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家新观察

2019-05-21

老区建设 2019年7期
关键词:博士后农家专家

农家新观察

人社部将开展百场专家人才服务脱贫攻坚活动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人社部先后印发《2019年专家服务脱贫攻坚工作项目和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的通知》《2019年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印发《2019年博士后科技服务基层活动的通知》,计划2019年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海外高层次人才下基层、博士后科技服务团等活动百余场,组织支持各类专家人才服务脱贫攻坚。

中国脱贫成就展亮相欧洲议会

反映中国脱贫成就的40余幅照片10日在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大厦展出。

图片展分国家战略、聚焦精准、合力攻坚、减贫成效、合作共享五部分,展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图片通过人物故事、生活变化等反映普通中国百姓在摆脱贫困、追求幸福道路上的崭新实践。

每年组织2000名专家赴贫困地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通知,鼓励引导各类专家向贫困地区流动,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人社部每年将实施不少于60个重点示范性专家服务团,组织2000名左右专家赴贫困地区助力脱贫攻坚。

农家新鲜事

73岁儿子给96岁妈妈梳头:她养我小,我养她老

11日,四川内江的73岁老人陈应全正拿着梳子,给自己96岁的母亲梳头。母亲患眼病后失明,近10年来,作为她唯一的儿子,陈应全几乎未曾出过远门。他说70多岁还有一声妈喊,他很幸福,“因为有母亲在,我永远是个孩子。”

她用戈壁碎石5年拼出168幅《红楼梦》

石头是许多人的“童年玩伴”,但在石艺画传承人盛爱萍手中,石头却是一门艺术。五年间,她用戈壁滩碎石拼出168幅栩栩如生的《红楼梦》。但因为每片石头都要保证天然,连薄厚都不能有差错,往往为了找一块石头,她要翻无数的石头,反复比较才能确定。为了传承发扬石艺画,盛爱萍还带了不少徒弟,她希望将更多中国文化符号融入石艺画,让历经風雨的戈壁石成为承接古今的文化载体。

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全是馒头做的,该技艺已有千年历史

闻喜花馍是山西闻喜的传统名点,当地被称为“花馍之乡”。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要经过九道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闻喜花馍和民间的重大礼仪活动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它被广泛用于节日、婚嫁、寿诞、丧葬、上梁、乔迁等诸多民俗风情活动中,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家正能量

风雨无阻 南京社区志愿者11年接力给孤寡老人送药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南京玄武区香铺营社区一位患病的孤寡老人老袁便有一群热心的好邻居,他们接力帮忙取药、送药11年。11年来,老袁的药一次也没有断过,病情只发作过一次,这与社区志愿者们的接力帮助是分不开的。社区志愿者张淑霞说:“只要我在,我都会帮他拿下去。”

他用双手“爬”上了泰山

33岁的王存伟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必须借助双手的力量移动,但他有一个登上泰山的梦想。4月10日9时,王存伟借助双手的力量,一步一步挪动着,开始了丈量泰山之旅。遭遇小雪天气,盘道湿滑,他依然坚持攀爬。连续攀爬近24小时后,实现登顶愿望!

母子两代人 49年守边防

在内蒙古的西北端,阿拉善右旗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线上,74岁的老人和她51岁的儿子守护边境49年。茫茫戈壁滩,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他们白天放骆驼,晚上站岗巡逻,49年来日日坚守,如今尼玛也成了老额吉(妈妈),儿子哈达布和也不再年轻。深深的皱纹布满在他们的脸上,皮肤也日渐黝黑。他们在茫茫戈壁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祖国浓浓的爱。

猜你喜欢

博士后农家专家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农家旅社半夜惊魂
农家杏树
广西今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获资助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理工科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后发展现状分析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钟章队:重视博士后的培养使用
学术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