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最温暖的源泉
2019-05-21饶志云
我叫饶志云,1999年12月31日出生于南城县浔溪乡敖家湾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在我出生前,爷爷和父亲就已经先后患病去世。出生后没过多久,母亲便改嫁了,把我丢给年迈的奶奶,我们家就更加贫困潦倒,仅靠奶奶一人挑起生活的重担。但是奶奶已经年纪大了,不能挑,不能担,我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党和政府的低保金。
从2005年我进入小学读书开始,家里又多了一项开销,就是我的学杂费。为此,奶奶加倍地節省,用省下的钱来给我交学费,除了逢年过节,我们的碗里几乎看不到肉。我是贴着“贫穷”的标签出生、长大的,我知道要想改变现状,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读书。所以读书时我特别用功,小学六年间几乎每年都能获“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奖状贴满了墙壁。
2011年9月,我就读于浔溪初级中学,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年都获评“三好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中考,我以598分的成绩被崇仁师范(现更名为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录取。当我把录取通知书交给奶奶时,看见奶奶热泪纵横,我知道这眼泪中既有兴奋,也有心酸,因为读师范五年的学杂费以及生活费,对于一个已经80岁高龄的老人来说,比山还重,她怎么负担得起?!
我理解奶奶的心酸,也曾想放弃上学。可跳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梦想,眼看即将实现,又怎么能轻易地下决心放弃呢?一时心里无比纠结。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浔溪乡党委、政府,以及敖家湾村委会及时为我送来了1000元奖学金,再加上这些年我和奶奶从牙缝中省下的,以及向亲戚们借了些,9月份,我怀揣着这些钱,带着非常复杂的心情前往新学校报到。说复杂,是因为心里有感恩,有温暖,也有为未来学习及生计的担心。但是,我的担心很快就消散了许多。在崇仁师范读书的五年里,其中四年我都获得了国家助学金,肩膀上和心里的负担为之减轻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贫困学生的关爱,心里非常温暖,所以我更加努力学习。
好日子总在后面。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给我们这个贫困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帮扶单位的扶贫干部经常来看望我们,每个月至少有五六次,与我们聊聊家常,宣传精准扶贫政策,了解我们家的困难,鼓励我要好好学习。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为我们送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以及一些慰问金。奶奶节省惯了,除了田地里的蔬菜,从不舍得买什么好菜,天天粗茶淡饭。他们知道后,隔三差五就会送来猪肉和鸡蛋,并嘱咐奶奶要补充营养,保重身体。
去年9月份,我开始了教学实习,得到了帮扶单位的许多帮助。首先,他们为我联系好了一所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实习学校——南城一小,学校领导与同事,也对我关怀备至;与此同时,在吃住上也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其中吃饭方面每天补贴20元,每月住房补贴200元。此外,政府还资助我们免费参加医疗保险,并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让我们免费体检、就近就医。可以说,是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以及帮扶干部的关怀与帮助,才让我完成了学业,让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有了凭自己的能力与双手,过上幸福生活的机会。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温暖的。我仿佛看到,我已经站在了三尺讲台上,在春、夏、秋、冬岁月的更替里,在温暖的教室里,教小朋友们读书、画画、算数、做操、唱歌……我还教他们第一次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党”这个字,并让他们牢牢记在心里。因为,这个“党”字,才是我,以及千千万万群众内心最温暖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