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周有氧水上划艇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9-05-22高炳宏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划艇负荷量赛艇

马 涛, 高炳宏, 李 涛

(1.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200438; 2. 上海市青浦区东湖中学, 上海 201713; 3.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0)

赛艇属于长距离有氧供能为主的耐力性水上运动项目,对从事运动的练习者有氧代谢能力要求较高。已有的研究表明[1,2],长期系统的赛艇运动对于改善练习者的心血管系统机能,提高机体吸氧、运输氧以及利用氧的能力,促进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划艇运动有助于改善练习的身体状况,但关于何种练习强度、练习时间、练习形式能够提高练习者的身体机能状态并没有唯一的标准。而通过对练习者不同运动方式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了解练习者的身体机能状态,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以及疲劳后的恢复状况[3]。鉴于此,本文尝试以赛艇运动员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前后及训练过程中恢复期的常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切入点,探讨8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对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研究8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的训练适应能力、免疫能力、有氧代谢能力以及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能力的改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8名公开级男子赛艇运动员,其中国家健将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5名,年龄为(23.88±2.85)岁,身高为(192.0±5.2)cm,体重为(94.75±7.57)kg,训练年限为 (8.75±3.28)年。

1.2 训练安排

本研究的运动训练干预方式为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运动员每周一至周五的上下午及周六上午进行训练,此后恢复休息。每个半天训练120 min,每次训练包括低强度的2 km水上划艇热身,整个运动训练干预持续8周,全部训练由专门的赛艇教练负责实施。第1周的水上划艇负荷量为180 km,此后每周递增5 km。文中将运动员训练前1周表示为A1,8周的训练干预周表示为B1-B8。

1.3 测试指标

主要包括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血尿素(blood urea, BU)、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睾酮(testosterone, T)、皮质醇(cortisol, C)及睾酮与皮质醇比值(testosterone/cortisol, T/C)。

1.4 测试仪器

WBC和HB测试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 AcTdiff-2血球仪。BU和CK采用美国产Reflotron Plus 三通道全血干式生化分析仪。T和C采用美国产BECKMAN COULTER Access 2 IMMUNOSSSAV SYSTE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5 测试流程

运动员于训练前1周、训练第4周以及训练第8周结束后恢复期的次周一清晨6:00,身着宽松运动服进行坐立位下的肘静脉采血。采血前先用医用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然后采用EDTA抗凝真空管采集运动员肘静脉血2 ml用于WBC和HB测试;采用肝素钠抗凝真空管采集肘静脉血2.5 ml用于BU、CK、T、C测试。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有氧水上划艇训练对运动员血中BU和CK的影响

由表1可知,运动员恢复期BU和CK水平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第4周和第8周时都较训练前有所升高,其中CK在训练第4周时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表1)。在第8周训练结束的恢复期,BU较第4周时有轻微地降低,而CK较第4周时有大幅降低,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来说,BU和CK水平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虽都有一定的升高,但都在正常范围内。

2.2 有氧水上划艇训练对运动员血中WBC和HB的影响

由表2可知,运动员恢复期WBC水平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第4周和第8周时都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表2),而HB水平在训练第4周和第8周时都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与第4周相比,在第8周训练结束的恢复期,WBC有所升高,而HB水平则有所降低,但二者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总体来说,虽然WBC和HB在训练中和训练后有所波动,但二者都在正常范围内。

TimeBU(mmol/L)CK(U/L)Pre- training6.18±0.52112.46±39.62After 4 weeks6.64±0.36 185.38±43.10*After 8 weeks6.60±0.31148.75±84.12

*P<0.05vspre-training

TimeWBC(109 cells/L)HB(g/L)Pre- training6.81±0.63143.32±3.96After 4 weeks6.21±0.62*151.38±4.68*After 8 weeks6.48±0.79*147.25±5.66*

*P<0.05vspre-training

2.3 有氧水上划艇训练对运动员血中T、C及T/C的影响

由表3可知,运动员恢复期T、C水平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第4周和第8周时都较训练前有所升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表3);而T/C在训练第4周时有所升高,在训练结束时又较训练前降低,变化也不明显(P>0.05)。与第4周相比,在第8周训练结束的恢复期,T和T/C水平都有所降低,C则有轻微地升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TimeT(ng/L)C(μg/L)T/CPre - training59.35±10.95 1.43±0.2441.47±6.98After 4 weeks64.94±10.631.66±0.2249.90±7.82After 8 weeks62.54±12.561.68±0.2237.96±6.30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8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中有氧能力的改善,身体机能状态的提高,表现为8周训练结束后运动员恢复期BU、CK、T以及C的轻微的升高,HB的显著性升高,WBC和T/C的轻微降低。这提示8周的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后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较之前有所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较之前有所改善,分解代谢减弱,能量合成代谢的能力有所增强。

人体血液中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对运动员进行机能状态监控,能够更好地了解身体状况,更好地监控运动训练。在运动训练中,当运动员机能状态提高,对训练负荷适应时,BU升高的幅度将变小,且训练后BU的清除速度也将加快[4]。CK是反映肌肉功能状态、生理状态以及病理状况的重要指标,CK的升高可能预示着在急性和慢性肌肉损伤中存在着肌纤维受损和肌肉组织坏死的可能[5]。杨学达等[6]对8名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夏训期间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跟踪检测后发现,BU和CK与训练负荷具有高度的同步性,表现为在训练负荷量较大时,BU和CK持续同步增长,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回到安静时的基础值。该研究认为,训练负荷的增大将会使得运动员机体存在一定的疲劳累积现象,身体机能恢复减慢,竞技能力出现短暂的减弱。另有研究显示,赛艇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或赛前递增负荷量训练阶段中,由于低氧和训练负荷量这两个因素对机体的刺激较为深刻,运动员身体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疲劳累积,表现为运动员血液中的BU和CK会出现明显的升高,但这种现象会随着运动员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而减弱[7-8]。本研究中,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的第4周,运动员恢复期BU和CK水平较训练前有较大的提高,这提示逐渐增大的训练量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了强烈地刺激。随着训练的进一步推进,在第8周训练结束后的恢复期,运动员BU和CK水平较训练前仅出现轻微的升高,这表明随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其机体抗训练负荷的能力较训练初期有所提高,机体恢复能力有所增强,机能储备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上。

人体血液中的WBC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情况,WBC是保护机体免受病毒侵害的防御系统。一般来说,长时间、大强度训练后WBC计数会显著性降低,机体免疫力会出现暂时性的减退[9]。HB是存在于红细胞中的含铁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并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10]。HB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机体获得氧的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11]。Chiu YH等[12]研究发现,超级马拉松运动员经过大强度超级马拉松训练后其机体WBC计数较训练前显著性升高,红细胞较训练前显著性降低,该研究认为在超级马拉松比赛中由于比赛强度较大,导致运动中红细胞溶血,机体免疫力降低。本研究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项目都与Chiu YH的研究存在着绝对的差异。本研究中,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的第4周和第8周,运动员恢复期WBC都较训练前出现轻微的降低,而HB较训练前都明显的升高,这表明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中期,运动员免疫系统出现了轻微的降低,但经过进一步的训练,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也随着训练负荷量的增大而不断提高,表现为训练结束后恢复期运动员免疫系统较训练中期有所提高,机体的有氧储备及有氧代谢能力较训练前明显改善。Heisterberg MF等[13]对职业足球运动员整个联赛血液机能指标的研究后发现,运动员在赛季结束时HB明显降低,该研究认为运动员HB水平的降低与赛季过于频繁的比赛以及运动员的过度训练有关,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二者测试时间的不同有关。

T具有促进体内合成代谢,抑制肌糖原分解,激活糖原合成的作用,使肌糖原及磷酸肌酸储备增加,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菌感染能力[14]。C的主要作用是加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转化为糖,加速机体分解代谢。一般来说,在大负荷训练期,运动员机体的C水平会显著性升高,此时运动员机能状态低下,机能储备不足。T/C是反映机体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一次急性运动后,T水平降低,C水平升高,T/C明显降低[15]。在长时期的持续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血清T和C水平在训练初期会有所降低,但随着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以及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T/C会逐渐提高[16]。本研究中,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的第4周,运动员机体T、C以及T/C都较训练前有所提高,这提示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中期,运动员恢复期机体的合成代谢能力较训练前有所提高,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平衡性偏向于合成代谢占优势。而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结束时,运动员恢复期T和C水平较训练前有所提高,而T/C较训练前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这表明运动员经过8周的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后,其机体的合成代谢能力有所提高,但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平衡性偏向于分解代谢占优势。苏浩[17]研究发现,在高原渐增负荷量水上训练阶段,赛艇运动员机体T水平明显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T/C显著性降低。该研究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认为这与二者训练环境的不同有关,低氧训练和水上训练的双重因素对机体刺激较深,因而促使机体物质能量合成不足,物质代谢加快。

综上所述,赛艇运动员经过8周的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后,其血中生化指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这有利于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增强,机能状态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划艇负荷量赛艇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利多卡因负荷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住手!
舞蹈训练负荷对学生机体产生的影响及负荷量安排建议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中国划艇队2014年冬训运动负荷特征解析
赛艇LW2×竞速结构研究——以2014年世锦赛和世界杯为例
猪猪侠·赛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