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

2019-05-22黄海霞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重症动脉血压

黄海霞

广东省陆河县人民医院ICU,陆河 517000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当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指在动脉内置入动脉导管,应用监护仪连续进行血压测量的一种方式[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可准确、直观且连续地对血压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可直接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导致血管损伤等不良情况,不仅有利于减少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同时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凭借其独特优势受到患者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认同[2]。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广东省陆河县人民医院 ICU收治9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重症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临床护理,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ICU收治9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5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入选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年龄26~68岁,平均(45.19±3.20)岁,入住ICU时间2~25 d,平均(13.09±2.14) d,原发病:大手术后19例、感染性休克12例、创伤性休克9例、失血性休克5例,男26例、女19例;对照组年龄24~67岁,平均(45.31±3.14)岁,入住ICU时间3~26 d,平均(13.24±2.07) d,原发病:大手术后17例、感染性休克12例、创伤性休克10例、失血性休克6例,男25例、女20例,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专科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妥善固定压力传感器与套管针,适当约束患者穿刺侧肢体,确保各连接处紧密衔接,以免套管针、测压管道脱落。连接加压袋,采用肝素生理盐水稀释液定时冲洗管道,每次抽取动脉血后,立即采用肝素生理盐水稀释液快速冲洗测压管道,防止发生凝血现象。此外,确保患者置管侧桡动脉与压力传感器、右心房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在患者翻身、活动肢体后应重新调整,保障取值正确。注意观察动脉压力波形,若出现波形振幅变弱或一条直线,应立即对患者颈动脉波动情况进行检查,在将心脏骤停排除后,观察套管针是否阻塞、移位、脱落。并发症观察护理,在穿刺失败、拔出穿刺针等情况下,应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决定局部压迫时间。若穿刺进针应压迫5 min,动脉切开进针则需压迫10 min。局部加压覆盖,将血管进针点作为加压包扎中心,必要时用绷带局部加压30 min后解除。术后嘱患者维持术侧肢体伸直体位,短期内加强局部观察,积极预防出血。一旦发生血肿给予50%硫酸镁进行湿敷,应用频谱仪进行局部照射。妥善固定穿刺针与测压管,防止躁动患者自行拔管,保障动脉测压管各连接处均紧密衔接,以免滑脱后引起出血。术前明确患者被插管动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于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进行穿刺。选择合适穿刺针,切忌太粗或太细,禁止反复使用,并保障三通的性能良好,确保肝素生理盐水正常滴入,维持管道通畅。在进行测压、调试零点、采集血标本等操作过程中,积极预防血管内空气栓塞,一旦出现压力曲线异常现象,应立即查找原因,若血块堵塞管道应立即抽出,切忌将血块推入引起动脉栓塞,若无法有效疏通则将动脉压管拔除。此外,严密观察患者术侧远端皮肤颜色、温度,动态监测患者手部血运情况,一旦出现皮肤苍白、疼痛感、温度下降等异常变化,应立即拔管,妥善固定置管肢体,包扎不宜过紧。血栓形成与动脉置管时间密切相关,待患者基本循环功能稳定后,立即将其拔出,一般情况下不超过7 d。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包括感染、血栓、气体栓塞、血肿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Tab.1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组别血肿感染气体栓塞血栓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n=45)1(2.22)1(2.22)0(0.00)0(0.00)2(4.44)对照组(n=45)2(4.44)3(6.67)1(2.22)1(2.22)7(15.56)χ2值----6.870P值----0.009

3 讨论

危重患者具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临床上需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其中血压这一项尤为重要。传统无创袖带血压监测优点主要体现在对患者无损伤,但也存在无法连续反映病情动态变化的缺点,已无法满足重症患者的治疗需求[3]。有创血压监测具有一定创伤性,但对患者损伤较小,同时可监测血压动态变化,及时、准确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病情变化动态信息,当前在临床已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

对重症患者而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期间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留置动脉测压导管是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理想途径,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及痛苦,同时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4]。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通过动脉测压导管采集动脉血标本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以免导致电解质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对临床判断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与当前研究结果大致相符[5]。作为一名专业护理人员,为进一步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责任心,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密切观察患者肢端血运及穿刺部位渗血情况,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耐心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依从性。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尽早拔除动脉导管,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6]。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重症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重症动脉血压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