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数学思考工具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19-05-22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张俊俊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张俊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认识规律是“具体——形象——抽象”。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善用直观或物化的教具、学具、表格、图形等工具,帮助学生打开数学思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协同思考。这些直观或物化的学具、表格和图形就是数学思考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展开思考过程,让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入。
一、以表格为媒,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
在数学课堂,对数学知识的呈现与揭示,除了单纯地讲解外,还可以引入数学思维工具材料,让学生真切地体验数学。例如,在学习“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五支足球队开展循环赛,一一列举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一些学生虽然明白题意,但在列举中总是出现偏差。为此,我们渗透“表格法”,让学生以表格方式去透彻理解循环赛的比赛场次与对抗双方。首先,从表格中发现循环赛的对抗特点。例如,有三组足球队,每组比赛两场次,总场次为“1+2=3”;有四组足球队,每组比赛三场次,总场次为“1+2+3=6”;有五组足球队,每组比赛四场次,总场次为“1+2+3+4=10”,以此类推。让学生对照足球队组数,以及每组比赛场次、总场次的计算方法,总结计算规律。接着,分析表格,指导学生提炼解题思维。面对分组循环赛,在对比赛双方及场次计算中,方法很多,可以用画图法,可以用连线法,还可以用列式计算法。例如,有五组足球队,比赛总场次可以用“5×4÷2”来计算。其中,“5”表示有五组足球队,“4”表示每组要踢四场比赛。由于“5×4”所计算的场次,每组球队都被重复计算一次,因此需要再除以“2”。但这样来解释,一些学生还是无法理解。为此,我们从“表格法”中,对于横栏,表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对于纵栏,依然表示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4 5 1 2 3 4 5 1 √√√√2 √√√3√ √√
“对角线”表示同一组不能与同一组对抗;各组对抗,画“对号”;对于“对角线”上部区域,之所以为空,是因为各组对抗只有一次,不能重复两次。例如,第二组与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已经对抗过了,反过来,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不能再与第二组对抗。由此,“表格法”让学生对循环赛制的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以数轴为媒,促进学生透析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对“数轴”的运用,我们以“数直线”为主,引领学生认识数的概念。通常,以直尺为原型,从标有刻度的直尺中,由具象向抽象延伸,让学生辨析“数”与“直线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在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我们借助于“数轴”,让学生探究近似数的本质。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让很多学生感到疑惑。以“1.50”为例,对于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我们向学生解释,“1.50”这个数的精确度在“百分位”,“1.5”这个数的精确度在“十分位”,前者比后者更精确。但这一解释,显然对于学生而言是浮于表面的。以“数轴”为媒,让学生从“数直线”中,全面、透彻地理解“近似数”的本质。引出问题:看一个数,将之精确到十分位,需要看哪个数位上的数?如果精确到百分位呢?由此得出,要精确到“十分位”,需要看其“百分位”上的数;要精确到“百分位”,需要看其“千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我们来讨论“1.5”与“1.50”,如果将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1.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同样,把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1.50”,
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我们来参照“数直线”,可以看到,近似数为“1.5”的数,介于“1.45~1.54”,范围较大,但对于近似数为“1.50”的数,其范围介于“1.495~1.504”,所以精确度会更高一些。如此一来,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数直线”中,实现对抽象概念的显性化理解。
三、以方格纸为媒,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
在数学教学中,对方格纸的运用,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方格纸本身,以统一、规范的间隔距离,对于讨论平面图形的性质非常有用,也便于学生从中积累数学经验,深化对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辨析。例如,在“方格纸上旋转简单图形”时,有学生感到不好理解,难以掌握,即便是目标先找准旋转中心,再找到与中心点连接的两条边,依然出现错误。为此,我们可以拿出一个牙签,将牙签固定于旋转中心点,让学生多次反复练习、观察、体会,增进对图形旋转的深切认知。再如,在学习“认识平行”时,根据教材中所展示的场景图片,分析这三组直线,哪些会相交?哪些不会相交?对于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称为“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由此,我们引入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线”,从中来认识“平行线”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对方格纸上的几组线进行辨识、讨论,归纳平行线的性质。如“同组平行线之间,距离相等”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数学思考工具,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透析数学规律,揭示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