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2019-05-22郭丽媛
郭丽媛
1.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
1.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和物质、能量基础。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其生长发育和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温度、水分、光照、气体成分、气流等气象条件。
1.2大气提供了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气候资源。要使农业生物顺利完成生长发育或完成预定的农事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能量积累或有利环境,其中有利的气象条件就构成了农业气候资源。
1.3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垦荒、植树造林、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对局地大气环境会产生各种影响。
总之,气象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诸多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由于农业生产的对象主要是在露天条件下生长的生命有机体,这决定了农业生产是受大气环境条件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
2.气象因子对作物的影响
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形成。研究和掌握作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其反映规律,可为农作物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本地常规种植的水稻为例:
2.1水稻对温度的要求:水稻为喜温作物。播种要求日平均温度≥10℃;分蘖要求日平均气温15~17℃;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
2.2水稻对光照条件的要求: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它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5万勒克斯左右,而群体的光饱和点随时面积指数增大而变高,一般最高分蘖期为6万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达8万勒克斯以上。
2.3影响水稻产量的农业气象条件: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为:单位面积产量=穗数/平方米×粒数/穗×千粒重。产量构成要素虽然决定于品种特性与栽培措施,但以相同品种、相似栽培条件相比可以看出,气象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1)穗数:指单位面积穗数。对水稻而言,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与有效穗数关系密切。从播种到抽穗的条件对水稻穗数,如平方米基本苗数,分蘖数,主茎与分蘖成穗率等起决定作用。
(2)粒数:指每穗结实粒数。影响水稻粒数的时期有:幼穗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水稻的粒数的增加,为产量奠定基础。
(3)粒重:水稻的千粒重,在很大程度上受灌浆期气象条件的影响。影响表现在两方面:灌浆时间和灌浆速度。合理灌溉,可以养根保叶、减少空粒和秕粒。抽穗扬花期田间要保持一定水层。灌浆期以湿潤为主,干干湿湿间隙灌溉,即上水后自然落干1~2天再灌水,以保持根系活力,以减少空粒和秕粒。
(4)收获:丰产还必须丰收,因此适宜的田间管理,为收获做准备:
①及早排水:尽量排干本田里的水,必要时挖沟将低洼地的水及早排干晒田。
②收割时间:一般水稻95%以上颖壳发黄,谷粒定型变硬,米粒呈透明状,即可收割。
③收割方式:如天气晴好或条件允许,最好人工割晒,这样可明显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同时稻谷商品性好,整精米率高,价格才好。
3.目前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服务情况
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预报是针对农业生产需要而编发的专业气象预报,包括农业生物的生育、产量、灾害等状况的预报和各种农业专用天气预报。
按预报内容,农业气象预报可分四类:
(1)农业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状况预报,包括主要生育期及苗情长势预报等;
(2)农业气象灾害预报,诸如霜冻预报、冻害预报、寒露风预报、低温冷害预报、干热风预报以及作物病虫气象预报等;
(3)农用天气预报,如作物播种期、收获期以及平时田间管理需要的天气预报等。
农业气象预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一次性的预报,也有分阶段逐步订正预报和实时性预报等。
4.综合分析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气象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气象服务的手段也由传统的经验型、模糊型、单一型不断向专业化、精细化和多样化发展。农业生产与气象在生产中是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因素,通过气象部门的测报和预报业务,充分利用预报所提供的信息,为指导全年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156322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红卫农场气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