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出偷窥者的摄像头

2019-05-22沈臻懿

检察风云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房间内鱼眼针孔

沈臻懿

不少人知道,脸书(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一大爱好,就是经常在网络平台上发些照片,并与网友进行互动。在一张照片中,扎克伯格手举镜框,庆祝Instagram(照片墙)月活人数突破5亿关口。不过,有不少眼尖的网友却从照片中发现了一些“玄机”!扎克伯格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接口,都被胶带纸所蒙上。无独有偶,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詹姆斯·科米也用胶带纸将自己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蒙了起来。为了防止摄像头被不法分子侵入,这些专业人士已经将隐私与信息的防范工作做到了极致。那么,面对隐藏在人们身边,却极难被发现的摄像头,我们又该如何将其挖出呢?

偷窥:不易察觉的“第三只眼”

如果大家关注社会时事的话,不难发现常有新闻会爆出在一些酒店、旅馆或出租屋的隐蔽位置,发现被人安装了偷窥摄像头。这在某些恐怖电影的场景中也有所涉猎——“你永远不知道门背后有什么在等待着你”!在不少非法色情网站的影像资源中,就充斥着诸多“影片主角”丝毫不知情的“羞涩”视频。

相较于日常生活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摄录工具——手机,偷窥摄像头有着足够小的外形。无论是水汽弥漫的浴室、灯光昏暗的卧室,或是空间狭小的厕所等,都有可能潜藏着一只“偷窥之眼”,悄无声息地隐蔽在角落里伺机“盗摄隐私”。

面对这一细思恐极的场景,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如何能够挖出这些正在偷窥隐私的摄像头。暂且抛开各类反偷拍探测技术不说,仅仅是揭开偷窥摄像头伪装,并找到其潜藏位置的任务,就并不轻松。这些偷偷安装在室内的摄像头,往往带有自身掩护伪装,房间内的电视、空调、灯具、壁画、时钟、烟雾探测器、遥控器、玩具、插座、插头等物品,都有可能成为其载体。以烟雾探测器来说,这一装置早已成了宾馆房间的标配,当入住者躺在卧室的床上,看着头顶上的烟雾探测器时,烟雾探测器内潜藏的偷窥摄像头也正在实时盗录着他在房间内的一举一动……

不幸背锅的针孔摄像头

不少人在称呼偷窥摄像头时,习惯将它们称之为“针孔摄像头”。但实际上,针孔摄像头并非这些偷窥事件中的“不法元凶”,属不幸背锅的“倒霉蛋”。针孔摄像头中的“针孔”,是指利用小孔来替代镜头之意。如果将针孔摄像头安装在光线昏暗的隐蔽角落进行盗摄,估计历经数小时方可形成图像的显现,难以满足实时“偷窥”之需。

其实,不法分子盗摄视频所用的偷窥摄像头,为鱼眼镜头与特制平面镜头两类。鱼眼镜头是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所衍生的专门设备,鱼类在水中的视角达到了180度,可以轻松看到上方水域的所有情形。

除了鱼眼镜头外,盗摄者还会将平面镜头用于“隐私偷窥”。不过,这一平面镜头同样不属于针孔摄像头。从外观上来说,该平面镜头不具备鱼眼镜头的凸起设计,但盗摄者会对其进行特殊改动,在镜头内部嵌入一块专门的球形透镜。经过特制改装后的平面镜头不仅能接收光线,还可对原有折射率进行改变,从而确保隐藏在角落中的摄像头能够拍摄到房间内的全部细节。相对于鱼眼镜头来说,特制平面镜头的内部光学结构,也注定了其拍摄出的画面边缘的模糊性。

虽然摄像头的成像原理截然不同,但不知从何时起,针孔摄像头的名称就已然流传。事实上,笔者认为这类用于不法行为的摄像头,称之为“偷窥摄像头”“盗摄摄像头”或“隐藏式摄像头”等更为恰当。

免于偷窥的日常小贴士

为了避免外出旅游、出差时,自己的隐私与私生活被偷窥摄像头所“记录”, 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些防范盗摄的日常措施。

首先需要对目标进行锁定。从换位思考的角度来说,不法分子为了能够偷拍到有内容的视频,势必需要将摄像头安置在房间视野较为开阔的位置。诸如房顶四角悬挂的空调、吊灯、时钟等,往往都是偷窥摄像头藏身的高频位置。此外,为了更好地隐藏身形,这些摄像头还会带有各类伪装。无论是房间墙壁上诡异的孔洞,抑或位置反常的壁画,甚至是电源插座、家具边角、烟雾探测器、报警器等,都需要予以重点排查。考虑到偷窥摄像头的“潜伏”特点,其必然不会轻易将设备与接线露出。但任何摄像头的工作均需要可见光才可成像,其光学元件必然会带来反光,甚至产生发光现象。因此,除直接肉眼观察外,还可以通过手电筒照射的物理检查方式来进行搜索。简单来说,进入房间后须关灯关窗,并拉上窗帘,使房间处于黑暗状态。随后,可使用手电筒或者手机自带的LED灯对插座、墙角、浴镜等容易藏有偷窥摄像头的地点进行来回晃动照射,观察是否存在可疑的反射光点。

万一时间匆忙,或者担心有漏网之鱼的偷窥摄像头时,还可采用一种更为直接粗暴的方式,亦可大概率地防止隐私被偷窥。由于偷窥摄像头多为不间断工作,耗电量极大,不法分子在安裝时,就有可能将其与房间内的电源相连。根据这一特点,只需在休息时将房间内的总电源“掐断”,偷窥摄像头在没有电力的支撑下基本也就“凉凉”了。

挖出偷窥摄像头的专业科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偷窥摄像头的出现,本身就是科技发达与智能进步的产物。同样,为了挖出这一技术背后的不法活动,各类反盗摄技术也逐渐问世!

用射频扫描检测挖出“偷窥之眼”

射频扫描技术,可以称得上是未来自动识别与智能科技的潮流趋势。这一科技在检测与发现偷窥摄像头的工作中,同样有着神奇效果。射频扫描技术能够挖出“偷窥之眼”的突破关键,就在于摄像头的通信出口。

不法分子放置偷窥摄像头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视频。在与网络连接后,处于摄像头远端的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实时下载视频拍摄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无论是无线偷窥摄像头,还是有线偷窥摄像头,其拍摄的视频最终都存在无线或者有线的通信出口。简单来说,这些偷窥摄像头在工作时,都会发射出规律或不规律的信号。这些信号虽然不能为人们直接所感知,但却可以借助于宽频的射频扫描仪进行检测。

可能有人会提出,不法分子如果在偷窥摄像头中装入本地存储卡,就不会产生通信出口的问题。的确,射频扫描技术在偷窥摄像头检测方面也并非万能神器。但如果使用本地存储卡的话,隐藏摄像头的位置势必会经常被翻动,不法分子也必然需要经常露面,这就会大大增加了不法分子暴露的风险。

从热源感应角度挖出“偷窥之眼”

我们知道,偷窥摄像头在工作时,都须依赖于电力能源的支撑。无论是内置式的锂电池,加配充电宝,或者直接与房间内的外接电源连接,偷窥摄像头只要一经工作,设备内的元器件就必然会发热。偷窥摄像头的这一特点,无疑为热源感应检测提供了灵感与启示。该技术简单来说,即是通过非接触方式,将探测到的红外热量转换为电信号,从而能够显示出热图像与温度值。

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可以辐射红外线。当使用探测仪器对可疑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红外线差进行检测后,即可以得到不同的红外影像。从热学角度来说,偷窥摄像头工作时,会产生特定的热源。因此,热源感应技术在反偷窥摄像领域中的介入,可以有效检测出正在摄录的偷窥摄像头。试想一下,我们通过肉眼看到的放置于床头柜上的普通纸巾抽纸盒,正常情况下,应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存在多少温差。但如果在热源探测设备检测下,发现其热成像与周围环境存在鲜明反差时,这本身就是极为反常的现象。此时,我们打开这一纸巾抽纸盒后,便会发现隐藏其中的偷窥摄像头……

编辑:黄灵

猜你喜欢

房间内鱼眼针孔
面向鱼眼图像的人群密度估计
一起来探案
越南·河内
给小狗的新毛衣
汽车电泳漆膜的缩孔与针孔
微信扫一扫马上看视频鱼眼视频 小程序每天带你看最有意思的摄影视频
穿过下午
针孔问题该如何处理
智趣
鱼眼明目鱼头补脑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