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水平与文化产业集聚关系研究
——基于省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9-05-22王晓鸿李彦彦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镇文化产业城镇化

王晓鸿 李彦彦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截止到2017年初,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7.35%。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收入分配不公、教育医疗不平等、环境污染加剧等社会民生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发展。城乡统筹、生态宜居、生产集约、产业互动等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而文化产业低污染、可持续性和高联动性恰好契合这些要求,使其有望引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迁移,城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文化成为联结城乡的纽带和衡量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许多地区都意识到了发展文化产业对提高城镇建设质量的重要意义,大力鼓励和支持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现状,在探讨城镇化水平和文化产业集聚互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文献综述

国外的学者很早就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作用,研究范围从最初的文化产业子行业延展到文化产业及其集聚。Wynne(1992)在研究文化产业在英国的发展情况时,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集聚这一概念。Hjorth-Andersen(2000)研究了丹麦的出版业,从理论上证明了文化产业子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文化产业集聚表现为各种文化和娱乐设施在城市中的高度集中。Hutton(2004)则更进一步研究了城市空间集聚与文化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城市不仅体现了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还承担着孕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任务。城市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和历史人文资源。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已有文献中较多的是对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杨卫武(2015)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文化产业集聚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性,得出文化产业集聚对西部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结论。沈巧巧(2017)运用VAR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文化产业集聚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互相促进关系。袁连升、傅鹏(2018)则进一步证实了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呈“U”型的。另一些学者则从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城镇化作用的角度研究。孙智军(2015)通过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作用机制。得出的结论为全国和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为正,中部为负,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其研究还发现文化产业集聚在沿海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要大于内陆地区。沈艳等(2017)设计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社会网络对江苏省文化产业空间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邮电通讯以及交通业会对空间溢出产生正效应,而人口的净流入对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则为负。对文化产业和城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既有理论研究又不乏实证研究。花建(2013)指出要通过加速产业要素的流动、扩大文化产业主体、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向文化城区演进等一系列举措使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胡慧林(2015)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文化转型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新型城镇化本质上即为新型的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可以释放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他还提出应该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兼顾文化的城市化需求和乡村情感依恋,重新构建文化产业的空间秩序,推动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实证研究中,李玉红(2012)在研究文化产业和城镇化关系时,选取单一指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发现中国城市化水平与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姜照君(2015)通过构建“文化产业集聚—城市化”系统的耦合模型,研究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37个城市文化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的耦合程度。她发现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度波动幅度较大,耦合关系较为脆弱,并且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进程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文化产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其研究渐趋全方位、多样化。实证研究中,已有研究较多使用单一指标衡量文化产业,并且从文化产业集聚角度研究其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少。

二、城镇化水平和文化产业集聚的双向互动机制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因此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体系的支撑,同时产业集群也需要依托良好的城市环境。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市场、要素和需求等条件,促进了文化产业价值链合作分工合理化,提高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效用。文化产业以其自有的创新效应、扩散和外溢的联动效应,通过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优化了城镇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利于科学整合城市资源、创造就业岗位、推动城镇产业结构升级、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等。

(一)城镇化对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促进机制

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需要劳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城市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集聚地。城镇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巨大的包容性、众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大批人才,人才的聚集为文化产业集聚提供了创新和技术支持。城镇为文化产业集聚提供了资源条件区位优势。诸如山东省的曲阜文化产业园区、苏州苏绣文化产业园区等都是以城镇的历史人文资源条件为依托,通过不断集约化开发、精细化管理形成产业集聚。除此之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从而引致城镇居民在旅游、娱乐等文化消费上的支出增加。因此城镇为文化产品的消费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有利于刺激厂商扩大生产,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升级拓展了文化产业集聚链。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打破原有的分工合作格局,形成更高效的分工合作模式。高效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文化产业企业的运作成本,提升了其运行效率。与此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文化产业有更多的研发资金和创意技术支持,实现各种资源的跨界整合,保证了文化要素的高效精准流动,从而实现文化产业链集群全面升级。

(二)文化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提升机制

首先,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可以为市民提供更优质便捷的精神文化服务。精神文明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城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其次,集聚发展是城镇形成和文化产业集聚的共同基础,城镇在发展初期通过虹吸效应集聚周边的生产要素,逐渐成为区域中心,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同样也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激发了城镇的创新活力。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还可以缓解城镇的就业压力,城镇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就业的过程。文化产业相对而言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还是文化服务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支持行业的发展。根据文化部发布的文化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文化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已经达到了城镇人口的4%,而且这一数据每年都呈现递增趋势。最后,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可以通过扩散效应和关联效应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马桂芳(2017)实证分析了青海省文化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发现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以动漫行业为例,它不仅可以带动影视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产生多次消费。在制作动漫过程中应用的高新互联网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广告设计、家居装修设计等其它行业。

三、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城镇化的推进和文化产业的集聚都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因此要比较全面准确的衡量其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所选取的指标体系就应该涵盖经济、社会、科技、政策等方面内容。根据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数据可得性等原则,综合考虑文化产业的规模、产值、从业人数等诸多维度,本文选取的文化产业集聚水平的综合衡量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产业集聚指标体系

研究城镇化水平的已有文献中有直接以城镇人口比重或者非农人口比重等单一指标来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也有采用经济、社会、环境、教育等多方面指标分析的。本文使用综合指标测度城镇化水平,由于要对所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精炼出公共因子,本文选取了城镇人口比重、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等18个指标。表2列举了城镇化水平的具体指标。

表2 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的是城镇化水平和文化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选取了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完成实证分析。文化产业集聚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7)》和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城镇化水平的数据则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摘要(2017)》、《中国统计年鉴(2017)》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7)》。

(二)实证分析

首先应用SPSS软件对变量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KMO的值越接近于1,说明原有变量越适合做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文化产业集聚变量的KMO值为0.753,城镇化水平的KMO值为0.819,适合做因子分析。

将数据标准化之后,使用SPSS软件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变量降维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两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5.9%)。根据最大方差法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文化产业年末从业人数和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单位个数与因子1的重叠性较好,因子2与文化产业人均产出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重叠性较高,因此将提取到的文化产业集聚的两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文化产业集聚的规模因子和文化产业集聚的产出因子。同理,城镇化水平提取到四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5%),并分别命名为经济和生活因子、科技和保障因子、环境因子、产业结构因子。然后再依据因子载荷矩阵和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得出文化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表3 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

表4 文化产业集聚综合得分

以省份名称为横坐标,综合得分为纵坐标,使用Excel将文化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绘制成折线图。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出文化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文化产业集聚得分高的地区城镇化水平也较高,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低的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也较低。

图1 文化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折线图

为了进一步证实文化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用城镇化水平提取到的四个公因子分别对文化产业集聚的综合得分进行回归,剔除对文化产业集聚影响不显著的F3(环境因子)、F4(产业结构因子)。再以文化产业集聚为因变量CIC(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F1和F2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用stata软件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回归结果,建立回归方程CIC=0.290F1+0.592F2-3.224*10-4。调整后的方差Adj R-squared=0.8522,拟合程度较好。

表5城镇化水平因子对文化产业集聚的stata回归结果

同理,将文化产业集聚提取到的两个因子分别对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回归分析,剔除对城镇化水平影响不显著的因子f1(规模因子),将f2对城镇化水平回归得到如表6所示的结果。P值小于0.05,回归结果显著。根据回归结果建立f2对城镇化水平的回归方程UL(urbanizaiton level)=0.576f2-3.226*10-4。

表6 文化产业集聚因子对城镇化水平的stata回归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结果来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大于等于1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和广东,其中上海的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最高;文化产业集聚综合得分大于等于1的地区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其中广东的文化产业集聚综合得分最高。中西部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文化产业集聚综合得分均为负值。结果显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文化产业集聚程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

(2)根据城镇化水平和文化产业集聚综合得分绘制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和文化产业集聚程度高度相关,文化产业集聚综合得分高的地区,城镇化水平也更高。文化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双向回归结果也证实了两者之间正相关的关系。科技和保障城镇化因子对文化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相关系数达到了0.592,其次是经济和生活城镇化因子。另一方面,文化产业集聚的产出因子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研究先进经验,助力落后地区发展。北京、上海、广东的城镇化水平和文化产业集聚的综合得分都遥遥领先,在城镇化进程和文化产业集聚的长期摸索与实践中,这些地区积累的经验中有些是可以复制的。比如,综合得分高的地区都聚集了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较高的开放度和包容性。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二元结构转变以及文化产业集聚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中西部等落后地区应该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并自主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应该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扩大开放与合作,力争缩小与东部区域的差异。

打造城镇文化名片,促进产城互动。文化是城镇记忆和城镇基因的载体,每个城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城镇文化名片既可以是名胜古迹,也可以是基于某种民俗文化或者某种特产而衍生出的特定文化符号。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城镇的自然文化资源,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打造城镇专属的文化名片。在确定城镇文化名片时要利用大数据综合评估、精准定位并将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科技和创意,结合数字内容和创意设计等高新技术,建设一批兼具历史现代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向市场化、高端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集聚特色文化产业,赋予城镇文化内涵,是促进产城互动的有效途径。

促进产业联动,发挥外溢效应。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有较强的前向后向联系,它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影视业、出版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文化产业为知识和创意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和渗透效应。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扩散效应主要作用于文化及相关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不高。我们应该促进文化业态融合发展,加强文化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的联系。深度挖掘传统制造业的文化内涵,加速其升级转型为文化制造产业。利用不同区域文化的特性,实现服务和产品的差异化,加强文化产业的联动性。

猜你喜欢

城镇文化产业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文化边城镇远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