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乡村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就业

2019-05-22徐立娣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4期

摘要:发展旅游征地后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涉及的不仅包括经济补偿,其生活保障及就业与培训教育方面的后续保障也至关重要。农村、农民与农业多个方面得到保障才是合理的保障农民利益的结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经济、稳定农业生产及农民就业得以保障,这也是保持乡村旅游征地后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国学乡村;旅游失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就业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编号:2018B45);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期成果(编号:19NDJC405YBM)

在浙江省一些山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利益比单纯种植农作物利益高,因此乡村旅游作为带动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柱,势必会引起部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土地。作为利益主体,如何解决农民本身的利益群体之弱势地位,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社会及学者专家们关注焦点。所以,鼓励当地农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的具体运作模式中,提供就业岗位、后续培训的参与模式以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巨大作用。

一、乡村旅游与国学基地融合发展

近年来,国学教育兴起。浙江某A国学堂首期基地位于一村庄之内,学堂负责人承包了占地面積为500亩的农业用地。当其他大多数国学堂位于城区而受空间限制时,该国学堂的选址集田地、果树林、草坪、天然湖于一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土地被承包后,原有土地耕用性质不变,并不调整农民承包地的用途,切实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农民来说,承包地的权益是他们在农村财产和利益,所以该做法仍然对农户保留土地权益。中华国学经典,蕴涵常理常道,可以教导人生常则常行。让孩子们在最宝贵的年龄学习国学,学飞践行经典,就如同师从贤哲,从高起点铺开人生道路。国学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奠定人文底蕴,并且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儒雅的气质,学会谦和待人、谨慎待己、勤学好问。国学的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一)国学堂践行农业生产

报名国学堂的孩子们,每周定期及寒暑假小长期在乡村基地学习生活。他们在老师或学长的带领下,每日读经诵经,《声律启蒙》《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国学堂必读书目。感受经典的古训、践行古训,让孩子的身体与心灵共同健康成长,为成为国家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诵经之余他们在田间劳动、在草地在奔跑、在空场上踢球……孩子们可以在国学堂广阔的空间一起拔草、播种、浇水、摘菜甚至自己动手做饭,与大自然亲近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懂得劳动的光荣、粮食来之不易、强健体魄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懂得享受美丽环境的同时爱护珍惜环境。进而,让孩子们懂得人生的意义。

(二)农户在自家田间劳作模式

孩子们学国学的时候,仍然需要有专人打理树木、菜地和庄稼。国学堂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国学堂负责人承包土地+学员缴纳一定费用+失地农民劳作赚取工资。国学堂的基地里每天都有农民伯伯在侍弄庄稼、果树和蔬菜园。在农民工作落实方面,学堂优先录用本地农民。一是他们对该地的庄稼种植、树木成长、土壤特点、适宜品种等方面非常熟悉;二是免去了聘请其他人员培训、住宿、交通等问题。在具体经营管理上,利于农民们把握各种果蔬的季节性,有效配合孩子诵读经典之余田地劳动的开展。农民在所属地的就业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国学堂坚持“谁征地谁负责”的原则。此外,由于当地政府配套政策与支持,农民做为国学堂的就业者,顺理成章地就实现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就业

浙江某华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庄园是2015年由区级发改委立项项目。其前身是小型家庭农场,以农民合作社的模式经营农家乐。新项目成立后,总占地面积达1500余亩,具体有植物观光园、农业栽培科技馆、农产品展示中心、育苗花卉厅、植物艺术厅、农业中心、木屋民宿组成,2015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致力于为游客提供安全健康、清新自然的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环境,体验现代农业的同时回归自然。

(一)开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乡村旅游

某华庄园围绕现代农业展示与观光旅游基地的主题,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与实习基地于一体,实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及推广,目前已成为农业生产、科研与培训、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主题乐园。这种生态田园趣味十足的农耕娱乐项目,开创了现代观光农业的新模式。为游客提供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娱乐餐饮服务,其体验性、趣味性、文娱化完美结合。园区发展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农业科普、教育培训及相关推广活动,为周边农业院校学生、农技人员、军人进行技术培训,成为现代农业实习、就业、培训、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农业发展及就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服务“三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该园区已经向周边辐射推广面积2000公顷,已有多项技术推广到其他各县区。园区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要理念,创新了“企业+基地”带动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于基地销售网络不断健全的同时,公司的经营进一步规范化、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同时带动了农户发展,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企业自身利益与农户利益都得到了有力保障。在乡村旅游与休闲农庄相结合的发展中,践行生态循环农业,致力于带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从而实现自身利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树立了典范和样板。

(三)带动周边农民大规模就业

园区发展辐射周边并带动二百多个乡镇,万余农户致富,直接带动农村就业多达两万多人;庄园主要基层职位有安保人员、餐饮服务员、园艺工人及营销人员四大类,其次还有会计、企划、收银等技术人员及销售总监、营销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基层就业人员要求至少有初中以上学历;技术人员要求有中专及相等学历,而高层管理人员至少需要大专学历。就近就业,在意识上不但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情,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其劳动技能,使农民的整体素质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保证农民的参与旅游发展及就业的能力。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让农民积极鼓励参与旅游发展收益分配中来。

园区发展乡村旅游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比起其他产业,基地中的餐饮住宿产业更易于吸纳文化水不高的农民群体就业,为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提供较好的环境条件,对当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具有极大的优势。

三、结束语

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乡村农民参与旅游发展程度低、土地流转收益与旅游发展利益分配不公平,尤其是失地农民不再满足于开发初期补偿办法。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提倡本地农民参与,通过农民有效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中有效地解决大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并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益,而且对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农业与植物景观而言,也能起到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作用。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应大量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大力其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主要围绕一线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礼仪及基层管理能力等方面。在意识上不断提高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在提高其农民再就业率的同时,使人员的从业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提升,保证农民就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及再就业的能力。同时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收益的分配,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徐立娣.乡村旅游型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利益保障研究[J].新经济,2016(03):24-26.

[2]Fazileh Dadvar-Khani Participation of rural communit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Iran[J].Community Development,2012,43:2,259-277.

[3]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01):15-18.

作者简介:

徐立娣(1979- ),汉族,辽宁葫芦岛人,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