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密使”:曹聚仁和沈诚

2019-05-23杨天石

书摘 2019年1期
关键词:曹聚仁蒋经国蒋介石

☉杨天石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两岸对峙,但是双方仍有秘密往来。这些往来,既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念旧怨,渴望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也反映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复杂而矛盾的状况:一面高喊反攻大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一面又试图和中共接触、谈判,讨论条件。其间曾经有过机会,几乎接近成功,但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和平的大门还是未能打开。

曹聚仁

担任两岸“密使”,曹聚仁时间最长,往来函件最多。

曹聚仁,1941年受蒋经国委托,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经理、总编辑。自此与蒋经国相熟。1958年,在上海出版《蒋经国论》。1950年移居香港,先后任《星岛日报》主笔,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特派记者。

要理解曹聚仁担任“密使”的经过,需要从1955年说起。据称,1955年8月至12月间,曹聚仁曾写了三封密函给蒋经国,邀请小蒋派人赴港,由曹简要报告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当局的和平政策。台湾当局视之为“统战”,未予置理。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目前国际形势、我们外交政策和解放台湾问题》的发言,其中谈道:“我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的适当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又称:“我愿意在这里再一次宣布,我们对于一切爱国的人们,不论他们参加爱国行列的先后,也不论他们过去犯了多大罪过,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欢迎他们为和平解放台湾建立功勋。”28日晨,毛泽东审阅此稿时批道:“此件很好。”

周恩来的讲话迅速引来了正在香港当记者的曹聚仁。

1956年7月13日、16日、19日,周恩来先后由邵力子、张治中、屈武陪同,三次接见曹聚仁。曹问:十几天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谈到“和平解放台湾”的票面里有多少实际价值?周答:和平解放台湾的实际价值和票面价值完全相符。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有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为什么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台湾是内政问题,爱国一家,为什么不可以来合作建设呢?我们对台湾,绝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的。共产党说什么,要怎么做,从来不用什么阴谋、玩什么手法的。16日晚,周恩来在颐和园宴请曹聚仁,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等作陪。8月14日,曹聚仁在香港《南洋商报》发表《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会见记》,叙述他的北上经过。

大概从此以后,曹聚仁就成了“两岸密使”。1957年3月7日,曹聚仁致函台湾当局“行政院副院长”黄少谷,声称共产党已同意下列条件:

1.基于国共两党的对等地位,择地商谈。

2.双方停止军事行动。

3.台湾自治,台方党军政原盘不动,一切听由蒋介石作主,如由蒋经国担负台湾全责,则陈诚将前往北京任职。

4.中国共产党和美国可建立新的友好关系。

5.国共双方商谈就绪后,台方派遣代表驻北京,并推选代表参加各种政治机构。

6.北京方面,担负台湾军政经费,如美援之额数。

同年5月5日,曹聚仁夫妇再到北京。周总理接见后,二人离京,上庐山,看了美庐等处,住了七天。在溪口,曹聚仁夫妇住进蒋介石故居丰镐房,到蒋母的慈庵扫墓、祭拜,所至之处,都遵蒋经国之嘱,拍摄照片。每式三张,寄给蒋经国。

曹聚仁此行,先后两个半月,其间,大陆开展“反右运动”。曹聚仁担心这一“运动”对台湾当局的影响,7月19日,曹聚仁给蒋经国详细报告称:

这一段时期,有着这么重大的政治变化,也不知尊处意向有什么变动?我的报告是否还有必要?因此,我只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向钧座报告,我已经回就是了。

目前,国际形势如此复杂,聚仁殊不愿做任何方面的政治工具,我个人只是道义上替台从奔走其事。最高方面如无意走向这一解决国是的途径,似乎也不必聚仁再来多事了。以聚仁这两个多月在大陆所见所闻,一般情况,比去年秋冬间所见更有进步,秩序已更安定些。聚仁所可奉告台座者,6月13日我和朋友们同在汉口,晚间且在武昌看川剧演出,社会秩序一点也没有混乱过。海外误传,万不可信。聚仁期待台座早日派员和聚仁到大陆去广泛游历一番,看看实情如何?千勿轻信香港马路政客的欺世浮辞。

周氏再三嘱聚仁转告台座,尊处千万勿因为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意志动摇,改变计划。以聚仁所了解,最高方面千勿认为时间因素对台方有利,这一因素对双方同样有利,或许对大陆比台方更有利些。聚仁为了国家、民族才来奔走拉拢,既非替中共做缓兵之计,也不想替台方延长政治生命。说老实话,中共当局不独以诚恳态度对我,也耐着性子等待你们的决定。希望最高方面,在(再)不必弄机谋,玩权术,要看得远一点才是。

7月23日下午,曹聚仁接到蒋经国在赣南时期的亲信王济慈从台湾打来的电话,声称“G兄(指蒋经国)嘱兄耐性,我即来港面谈”。7月27日,曹聚仁再次向蒋经国递交报告,其中说:

依聚仁的推断,台方军事反攻大陆,中共军事解放台湾,其结果是相同的,因为,诉之于军事,台方军防即全部解决,甚至消灭,乃是无疑的。这是实力问题,并非聚仁危言耸听。只有和平解放台湾,台座才有政治新机,中共也可加强建设力量。此乃两利之“自求多福”途径,不可交臂失之。聚仁离京时经文白兄送之于车站,郑重相嘱,“好自为之”!此语对聚仁没有多大关系,最多放下手来,不再多事就是了,为台座着想,倒是一生成败关头,不可不留意的。

曹聚仁写这篇报告的时候,王济慈已经到港。27、28两日,二人长谈。据曹聚仁所作记录:

据先后所得侧面资料,华盛顿方面对台湾方针,支持最高的权位至本届总统任期终了为止。对老人(指蒋介石——著者)无问题,防阻领导权落入G氏(指蒋经国)手中。杜勒斯密电驻台大使,注意台北与北京之接触。

华盛顿方面正在支持在野政党之联合行动,以张君劢、蒋匀田、左舜生、丁文渊、雷震为中心,要他们联成反对党,美方属意胡适做领袖,胡氏未同意。

美方密切注意台方军队之行动,切实防止反攻军事行动之实际化。美军事顾问团方面意见:台军反攻大陆,即等于自杀。

美方关心台湾,正在加强军事控制及经济控制。美方白宫与国务院对台湾问题,意见并不完全一致。白宫方面,似乎想在取得老人谅解时,对中共准备让步。国务院方面仍趋向制造两个中国,对美国有利。

W兄(代指王济慈)谈,认为台方一般人士意向,对“反攻”固不感兴趣,对“和谈”也表示“怀疑”,因此造成了拖延迟疑气氛。以此看来,台方意向并无多大变动。

王济慈向曹聚仁传达了蒋经国的六点意见:1.不论大陆今日局势实际如何,海外人士总以为爆发了新的危机,应该坐待变化。此时,派遣访问大陆的专人,定必增加困难,老人并无切断联络线。老人嘱聚仁多向大陆巡游,增加彼此之了解。2.目前情形复杂,他本人难于来港,以后一切由W兄负责联络,绝无疏远之意。3.老人曾于闲谈中提及,北京方面能否公开声明于第三次世界战争中表示中立呢?4.希望聚仁于反对党成立时参加反对党,多接近左舜生、张君劢。G氏阻止国是会议的召开,一旦召集开会,反对党可能联合组成。他希望聚仁以社会贤达地位参加。5.和谈虽未成熟,希望依然很大。老人谓:华盛顿最怕国军反攻大陆,我就喊得更响。

王济慈也向曹聚仁转达了蒋介石提出的问题,9月23日,曹聚仁答复蒋介石如下:

聚仁私意,……今日解决台湾海峡问题,除了和平谈判以外,是否还有其他途径可寻?看来是不会有的了。美国方面明明表示无所爱于国民党政权,一切只是为着美国利益而考虑,那就谈不上什么道义的了。中共方面,当然也无所爱于国民党的政权,但在考虑中国的利益,就连带考虑到国民党的利益,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和谈的基础。

聚仁这一年半来,也看明白许多枝枝节节问题是难于一一安排好的,只要台湾海峡问题一解决,其他就迎刃而解了。

接着聚仁也想说点义理。聚仁认为革命乃是一时性的变态,社会政治的常态乃是建设,不是革命。孙总理说革命的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这一点,中共所建立的政权,可说十足做到了。在这基础上,谈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才不至于受外来势力的牵制。伦敦华盛顿方面的外交政策,就是不希望东方有强大的中国,这一点我们必须争气一点,不要做西方国家的工具。“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与“求个人之自由平等”本来是两件事,国民革命的目标,并不是要求个人之自由平等的。

以上是曹聚仁向蒋介石讲的大道理,接着曹回答蒋介石提出的大陆军事、中共内部矛盾、人民意向等三个问题:

甲、聚仁三次访问北京,从没听到任何人谈到军事,我也故意避免谈及军事,除了国庆日的阅兵,也没看见过解放军。因此海防情况如何,聚仁无从作答。当年指挥东南战区的陈毅将军,目前在北京负责文化艺术工作,也绝口不谈军事。

聚仁从旁冷观,中共虽未疏于海防,但也不一定把国军的反攻当作严重的因素来考虑的。中共不一定把第七舰队的力量估计得很高,当然也不会估计得很低,聚仁当然是不知兵的,但有这么一个印象:国军有可以作战的下级官佐,却没有可以作战的士兵,解放军的士兵教育是成功的,又有一个辅助官佐作战的政治组织。至于统帅指挥作战的技术,聚仁不想做什么批评。解放军随时可以解放台湾,而不轻易用兵,这便是一种政治技术。

乙、关于中共的内部矛盾的解释或许和老人所得的情报大有出入。聚仁肯定地说,在大陆,有组织的叛变是不存在的。中共今日已无内顾之忧,所考虑的只是世界性的流行性感冒,那是“外感”,不是“叛变”。所谓内部矛盾,我看台北比北京更多些。

丙、老人或关心大陆人民的意向,这也是中了香港政客们的宣传之毒害。

大陆人民不希望再有战争,也不希望再改变目前的政治秩序,则是普遍的共同的心理。他们听到台湾问题可以和平解放,的确是高兴的。就在私下谈话中,没有人相信国军会反攻大陆的。聚仁在这儿应该说实话,请老人听了勿失望。我们今日所要努力争取的乃是和平。

12月11日,曹聚仁再次回答蒋介石提出的问题。其中曹说明“主政的政党,在社会建设时期,便等于总工程师,其他政党便等于各部门的工程师”,“和谈成功之后,并不等于国民党势力的消灭,而是由国民党来担任台湾方面的建设工程。至于五十、一百年以后的事,浪淘沙去,江山代有人才出,我们也不必考虑得太多”。最后,曹聚仁表示“中共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我们可以帮助中共求进步的”。

从蒋介石提出的上述问题看,蒋介石的思想有所松动。

1958年1月,蒋经国嘱咐王济慈再到香港,向曹聚仁传达几项重要建议。王于14日到港,对曹称:今后一年中,海峡问题将有决定性的改变。所举事证之一,严家淦赴美接洽增加经济援助,没有结果。美国当局受朝野舆论压迫,非承认中共不可。事证之二是,兰金大使离台前,曾与蒋介石密谈三次,以友谊地位表示,台湾对美国的依赖心不可过深。兰氏称,两个中国如不能实现,美国只能放弃台湾。王传达蒋经国的意见道:“大方向,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是不会变的,嘱曹聚仁转陈京中友人,尽可放心。”

自9月25日起,曹聚仁分别致函蒋经国、“国防部”部长俞大维、已经转任“外交部”部长的黄少谷等人,转达北京方面的相关讯息,曹转达的和谈5个步骤是:

1.台方军政大计,仍由蒋介石全权决定,中共当局希望陈诚与蒋经国能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台湾。

2.计划江西庐山以南及鄱阳湖地区为蒋介石休息林园,毛主席专电欢迎国民党总裁归庐山,并将奉为国宾。

3.台方如同意国共和谈公开化,曹聚仁将向北京当局建议,华沙会谈将移会日内瓦,台湾则派叶公超或谢寿康(时任“中华民国”驻教廷大使)参加,届时曹聚仁亦将陪同出席。

4.金门、马祖的驻军撤退后,金门将辟为国共双方经济交流市场,中共当局将同意人民币与新台币兑换率为一对八,并自和约签订日起,担负台方的军政经济,以美援额度为准。而台北、基隆、高雄与上海、福州、厦门、汕头之间也将正式通航。

5.台湾将依照新疆、西藏之前例,在商定期限内划为自由区,台方派代表团驻北京,并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及人民代表大会,中共当局将同意国民党为台湾独立政党,不与中共“控制”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合流。

曹聚仁建议,由北京派代表团到台北,由宋庆龄任团长,成员可包括张治中、邵力子、屈武等,台湾驻大陆代表团可包括梁乃贤、张恺等蒋介石父子信任人士。曹聚仁希望黄少谷复电,上书“可”字,曹即据此向北京报告。

10月13日,毛泽东接见曹聚仁。陪同接见的有周恩来、李济深、程潜、张治中、章士钊、童小鹏等人。毛与曹之间问答如下:

毛:“看了曹先生写的几个东西。你写给蒋介石他们的信是真的还是假的?”

曹:“是真的。”

毛:“如果是真的,那就不能那样写,先写我们好的,他们会听不进的。你还是当自由主义者好。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门)、马(祖)的方针,如果蒋介石撤退金、马,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到一起,台、澎、金、马都可由蒋管,可管多少年,但要让通航,不要来大陆搞特务。”

曹问:“台湾有人问,(将来)生活方式怎么样?”

毛答:“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水里的鱼都有地区性的。毛儿盖的鱼到别的地方就不行。但是美国不要他时,蒋可以来大陆,来了就是大贡献,就是美国的失败。吴佩孚失败后不出国,不住租界,就是好的。

“我们的方针是孤立美国。”

当时,蒋介石的“总统”任期已将届满。毛泽东说:

“蒋介石为什么不再做总统?我们都是‘拥蒋派’,问题是美国要整他。我们不同美国谈台湾、澎湖,只谈要美国人走路。蒋不要怕我们同美国人一起整他。大陆这么大,台、澎、金、马只是一大点点几小点点,让他们在那里搞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天天吹反共,我们也天天吹收复,商量好。他们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枝连起来,根还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那一套。一不要整风,二不要反右,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就是伟大胜利。”

毛泽东讲到这里时,周恩来插话道:“美国企图以金门、马祖换台湾、澎湖,我们根本不同他谈。台湾抗美就是立功。希望台湾的小三角团结起来,最好是一个当‘总统’,一个当‘行政院长’,一个将来当‘副院长’。”

章士钊这时插话道:“如果这样,美国对台湾的援助会断绝。”

毛泽东说:“我们全部供应,那有几个大钱?他的军队可以保存。我们不压迫他们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要等到美国踢开他们的时候,才有可能同我们结合。

“……蒋怕我们瓦解他的军心士气,其实我们不会。

“我们松一点对台湾好,打厉害了美国就会压它。准备他10年、20年吧。”

这次会见以后,10月19日,台方在金门海域引进美舰护航,这是北京不能允许的。20日中午,新华社播发国防部恢复炮击的命令稿。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会议,批评《人民日报》本日发表的社论《咎由自取》。他说:“这篇社论对于中央的方针理解片面,摇摇摆摆,不适当地强调了美蒋一致。这次杜勒斯跑到台湾去,是要蒋介石从金、马撤兵,以换取我承诺不解放台湾,让美国把台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蒋介石不答应,反而要美国承担‘共同防御’金、马的义务。两人吵了起来,结果各说各的,不欢而散。这完全不是唱双簧戏。美蒋关系存在着矛盾。美国人力图把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变成附庸国甚至托管地,蒋介石拼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半独立性,这就发生矛盾。这次杜勒斯同蒋介石吵了一顿,说明我们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联蒋抗美。”

曹聚仁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后,于10月23日致函黄少谷,转达毛泽东的意见:中共恢复对金门的炮击,蒋介石尽可对美方表示强硬态度,借此需索美方的军事、经济援助。毛泽东并提出金门停火之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三个实施步骤。曹函称:

1.国共双方停止炮战,金、马、台、澎仍有(由)蒋介石领导政权,国民政府名义仍旧,迄蒋总统任期满为止。如蒋总统精神健实,愿继任三任总统(罗斯福也曾三任总统,非无前例),台方可修改宪法,再行推选蒋继任总统。……

2.蒋总统如认为中共政权尚未稳定,内部会有叛乱情事,台方可先派军事代表团,由聚仁陪同前往考察,待该团做报告后,再做一切决定。如蒋总统认为中共的建议不合理想,台方自可另提方案,以三民主义为根据,在台湾做试验,中共当局决不加以干涉。

3.休战一年后,双方彼此谅解,再进行改善国际外交步骤,一切放在圆桌上去研究。

曹聚仁此函发出后,北京决定派章士钊赴港,准备与来自台湾方面的代表会谈。章一直住到第二年4月,久候国民党代表不来,这才返回北京。

台湾和北京暗中来往的消息为美方所知,美方向国民党高层施加压力,蒋经国说出和曹聚仁近年来的接触,将曹的多封来函交给美国人过目,并称蒋介石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会与对岸谋和。

1960年之后,大陆陷入经济困难时期,蒋介石认为反攻时机已到,加紧推动《国光计划》。但是美国政府并不支持,自1962年春起,连续派员到台北劝阻,甚至在华沙的大使级会谈中向北京透露,美国无意支持蒋介石反攻。

1965年7月18日,时任“国防部部长”的蒋经国亲自乘船到香港附近水域,与曹聚仁会面,将曹接到台湾。7月20日,蒋介石与曹聚仁在日月潭的涵碧楼会晤。曹出示中共中央信函,内附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临江仙》词,中有“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之句。会晤结果,达成《六项协议》:

1.蒋介石偕旧部回到中国大陆,可以居住在浙江以外任何一个省区,仍任国民党总裁,中共将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作为蒋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封地)。

2.蒋经国任台湾省长,除军事与外交权外,其他政务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

3.台湾不得接受美国军事经济援助,若台湾财政有困难,北京将根据美国支援数额照拨补助。

4.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陆军缩编为四个师,其中三个师驻守台湾本岛,一个师驻守金门与厦门地区。

5.金门与厦门合并为一自由市,作为台北与北京之间的缓冲联络地区。该市市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

6.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与待遇照旧不变,人民生活水准只可提高,不能降低。

六条协议既然议妥,只待签字,然而,此后即无下文。

为什么久久无功呢?曹聚仁在1972年1月12日致《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函也许可以得到部分解释。其中有云:

弟老病迁延,已经五个半月……在弟的职责上,有如海外哨兵,义无反顾,决不做个人打算,总希望在生前能完成这件不大不小的事。……老人目前已经表示在他生前,要他做李后主是不可能的了。且看最近这一幕如何演下去。

昨晨,弟听得陈仲宏(指陈毅——著者)先生逝世的电讯,惘然久之。于今陈先生已逝世,经国身体也不好,弟又这么病废。一切当然会有别人来挑肩仔,在弟总觉得有些歉然的!叨在知己,略尽所怀。

蒋介石说“要他做李后主是不可能的了”,这说明,这也许是他不愿意回归的原因之一吧!

半年之后的7月23日,曹聚仁在澳门病逝。

曹聚仁在致费彝民函中寄希望于“别人来挑肩仔”。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就是沈诚。他取得了比曹聚仁更大的进步。

沈诚

沈诚先生曾送了我一本他的著作《两岸密使秘闻录》,并称,这是简本,还有“详本”,篇幅更大。我这才知道,他和蒋经国相熟,曾受派担任“两岸密使”。

沈诚(1921-2006),黄埔军校第17期学生。毕业后到陕西胡宗南部队工作,后投效蒋经国的青年军,曾在重庆参加青年军总监部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受训,历任青年军要职,与蒋经国的关系日益密切。1946年调上海,随蒋经国“打虎”。1949年3月,奉命组织“青年反共救国军”江南纵队。1953年调香港,在南方指挥部做情报工作,直属蒋经国所领导的“总统府”资料室。曾被蒋经国任命负责雷震专案小组,收集“雷震通共”资料,因无成绩,“专案小组”被撤销,沈诚受行政处分。其后解甲归商,在香港开设酒类公司。

沈诚于1981年8月应邀,赴大陆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为香港5位受邀人之一。行前,沈诚赴台北,向蒋经国请示,蒋要沈诚“报备”,北行后顺便去溪口望望。同年9月30日,叶剑英提出“叶9条”,主张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10月3日,叶剑英单约沈诚,在人民大会堂谈话,要沈诚代向蒋经国传话:“兄弟之间没有不可以谈的,过去恩怨一笔勾销。”在溪口,沈诚做了一天“旋风”般的巡礼。

1986年8月,沈诚陪次子到北京处理商务,会见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主任杨斯德。此后,沈诚写作约数千字的《国是建议备忘录》,共6条:第一条分析两岸、两党对当前“国是”在观点上的异同。第二条分析双方对意识形态的差距和互相执着。第三条分析双方经济制度、社会结构的分歧。第四条谈如何在“国家至上,民族第一”的大目标下,共同为和平共存国家统一而努力奋斗。第五条谈国家一定统一,手段必须和平。第六条谈实行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沈诚将这一份建议书,分送两岸领导人:北京邓小平,台北蒋经国。蒋经国接到此函后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约沈诚面谈,求证这份备忘录是否已送到北京,北京有何反应。不久,北京的全国政协邀请沈诚前往北京。

1987年3月14日下午,沈诚由杨斯德、杨拯民陪同,会见杨尚昆。杨称:我们党中央对于你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并且领导们也决定了一些具体步骤,所以请你来谈谈。接着,杨提出谈判的基本原则:第一,双方谈判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第二,谈判主题,先谈合作,后谈统一。当晚,沈诚和台北联络,向蒋经国报告,两天后,台北同意以“两党对等,中央层次”为谈判模式。

3月27日上午,沈诚收到杨尚昆派人送来的《致蒋经国函》:

经国先生大鉴:

近闻先生身体健朗,不胜欣慰!沈君数次来访,道及先生于国家统一之设想,我等印象良深。祖国之统一,民族振兴,诚我中华民族之崇高愿望,亦历史赋予国共两党之神圣使命。对此,我党主张通过两党平等谈判而谋其实现。今自沈君得悉先生高瞻远瞩,吾人深为赞叹!唯愿能早日付诸实现,使统一大业能在你我这一代人手中完成。

为早日实现双方领导人的直接谈判,我谨代表中共中央邀请贵党派出负责代表进行初步协商,望早日决断。书不尽意,临颖神驰,伫候佳音。

小平、紫阳、颖超嘱向老夫人、阁下,并纬国将军

致意 即颂

时祺

杨尚昆

一九八七年三月廿五日

据沈诚描述:此函以毛笔行书书写,书法纯熟,似乎出自名家。

3月28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为沈诚设宴饯行。出席作陪的有杨斯德、杨拯民。沈诚表示:“可惜经国先生限于现实环境,不能亲自来。”杨尚昆说:“如果他健康不允许来,我也可以去台北,只要他欢迎的话。”

3月29日,沈诚由北京飞返香港。30日清晨,飞抵台北,直驶“七海别墅”。蒋经国刚刚做了白内障手术,左眼还蒙着纱布。沈诚将密函交给蒋经国。

4月4日,蒋经国通知沈诚到慈湖,告诉沈诚,宋美龄在明天到慈湖“谒灵”,要沈一起向宋报告。5月5日,蒋经国再次约沈诚谈话。这一次谈话,沈“深深感动”。1987年6月,沈诚再次到北京,向杨尚昆提出“台胞旅游探亲问题”,杨尚昆当即拍胸保证。6月底,沈诚回到台北,向蒋经国报告此事。10月15日,“行政院”内政部部长吴伯雄宣布,台湾地区民众可以探视三等亲名义前往大陆。不久,开放“老兵返乡”。

1987年9月中,沈诚再到台北,探视蒋经国病情。此前,蒋经国刚刚因糖尿病引发脚部溃烂,在荣民医院切除左脚两个脚趾。他说:“你来得正合时,我正在研究他们来的那封信的处理问题。信已经给老夫人看过了,她表示好好研究一下再做决策。我也正想问问你。他们(中共)的诚意,我有同感,不过像这样大事,多少要设想周全一些才行。你的看法如何?”沈诚答道:“首先礼尚往来,可否也给他捎一个回信。然后再做具体规划。”9月17日,沈诚再次奉命会见蒋经国,讨论选派赴大陆的代表人选。蒋称:“我预备第一波(代表)去北平的时间,定在明年2月底至4月初这一段时期。因为我也可能在明年3月召开本党十三大时,在党内秘密通过一下。虽说党对党,无须经由政府立法部门。但也不可能不通过党组织,由我指派私人代表去北平。”11月7日,蒋经国再次召见沈诚,告诉他:“下一波正式去北平的人选,大概在下个月初的党中常委(会议)中决定。”蒋要求沈诚在台北多留几天,过了元旦再回去。这一天,据沈诚记载,蒋经国“精神很差”“显得浮肿”,音调低沉,“口齿也有些欠灵活”。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

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继任“总统”。1月18日,沈诚被台湾当局“法务部调查局”传唤。21日,移送台湾高等法院检察处收押,迭经审理,指控的罪名有:1.“非法出入匪区,与匪干勾结,意图非法变更宪法”;2.“来台为匪统战,意图颠覆政府”。其具体事证则有向杨拯民递交《国是建议备忘录》,受邓小平、杨尚昆接见,为杨尚昆递送致我政府首长“密函”等。至1989年12月14日,台湾最高法院终审,判决无罪。

对蒋经国的去世,贾亦斌感到突然。贾亦斌和我相熟,他曾专门和我谈过。他说:“蒋经国将来在历史上要写成正面人物。”当沈诚先生来大陆谈判时,小平同志提出过一个台湾回归、国家统一的方案,通过沈诚传回台湾。蒋经国表示同意,并且说:“我是为了给国家、民族有个交代。”贾亦斌认为,如果蒋经国不死,两岸的统一就不是大问题了。

猜你喜欢

曹聚仁蒋经国蒋介石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曹聚仁家风“我为祖国效命”
交友如听钟
曹聚仁巧说情绪
交友如听钟
蒋经国是被民进党气死的吗
蒋经国亲民:工地吃盒饭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