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2019-05-22陈孝然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习现状在线课程慕课

陈孝然

摘 要:慕课作为我国在线课程的重要载体,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源,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以河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对慕课程认知程度、大学生学习慕课的主动性、大学生对慕课的满意度评价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出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学习者高对慕课的认知度、高满意度的表面风光下,掩盖不住的高学生流失率和低教师测评等的问题。

关键词:慕课;学习现状;大学生;在线课程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共享性的在线课程模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慕课即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最早在美国兴起,由名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翻译而来,慕课作为在线课程最富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1]。在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利用现代技术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基于慕课的大型开放课程为现代化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实现的中坚力量。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河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慕课程认知程度、学习慕课的主动性、对慕课的使用评价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目前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中找寻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慕课的革新发展提供重要明确的方向。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河南师范大学在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方法实施

问卷调查法。在问卷星平台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学生对慕课的认知与了解程度、学生在慕课学习中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对慕课的满意度评价。问卷初步设计完成之后,首先向10名同学发放问卷进行预测。根据填写结果和学生填写问卷后的意见反馈,对问卷的题目设置进行恰当调整,使问卷更方便学生理解与填写。

问卷完善后随机向河南师范大学在读大学生发放,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4份回收率为94.7%,经过手动筛选,其中有效问卷272(男82份,女190份),有效率为95.8%。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学生对慕课程认知程度

在关于对慕课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见表1),有2.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非常不了解慕课,5.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了解慕课,40.1%的大学生感觉自己对慕课了解一般,32.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慕课很了解,19.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慕课。结果显示,有大约91.5%的大学生对慕课有所了解,但有半数的大学生对慕课仅是浅层面的一般了解,故大多数大学生对慕课这种新型网络教学课程有一定了解,但认知程度不高。

2.2 大学生慕课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大学生慕课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主要通过3个方面判断,分别是:大学生已学习慕课课程数量、大学生日均学习慕课时长、大学生慕课课程完成度。

对大学生已学习慕课课程数量问题选项的回收答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3%的大学生没有学过慕课,23.8%的大学生学过一门慕课,27.6%的大学生学过两门慕课,25.8%的大学生学过3门慕课,14.5%的在校大学生学过3门以上的慕课。即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学过慕课课程,学习3门以上慕课的学生仅占学过慕课课程总人数的15.8%,也即慕课课程并未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流平台。

对大学生日均学习慕课时长问题选项的回收答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日均学习慕课时长小于两小时,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能平均每天学习慕课在两小时以上,排除慕课课程微课形式视频时长较短的客观因素,大学生慕课学习时长较短主要是因为缺乏传统学习氛围以及系统明确的学习过程规划等。

对大学生慕课课程完成度问题选项的回收答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过半大学生未能坚持学完慕课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慕课与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性质的截然不同,以及大学生的学习课程的主动性不足。

2.3 大学生对慕课的满意度评价

对学习过慕课的大学生进行满意度统计,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慕课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程教师的教学方式持有满意的态度,随着慕课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慕课课程不断丰富、使全国学生区域限制的学习形式多样的课程。然而仍有少数大学生对慕课持有不满意的态度,这也是慕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在互联网平台下实现个性化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問题与总结

3.1 存在的问题

(1)无同步监督与恰时引导所导致的慕课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流失率高。慕课因其网络平台限制下只能进行单线程的教与学[2],导致无法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随时的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在观看慕课视频时没有教师的监督,很容易让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控性弱的学生走神,甚至因没有教学代入感而放弃课程学习。

(2)慕课无法从授课教师端进行有效测评反馈,由于庞大的慕课学习者群体,授课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馈[3],这与“小班教学”与“一对一授课”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完全相悖,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3.2 总结

近年来在线课程已成为新兴的教育课程模式,慕课作为在线课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本次调查以河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例,从大学生对慕课程认知程度、大学生学习慕课的主动性、大学生对慕课的满意度评价这3个角度对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慕课这种大型开放式网络教学课程平台有一定了解并且满意度较高,但普遍对慕课的各种平台功能认知程度不足,导致不能使慕课平台物尽其用。而大学生已学习慕课课程数量较少、大学生日均学习慕课时长较短、大学生慕课课程完成度较低等问题也大是学生学习慕课主动性不强的重要表现,故在慕课受到大学生广泛好评的当下,也应重视所面临的诸如监督机制与测评机制完善的问题与挑战,以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好的大学,没有围墙”。

[参考文献]

[1]杨根福.MOOC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00-111.

[2]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

[3]许涛.慕课背后的争议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15(7):22-27.

猜你喜欢

学习现状在线课程慕课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立足职高学生特点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
高职英语课堂学习现状及课堂学习动机激发对策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MOOC相结合的改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