,比如《花样年华》中,很多画面的构图会有前景遮挡,而不是直接去拍摄人物,隔着门帘或者屋门,人物依旧占据视觉中心,使环境给观者带来一种神秘、似避非避的感觉,与故事情节完美地契合。除了遮挡构图,他利用反光物体构图,通过镜子或者其他反光物体去拍摄人物,使虚实巧妙结合,同时又能够渲染气氛,更好地诠释人物心理,给观众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构图上也甚是讲究,在表现场景时大多使用对称式构图,十分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点,在较多颜色简约的画面中,又有大红灯笼于此“跳脱”地点缀,既保证了画面的形式美感,又使“大红灯笼”这个线索贯穿始终,可谓恰到好处。
三、人物造型设计和景物布置
人物的形象造型设计以及场景道具的布置安排使电影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的妆容、服装等等可以直接体现其鲜明的人物特征,观众通过人物造型直接了然人物的年龄、职业,从而更有利于满足故事情节发展需要,塑造角色的性格。人物形象的设计要考虑人物性格、所处环境与时代、剧情需要、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等多种因素。最具有东方女子服饰特点的旗袍也被许多电影导演所青睐,《花样年华》中张曼玉一共换了23套旗袍,展现了一个端庄优雅的上海淑女的形象,成文经典的旗袍服饰文化影片代表,同样还有《色戒》中的香港贵妇王佳芝,《金陵十三钗》中的风尘女子玉墨,《风声》中洒脱骄纵的顾晓梦,《危险关系》中风情万种的莫婕妤……这些影片通过旗袍这一服饰展现了角色所处的时代、地域背景,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中国女性,旗袍的穿搭具有中国一段时期内的服饰文化特点,充分显现了女性的身材特点,优雅而有韵味,同时又与影片整体基调、画面风格相辅相成,是一种视觉享受。
对于景物道具的布置也是电影造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随处可见却又润物无声,既要符合史实,辅助剧情开展,又要在影视画面中起到能够配合构图、搭配色彩的作用,在一些情况下,它们甚至也能成为一种代表和象征,产生一定的意境,表达一定的情怀,带动观众的情感。在一部影视作品中,道具能否被正确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作品的精细度,中国电影作品中的道具使用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电影《霸王别姬》就对道具家具的设置十分精妙,小豆子拜师学艺时厅堂的陈设是晚清的经典样式,对称摆放的一对太师椅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同时太师椅厚重严谨的造型也使气氛变得庄重而严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如钟伟所说:“道具师在制作道具前必须清楚认识影视剧所讲述的年代背景,人物性格,多参考历史资料,加上丰富的想象力,精良的制作团队,才能做出配得上剧本场景的道具。”可见景物布置与道具使用在一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四、光影元素的运用
光影在电影中虽不占有主导地位,但其作用也不可小觑。正如美术绘画作品一样,光影关系运用的好,可以使电影画面更有诗意,更吸引观者眼球,此外,光影元素的运用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营造不同的环境、渲染和烘托氛围。黄宗沾说过:“在一切摄影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光线的运用,光线给画面带来质感,带来气氛,带来意境。与光线的运用相比,景物的安排反而居于次要的地位。好的光线运用能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光线具有一种特别美妙的性质。”以姜文导演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他在光线的运用时就十分考究,整部影片处在较高明度中,大多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拍摄,映照片名和主题,同时运用昏黄的基调,增加整部影片的写意感,充分表现当时那个年代的青春岁月,如梦如幻。而室内,该影片选择聚光灯照射为主,使拍摄环境在光线阴影的交错下,产生层次和空间感,尤其在表现主人公米兰的时候,加之过度曝光手法,犹如画中之人,虚实难分,让观众更能体会到马小军对她的痴狂迷恋。光线的运用大多带有导演的主观操控性,光影元素运用使画面更具形式感,使人物情感表达地更加饱满。
中国电影艺术和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电影美术元素也以更多的形式和手法被运用,但万变不离其宗,诸如色彩、构图、造型设计、光影关系此类始终都是电影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应当继续挖掘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美术中的表现方式和韵味,加以创新利用,使其更具时代性,创造更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