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深入,享饕餮大餐
——浅谈中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2019-05-22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幼儿园袁文虹
□浙江省余姚市四明幼儿园 袁文虹
建构游戏是一种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它是幼儿以表征思维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物体或材料进行观察、操作、搭建,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鉴于建构游戏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在积极地开展此类活动,但活动效果不尽相同。在我园,建构游戏开展得比较深入。我们对如何组织指导幼儿游戏方面做了不少的尝试,在这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准备、组织与指导、评价等各方面工作对幼儿建构游戏的重要性。在此,本人将对带班过程中的些许心得进行阐述。
一、精心筹备,准备到位的“精致食材”
(一)注重材料的投放,为建构游戏创造物质基础
建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当然是离不开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是开展建构游戏的物质保障,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首先,将孩子们的建筑材料分为“主材”和“辅材”两种,“主材”是由基本的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成套木质积木,“辅材”是各种塑料的、木质的、纸质的盒、瓶、罐、杯、泡沫垫等,而各种小型的布景,如交通信号灯、树、草、人偶等也可用在游戏中。
左图(分类摆放的建构游戏的“主材”)右图(分类摆放的建构游戏的部分“辅材”)
(二)注重场地的创设,为建构游戏提供合适的空间
在建构游戏中,一个合适的场地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场地不合适,再好的创意都没法施展。因此,我认为游戏的场地要尽可能大,这样有利于建构的布局;场地要尽可能独立,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其他孩子们的干扰和碰撞;场地不能设置在桌面上,桌面上很难有效地发挥,越高越够不着;场地要固定,作品可以长时间保留,不会因为活动结束而不得不拆掉。基于这些因素,我将建构区设置在午睡室,这样既能避免他人的碰撞,又能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还能长久保留。并且,在不断尝试之后,最终在建构区铺设了单色的垫子,孩子们或趴或坐、或站或跪,不必拘泥于身体姿势,在活动中自得其乐,同时免去了过分丰富的色彩对孩子的创造形成的干扰、降低作品的整体效果。
(调整前的地垫铺设效果)
(调整后的地垫铺设效果)
(三)注重规则的设定,为建构游戏提供有力保障
规则的设定对于建构游戏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良好的规则能让孩子们自主地、有序地开展游戏,因此,经过与孩子共同协商,我班设置了若干游戏规则。
1.材料的分类摆放。如果所有的游戏材料放在一起,孩子们游戏时拿取极为不便,并为挑选材料浪费了许多时间。因此,我根据材料的形状将它们分别摆放,并在箩筐与相应的柜子上贴上了图形标记,让孩子们一眼就能分辨出什么材料从什么位置拿,玩好后放在哪儿。
2.材料的收拾整理。每当游戏结束,孩子们就要开始材料的收拾整理工作。那么建构游戏的材料怎么收?谁来收?收多少?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一。经过与孩子们的共同商议,我们最终决定,已经搭建好的建筑或还未完成的建筑,就让它们展示在垫子上,散落在旁边的材料和搭建在垫子之外的建筑,在活动结束时都要收放整齐。至于人员的安排,则是音乐响起时,大家一起整理,若是等音乐结束还没收好,就由今天的区域小组长负责整理。如此一来,大家分工明确,整理得干干净净,又有了建筑物的展示,孩子们成就感十足。
3.游戏的时间安排。这么吸引人的建构区,什么时候可以玩呢?在与孩子们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时间太短,就很难尽兴地进行建构游戏。如果想要玩得痛快,就必须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根据我们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发现只有区域活动和餐后游戏这两段时间最为合适,于是,孩子们就决定在这两个时间段开展建构游戏,其余时间则在建构区放上“暂停活动”的牌子。如此,每个孩子都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玩,什么时候不能玩。“暂停活动”的告示牌比教师的提醒都有用。
二、深入指导,添加合适的“油盐酱醋”
(一)教给方法,为孩子打下建构的基石
小班或者托班甚至更小的孩子,大多都曾摆弄过积木,对建构活动都有了一定的概念,即使教师不指导,他们也能用积木排成一排或者垒成一堆。但要搭得好、搭得巧,还是需要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因此,提高孩子们建构水平的第一步,就是教给他们最基本的建构方法。如穿越式、平铺式、围合式、交叉式、重叠式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方法,并将它们进行应用,孩子们的建构水平才能有质的改变。对于这些方法,小年龄段的孩子因为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的直观演示,而大年龄段的孩子则只需出示图片,他们就能看懂并尝试。
(二)巧用图片,为孩子提供创作的源泉
我们的建构内容一般都是围绕主题在开展。比如“房子的秘密”这一主题,孩子们了解了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房子。那么这些房子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呢?为了让孩子们建构出各具特色的房子,我为孩子搜集了世界各地房子的图片,并将它们一一展示在建构区的墙面上。当孩子为建构什么样的房子而烦恼,或是在建构过程中对房子的外形把握不好时,就可以参考这些图片,从而顺利地将游戏继续下去。我们所追求的“让墙面说话”在此时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适时介入,为孩子提供创造的助力
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这诸多的身份,喻示着她不仅要告诉孩子玩什么、怎么玩,还要提供各种材料、创造环境让他们玩,更要和孩子一起玩,而这一点在建构游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我们刚开始研究建构游戏时,孩子们的建构水平还是很低的。于是,我主动加入游戏,“今天我和你们一起玩吧!”“我们来搭一幢圆形的房子怎么样?”“怎么样才能让房子变圆呢?”“要是这幢圆形的房子变成三层楼该有多好呀!”“我觉得要是再高点就更好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教师的加入,让孩子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建构能力,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较之前的无从下手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接下去的几次活动中,这些孩子会继续选择在建构区中进行游戏,不断地完善着先前的建筑,建构水平与创意一再地得到提升。
(初期的建构水平)
(不断提高中的建构水平)
(四)提出疑惑,给孩子增加建构的难度
当没有新的建构方式出现时,孩子们的创意和建构能力始终会停留在最初的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突破。若是教师不够细心或没有正确的发展观,她可能会觉得孩子们搭得挺好的,房子既有方的,也有圆的,高度还挺可观,已经够了。但真的够了吗?在我看来,这只属于建构的第一层次,孩子们会搭建独立的物体了。接下去应该将这些建筑进行相互联系,让它们变成一个整体。于是,当孩子们的思维被固定住时,我会向孩子提出疑问:“这房子真有意思,又高又大,住在这里肯定很舒服,可是万一想出去走走,没有道路怎么办?那边有个公园,能将道路通向公园吗?”“现在建筑越来越多了,一条小小的马路好像有些拥挤,行人过马路不方便,怎么办才好呢?”“这房子真高,上楼好像有些困难,能加个楼梯吗?”等,不断地给孩子提出新的要求,给建构活动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孩子们在我的一次次发问中,创意越来越新,水平越来越高!
(五)学会观察,给孩子创造思考的机会
随着孩子们的建构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搭两三层的建筑,他们的作品中有了五层、六层,甚至还想更高。有一天,一个女孩子想搭第七层,可是踮起脚尖也够不着了,于是她向我求助:“袁老师,我想搭得更高些,可是够不着了,怎么办呀?”我没有立即回答她,“是呀,这可怎么办?你只有这么高,伸长手臂、踮起脚尖也才那么高,要是能长得再高一些就好了。”“对呀,要是我能长得再高点就好了。再高点?我知道了。”话音未落,只见她飞快地跑到活动室,搬来一把小椅子,一下子站在上面。“袁老师,这下我更高了!”看着她自信而得意的面容,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只要给孩子提供思考的空间与机会,他们一定能给你一个让人惊喜的答案。
(六)加强沟通,给孩子团队合作的机会
建筑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建构游戏同样如此。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我在活动前对他们提出要求:1.在游戏开始前,先共同商量好今天要建构的内容;2.安排好分工,明确谁干什么;3.完成自己的内容后对同伴进行帮助,将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通过这些要求的提出,让孩子们不再是自顾自地游戏,而是不断地商讨、调整,最终达到大家想要的效果。当然,在这过程中,也有过争吵、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有寻找教师帮助解决争论的时候,但最终,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越来越好。
三、亮点评价,享受美妙的“饕餮大餐”
评价是学前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幼儿的行为反应则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而这些同样适用于幼儿的游戏活动。因而,在每一次游戏结束时,我都会及时开展评价工作,以帮助游戏不断调整与发展。
(一)抓作品的亮点
每当在游戏中有好的作品呈现或有好的点子出现时,我都会及时将它们用照片记录下来,在游戏结束时通过大屏幕进行播放,引导其他的孩子观看这件作品的创意,或让这件作品的完成者讲述他的想法,事后再将这些作品的照片打印出来,进行展示。而当时间不够,来不及讲评时,我会给孩子的作品贴上一个大拇指,再签上名字。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完成者充分体验到了成就感:他的成功不仅是在今天,今后仍将持续,同时,也能让其他的孩子进行学习、模仿,一举两得。
(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展示台)
(二)抓合作的亮点
优秀的作品值得赞赏,在合作上能有良好表现也值得肯定,而记录这一行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视频的拍摄了。在评价时,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孩子们讨论他们是如何合作的,好在什么地方,进而将这种方法推而广之。
(三)抓态度的亮点
有些孩子的能力并不强,但从不会做出违反班级常规的事。很多教师本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往往会忽视这样的孩子。但我认为,游戏正是发掘他们亮点的最好时机。这些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特别专注,不会因为其他的各种因素而停止游戏,转而干别的事情,这不正是他们值得被肯定的亮点吗?而当这一点被放大之后,孩子的自信心就能极大地得到增强,进而能力也能更好地提高了。
(安静玩游戏的孩子)
(教师引导孩子们观看活动过程)
(四)抓整理的亮点
建构游戏后的整理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因为材料多,所以相对来说速度比较慢。但是只要大家分工合作,最终都能收拾整齐。因而,我会将大家分工合作整理时的照片拍下来,也会将区域组长一个人整理时的照片拍下来。在不断地表扬与鼓励下,孩子们的整理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整洁,而这也是我们整理的最终目标。
(正在收拾材料的孩子们)
(区域小组长做最后的整理)
当然,除了这些评价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内容。比如孩子们在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可以在此时共同商讨解决;在活动中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也可以在此时提出来等。评价是为了下次更好地游戏,这也是我始终坚持的信念。
对于建构游戏,我还在不断地摸索中,比如创作模式的调整,是围绕主题开展,还是孩子们自己想主题来创作;建构方式的调整,是将若干座建筑连成一个整体,还是大家一起创作一座巨大无比的建筑;评价方式的调整,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还是小朋友们自己去观看、投票表决等的设想,还有待我继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
我想,只要我们带着一双会观察的眼,一颗爱游戏的心,再加上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坚持、敢于思考的劲儿,我们的建构游戏定会走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