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滨海红色旅游资源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
2019-05-22黄灵鑫窦春芳
□黄灵鑫 窦春芳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革命和战争时期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滨海红色旅游是指在滨海地区红色旅游与滨海旅游相融合的主题旅游形式。雷州半岛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南望海南岛,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合称“中国三大半岛”。雷州半岛在行政区划上属湛江市管辖,湛江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有13个纯渔业乡镇、538个渔业村庄,13段优质沙滩。湛江海岛总面积586平方公里,海岛岸线长780公里。
表1 湛江主要滨海红色旅游资源
一、雷州半岛滨海红色旅游资源现状
雷州半岛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涉及清末抗法斗争、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五大历史时期。1898年至1899年间,雷州半岛的海头村、南柳村等几十条村庄村民对法国侵略者发动了多次反侵略斗争。二十世纪20年代,由中共早期党员骨干、广东省农民运动著名领袖黄学增在雷州半岛发起了南路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再次崛起,解放战争时期席卷附近地区(包括广东西南部、广西、云南、贵州)。历时27年5个月的南路革命创造了丰富的红色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地处雷州半岛上的法属租借地广州湾对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湾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与外界建起了比较成熟的交通网络。1939年至1942年期间,大量抗战物资通过广州湾进出内地,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物资匮乏,在东南沿海被日军控制的形势下,广州湾是抗战时期唯一的沿海通道。赤坎(原法属广州湾)由于环境特殊,在各个革命时期都是共产党领导南路革命斗争的中心,党的南路组织和相邻区域的党组织在这里活动频繁,建立了许多重要的交通站、联络站,留下众多的革命遗址。目前共普查出中共党组织重要机构驻地、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纪念设施等革命遗址28处,其他反帝反封建斗争遗址3处。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消灭雷州半岛旱患,中共湛江地委于1958年动工兴建鹤地水库——青年运河工程,高峰期工地民工达30万人,鹤地水库蓄水11.44亿立方米,全长271公里的运河总干渠和4,547公里分流配套渠道,灌区渠系贯串大半个雷州半岛,创造了水利工程的人间奇迹[1]。鹤地水库被喻为广东省内最大的“人造海”,该工程指挥部荣获国务院“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体现了半岛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精神。由此可见,雷州半岛滨海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涉及的历史时期多,且类型多样(如表1所示),是雷州半岛赖以发展滨海红色旅游的基础。
二、雷州半岛滨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保护机制。第一,雷州半岛上的革命遗址存在管理单位不统一,根据遗址的所有权和使用单位别类分为三类:国有公管、农村集体所有、私人财产(基本为民宅)。由于所有权和使用主体的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负责管理和保护散落在各个区域的革命遗址,遗址保护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也缺乏相应的文件及制度规定这些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的具体实施细则,更缺乏有力的督导检查,防止遗产受损。第二,缺乏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的资金,资金不足也导致了建筑遗产的维护、维修和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的建筑遗产面临成为危房的风险。第三,部分建筑遗产闲置,没有充分发挥遗产的教育和旅游等价值。
(二)部分遗址建筑旧迹难存或受损。雷州半岛许多革命遗址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已湮灭或者被遮盖。特别是赤坎区大多数现存的革命遗址现状濒危。如南路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旧址、高州会馆、潮州会馆等3处遗址的基本建筑被损坏;遂溪党组织调顺物资转运站、中央华南财工委交通站、国民党保十团营地等3处,地面建筑物已荡然无存。某些遗址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因填海等改变了原来的风貌,古码头和渡口等也因填海而消失。有些遗址由于历史久远,如中共南路特委交通总站旧址,历史上其交通员大多数被捕遇害或远离,线索难寻。部分革命遗址是重要机构驻地或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急需修缮或恢复原貌。如南路特委招待所、元记商店、长发庄、广汇行等,都会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建筑慢慢老化,有进一步损坏的风险。
(三)对革命遗址的宣传利用不够。雷州半岛革命遗址的旅游宣传不足,导致了这些与红色旅游相关的重要建筑遗址无人问津。分布在赤坎区中心城区的遗址有较高的质量和历史价值,由于这部分区域集中,有利于保护、开发和利用。但也有部分革命遗址分布在城乡结合部、乡村地区,缺乏系统的红色旅游地图,市民和游客在旅游时寻找上存在一定困难。另外,由于这些建筑遗址的历史形成年代不同,缺乏系统梳理的介绍性旅游宣传册子,市民和游客不能很好地理清历史脉络,因此,对革命遗址的宣传利用,还应该进一步细分主题,整理出版旅游宣传册。
三、雷州半岛滨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一)进一步挖掘史料,申请文物保护单位,做好遗产保护工作。在遗产保护方面,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对革命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察,制定修缮、开发和保护规划,对符合条件的积极争取申请更高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应该出台专门文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把革命遗址保护纳入城区规划和建设内容,加大经费投入,充分开发和利用好革命遗址的潜在价值。对具有保护价值的革命遗址要尽快挂牌、修葺或立碑加以保护,并列入革命教育基地。对位于历史城区的革命遗址,对濒临毁损的革命遗址,及早做好规划,纳入“三旧”改造范畴,争取资金投入,对革命遗址集中进行修缮。
(二)系统整理历史素材,做好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广工作。在遗产宣传方面,党史部门须和宣传、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配合,加大对革命遗址的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将本地革命事件发生地、革命遗址等作为青年一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参观、访问,达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效果。利用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故事元素,制作成宣传文本与拍摄纪录片,用于湛江滨海红色旅游宣传、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的解说和导览。建设雷州半岛滨海红色旅游主题网站,用于旅游宣传及游客到访前的虚拟旅游。还可以利用湛江的门户网站上投放红色旅游的相关软文,开设红色旅游专题栏目。通过电商平台、节庆推广、主题活动等一系列载体,开展红色旅游扶贫公益宣传。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推介滨海的革命老区村庄的民宿客栈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引导滨海的革命老区旅游扶贫重点村挖掘农会文化、民俗风情,举办红色文化节庆游等系列节庆活动,打造滨海红色旅游品牌。在湛江的旅游咨询中心、交通枢纽(机场、高铁站、客运站)等游客集散地放置雷州半岛红色旅游地图和红色旅游宣传册。
(三)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红色旅游,能够促进珍贵遗产资源保护传承,带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在发展雷州半岛红色旅游过程中,可以结合国家的扶贫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争取国家和广东省对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可以考虑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企业债券等多种资金渠道。雷州半岛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应积极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修建或完善文物保护管理设施、文物保护围栏围墙、界碑界桩;改善文物风貌,整治重要历史遗存、重要节点空间或传统街巷的周边环境;修建景区到交通干线的连接路,景区内道路、步行道、标识系统、生态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消防设施、安防监控设施、展陈场馆、解说教育系统、游客信息服务设施以及环境整治等。
(四)依托环雷州半岛滨海旅游公路及其支线公路串联重要滨海红色景点。交通是旅游可进入性的重要一环,只有解决了交通瓶颈,才能提高雷州半岛优质旅游资源相对于客源地游客的可进入性。湛江雷州半岛已规划建设环雷州半岛滨海旅游公路,将会拉动雷州半岛滨海旅游的投资与发展,而雷州半岛滨海红色旅游不仅可以提升雷州半岛滨海旅游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使雷州半岛的滨海旅游与周边省市的滨海旅游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恶性竞争。为了引导游客前往滨海红色旅游景点,政府可以在滨海旅游公路沿线及重要路口设置旅游景点方向指示牌和距离,支持有条件的乡镇修建或扩建接驳滨海旅游公路与重要滨海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支线公路。雷州半岛的高速公路与高等级旅游公路的建设,积极谋划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和纽带,串联各类旅游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体验式红色旅游项目。
1.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滨海旅游资源相融合,发展滨海红色旅游。比如,可以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地的港口、渔村等地,促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让红色旅游与滨海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不同的滨海红色旅游乡村寻找符合各自环境条件的最佳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通过历史故事开发红色旅游演艺,通过景区的演艺化、红色经典的演艺化,可以让红色精神更容易被游客理解,从而实现传统解说和宣传难以达到的共情效果。
2.进一步培育旅游新业态。配合雷州半岛滨海旅游公路,在主要滨海红色旅游景点附近寻址规划建设房车露营地,大力发展自驾车旅游、房车旅游,为滨海红色旅游景点输送游客。鼓励红色旅游景点周边村庄发展红色主题客栈或民宿。以开发旅游纪念品为目的支持红色村庄开展农产品、手工艺术品的加工,扶贫创富。
3.进一步挖掘、利用过去的斗争、生活方式、劳动等的情节设计体验式红色旅游项目。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比如,参考农会等的过去劳作方式开发体验型乡村旅游,开发农作物或水果的种植旅游活动,在雷州半岛的红树林间开发乘船模拟游击战体验项目、在滨海乡村景观段修建步行道推广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在北部湾落日观景地修建帐篷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