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览是一种释放时空的表现

2019-05-22苏丹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巴颜喀拉手卷时间性

◆苏丹(北京)

走出巴颜喀拉——圣山之灵 国画 李伯安

李伯安先生的遗作《走出巴颜喀拉》是绘画作品中非常独特的个案,它既是一幅气势恢弘的长卷,又是一套整体之下不断分述的组画。它是超尺度的画作,无论在物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在物理层面它含括了雄伟的雪峰、浩瀚的云变、阔达的庙宇;在心理层面它跨越了信仰和文化以及人性之间的沟壑。因此它具有的空间感是神秘的、壮阔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组画的空间属性明显强于时间性,而画面叙述的仪式和生活对于西藏也几乎都是恒定的景象。但时间性才是画面流动更加本质的原因,或者说画面流动的形式即是时间的艺术形式。作者为组画编制了序号,把自然、人文、行动构成一个闭环,让它们周而复始无限循环。

流逝的时间是空间流动的直接原因,但艺术作品中的时间绝不仅仅是线性的,它是多向性的,因而生成了画面的多中心性;甚至于是弯曲的,它是空间漩涡的内在结构。因此我们说好的作品,其所蕴含的时间一定是复合的。时间的复合性对作品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精神参数,它是对作者的考量,涉及定力、生命刻度的间距、时下世人的时间观念。无疑,作者呕心沥血创作的十年就是一个有力的回应,也构成了作品审美之中所复合的时间维度的重要因素。李伯安先生的生命历程和作品真实的关联,赋予了这个伟大作品空间流动之下的一种切切实实的生命感,它让这叙事的长卷生发出一种黏稠的质地,进而完成了艺术作品中最无法言说的叙述。

这幅摄人心魄的长卷还具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而且是那种古典铺陈和叙事的风格,凝重、雄浑、壮阔,在结构上缜密、有序。这让我想到了近几年出现的藏地电影,张扬导演拍摄的《刚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在艺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中《皮绳上的魂》中音乐长达103分钟。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交响音画,那么这幅121米的音画和十组分组,就是它叙事的长度和层级,堪称大型叙事绘画领域中的绝唱。

长卷的绘画在画面的结构处理上和传统的手卷类似,但性质却有根本的区别。若反映在时空感上,手卷的时间性是强制的、单向的,分组的长卷则是自由的、多向的;虽然散点透视带来了可能的空间活力,但手卷的空间性因其私密性而被遮掩了起来。《走出巴颜喀拉》主题就有着鲜明的空间色彩,走出即是对既有空间的反叛。然而我们又确凿无疑地看到,艺术家对藏地空间的迷恋和颂扬。在他的笔下,一种古老的文明携带着圣洁的气质和神圣的气象从高原流淌下来,然后汇聚成一股强劲的洪荒去冲击现代文明所构建的物质世界。那些僧侣、信众的肉身、衣着、面目无不带有岩石般的外相,如同地质运动中的一块块页岩被席卷而去作为未来的社会建造之材。

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展示优秀的、经典的和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艺术作品。一年前,李伯安先生的家属把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走出巴颜喀拉》捐赠我馆,这组作品在我们馆地下库房中得到了精心的护理和保藏。但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让这件作品面对公众,为这样一件特别的作品所做的展览更需要在空间上进行更精心的筹划,最终做到在空间的叙事中释放时间,同时在时间的延展中重构空间。

走出巴颜喀拉——朝圣 国画 李伯安

走出巴颜喀拉——劳作 国画 李伯安

走出巴颜喀拉——藏戏 国画 李伯安

猜你喜欢

巴颜喀拉手卷时间性
谈谈手卷书法作品的书写
一夜(组诗)
明清转边手卷镶接工艺探究
——以《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为例
中国传统手卷绘画的展示思考——以唐代《捣练图》为例
两滴黄河水
神奇的巴颜喀拉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
依据《存在与时间》所展示的三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