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共同体学习的研究

2019-05-22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顾建丰

家长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公共课学习型愿景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顾建丰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方式的教学历程相对较短,尚且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可以将生态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引入计算机公共教学中,形成师师、师生、生生和各种教学资源之间双向开放、互动式传播的生态课堂环境。在弥补教学方式不足的同时,将个体学习纳入群体学习,构建个体认知,发展学生个体的社会性。

一、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征

“学习共同体”又称“学习型社区”,其内涵可以概括为社区理念与教育思想相结合,在教育领域所形成的一种教育形式。学习型社区采用网络学习模式,突破了学习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课程资源多,学习形式灵活新颖,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以与网络上的学习者交流并学习经验。学习型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相对较短,所以只有充分剖析其内涵特点,了解其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在特定环境中的影响力,才能全面认识学习型社区的现状。学校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基层学习群体,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基本目标,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为最终目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学习型社区才能不断完善。学习共同体将知识构建与互动交流相结合,通过双向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群体学习的力量,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引起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

理论指导实践,其中以萨乔瓦尼和雷维德为代表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学习共同体的特征有独到见解,通过研究他们的理论观念,我们总结出了学习共同体的一些基本特征。第一,教学相长,益友良师。即师生之间平等互重,形成一种和睦友善的师生关系。教师以身作则,传道授业,同时学生应该敬重自己的师长。第二,“天”赋人权,在社区学习中,每个学习个体都具有平等的学习权利。第三,学习型社区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是由学习型社区中每一个学习参与者共同决定的,他们尊重并认真完成共同的目标。

二、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必要性

计算机公共课的开展,顺应了信息全球化、知识市场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对满足社会、课程、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对构建学习型社区、创造适应信息社会、互动环境特点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一)信息社会的需求

自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与全球化飞速发展,呈现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社会环境特征,其中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体(人)与各种资源的互动,包括交流与对话、协商与合作、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等。计算机公共课程单向的、缺少互动的学习环境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多方交流的良好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和信息互动能力,满足知识经济市场的需求。

(二)课程性质的需求

通过学习计算机公共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在日后的学习工作实践中熟练操作计算机基本应用软件,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公共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学习效率的最权威方法,是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研究,学习共同体的原型之一——实践共同体,是一种基础扎实、效果显著、实践性强的非正式学习形式,实践型社区是学习型社区理论研究的基础,因此学习共同体在实际实践情境中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三)学生差异的需求

学生学习的知识理论多而复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在中考压力的影响下,导致绝大多数初中生无法认真细致地进行信息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学习型社区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学习环境,如何弥补学生计算机水平的“短板”,是计算机公共课目前需解决的问题。学习共同体能够以整体的角度,从多个方面出发,强有力地吸收各方面知识,为每个个体的发展提供契机。

三、计算机公共课中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通过了解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我们可以知道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要素包括:学习主体(学习者和学生)、学习资源(工具和资源)、学习方法(对话与合作)。计算机公共课程关于学习型社区构建的策略,将以上述要素作为基础。

(一)建立共同的愿景

“愿景对于集体的意义就是让人们有方向,有为之拼搏的动力与毅力,在人类社会中,愿景是唯一一个能够激励群体为共同目标奋斗的联系枢纽。”一个高效的学习共同体的愿景是由共同体成员自发形成的,并努力为之实现的。任何一个团体的发展都需要激动人心的共同目标,愿景是能够使学习共同体全体成员的行动方向保持一致,推动共同体不断前行,朝共同的战略目标前进。学习共同体将会制定体现全体成员共同愿景的战略目标,创造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形成明确坚定的前进动力。

(二)凝结强烈的共同体意识

共同愿景的建立,能够使学习型社区全体成员自发地形成一种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即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是建立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的,尊重人的个性和多样性。据研究表明,“大多数课堂意识强的孩子,在互助、反馈、积极价值观、解决冲突技能等方面的测量结果就越好”。“内在动机”“偏差行为”“帮助他人学习的动机”和“强烈的社区意识”作为积极的群体力量,能够促使学生夯实基础,专注学习。教师作为助学者,要尊重学生,理解差异,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氛围,使他们逐渐从边缘参与者成长为社区的主体,发展个体的社会性。

(三)教师作为助学者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型社区成员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来形成知识,因此很多人认为课堂上不需要教师。这种观念是荒谬的,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对学习共同体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为其提出学习任务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充满挑战性、刺激性的学习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想使学生从边缘参与者成长为社区的主体,教师还必须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将社区内各种资源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互动式传播,共同探索学习任务,亦师亦友,教学相长,方可发展学生个体的社会性。

(四)提供交互的网络学习资源

网络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存在教育性不强、技术性差、学习互动少等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与资源的互动。教师可以利用Moodle课程管理系统,采用线上的资源传递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下载教师发布的高质量学习资源,与社区成员交流,温习学习内容。

(五)学习方式(对话和协作)

社区成员互相欣赏、互相倾听,通过积极有效的对话与合作,分享不同的信息,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专长。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交流与碰撞,将公共信息转化为内在的个体认识。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者,应当呼吁社区成员积极参与资源互动,教导学习成员互尊互重,培养平等和谐民主的良好学习环境,构建个体认知,推动社会发展。

四、结语

佐藤——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好”,而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建设“互相包容,一体多元”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公共课程。通过与资源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探索中吸收认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发展个体的社会性。

猜你喜欢

公共课学习型愿景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体育公共课的教学反思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