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学改革如何稳落地、见实效?①

2019-05-21宋东胜

中小学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导学实验学校

我国推行新课改十余年来,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改革风起云涌,其中既有成功的案例,也不乏失败的教训。那么,在推行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怎样做才能确保改革平稳落地,并取得实效呢?近年来,面对新课改的种种挑战,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以下简称“增城中学”)积极探索“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就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思考。

一、教学模式选择要兼顾学校传统及现实需要

新课改推行以来,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更加复杂多元,这些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挑战。然而与此同时,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相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种种问题。就我校而言,学校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比较陈旧,“满堂灌”“满堂练”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时伴随学校招生范围的扩大,生源质量也在下滑。面对各方面压力,我校在传承自身多年来课堂教学探索经验及对外借鉴的基础上,构建起“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教学是以问题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师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我校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借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教授提出的有效教学法精髓,强调“问题从‘教与‘学中来”的理念,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呈现,建构问题或问题链及其解决机制,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一种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在推行“問题导学”教学模式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下几个理念:一是坚持人文、人本、人和理念。“问题导学”实践聚焦先进的教育文化,以人文的教育观培养人;以师生为本,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以人本的价值观塑造人;聚焦师生的和谐发展,以人和的社会观发展人。二是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学”实践牵一发动全身,要聚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科研的协同推进。三是坚持学生立场。“问题导学”实践要发挥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改革推进要整体设计系统规划

我校在推行“问题导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遵循“先试点,见成效,再推广”的原则,采取“整体设计、专题突破、以点带面、分步推进、全面提高”的行动策略。

1. 集中培训指导,加强理念认同

改革之初,学校成立了“问题导学”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同时下设五个工作小组,分别为理论研讨与方案建构组、教师培训与实验指导组、课堂观察与过程督导组、数据测量与绩效评价组、课改实验教师组,并且明确各工作组的职责以及课改实验的意义。

同时,为了引导教师对“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产生认同,学校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一方面聘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教授对全体教师进行“问题导学”的理论与实操培训;另一方面分批次派遣部分骨干教师去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课改先进经验,同时提供教师“问题导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进行学习。此外,为了给教师提供明晰可操作的课改步骤,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凝聚集体智慧,制定了翔实的《增城中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实施方案》,对整个课改实验进行系统规划,同时构建“问题导学”课型模式和具体操作范式,并组织全体教师培训学习。

2. 课堂实践探路,推动教改深化

其一,整体设计,分步推进。“问题导学”教学改革事关全局,为此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确定了“整体设计,分段分步推进”的行动策略。学校先选定2013级高一年级八个班作为实验班,其余12个班作为平行对照班;同时选聘实验教师约30人,确定实验周期为一年。在一年的实验过程中,学校对实验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同时组织开展“问题导学”课型示范课、研讨课活动。

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具体操作要求,从问题建构、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导引、师生课堂行为、师生“教”与“学”的时间分布等维度制定了“问题导学”课型的课堂观察标准,设计了相关听课记录与评价表,制定了相关听评课制度。一年的实验结束后,最初八个实验班学生的成绩较平行对照班有明显提升,于是自2014年9月开始,学校决定在全校初、高中各年级的九个学科推广“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其二,聚焦“问题”,课堂建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完善,我校逐步形成基于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操作模式,简称“三环六步”操作法。“三环”即三环节,是指课前问题预设与生成、课中问题学习与解决、课后问题拓展与迁移;“六步”即“六步骤”,是指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学习反思(详见图1~图3)。

在课前环节,教师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知识和实际教学要求,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基于学情从“教”的角度预设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学习要求,通过一定的教辅资料进行课前预习,从“学”的角度发现或生成问题。

课中环节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分为六个步骤: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组内、组间)、成果展示、检测反馈、学习小结。

课后环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能力提升训练题和个人学习需求,巩固课堂习得,并通过反思形成新的问题;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并形成记录,进行新一轮问题预设,并尽可能呈现到下一节课的教学中。

其三,以赛促教,成果共享。在“问题导学”教改实践中,学校除重视常规教学之外,还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促进教学成果共享,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例如:学校每学年都要举行“问题导学”开放日活动、“一师一优课”课例评比活动、“问题导学”样板课大赛活动等,同时将一些优秀课例提供给教师研究学习,并推荐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赛课活动,部分教师的课例还获得了省级甚至部级奖励。

3. 科研同步助推,促进成果转化

其一,课题引领,多级联动。在中小学教学一线,课题研究如果不能支撑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心如果没有指向学生及学校的发展,那么其价值很难得到彰显。正因如此,增城中学推行“问题导学”教学改革以来,学校组织的各級各类课题研究均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开展,课题或是关注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或是关注某一学科具体模式的建构等。自2013年以来,学校每年审批约30个“问题导学”校本课题,组织骨干教师申报区级及以上相关课题约30多项,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其二,论文写作,总结升华。除课题研究外,教学论文、案例设计也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每学年都会开展“问题导学”论文大赛(含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激励教师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同时教研处还编辑学校内部刊物《增中教研》,刊载教师们的科研论文,供内部学习交流。据初步统计,自推行“问题导学”教学改革以来,我校教师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近50篇,其中多篇在核心刊物发表,近30篇获得各级别奖项。

三、教学改革成效要聚焦学生及学校的共同发展

我校推行“问题导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最终促进师生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品质提升。为了确保教学改革取得实效,我们在质量评估方面着力,采取了系列举措。

1. 开展问卷调查,获得真实“民意”

问卷调查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手段,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对“问题导学”教学改革的真实看法。因此,我校每学年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问卷调查,借此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及教师的执教情况,并及时作出调适。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公正,学校还会委托实习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并将调查报告及时反馈学校。

如在“问题导学”课改实施第一学期结束后,学校就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对实验班与平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和归因分析,初步形成研究报告《“问题导学”模式对高中学段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之后又通过对2013级、2014级实验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第二阶段实施情况,形成《“问题导学”实验后学生学习角色认知与行为习惯的变化》研究报告。同时,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如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讲得过多,部分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学生提问过于简单甚至提不出问题等情况,学校课改领导小组随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其及时改进。

2. 完善质量评价,提供及时反馈

学校建构起基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四个方面的绩效评价体系,它们既构成整体,又有所侧重。如针对学生发展,侧重从学生对课堂教学认知的变化、课堂学习行为的变化、学习品质的变化、课业负担的变化、学业成绩的变化五个维度进行评价;针对教师发展,侧重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认知的变化、课堂教学行为变化、专业技术能力变化、教学业绩变化四个维度进行评价;针对课堂教学,侧重于围绕教师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学生问题发现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序性、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课堂教学时间配置的合理性、课堂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六个维度进行评价;评价教学质量,则综合考量学生发展绩效、教师发展绩效、课堂教学绩效和教学成绩提升四大方面。

学校还将评价结果与对师生的评价表彰等进行挂钩。例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会在每学期末根据上述标准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写进学生的素质报告册。学校每学期初都会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对上一学期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成绩进行评估分析,并根据上述四方面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量化,对评选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对出现问题的教师及备课组进行诫勉,帮助其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改进对策。

我校自2013年起推行“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提高。学校曾在实验阶段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四次分析比较,发现在实验的前一阶段,实验班级的学科成绩相较平行对照班级有明显提升,而且提升幅度远大于后者;实验后一阶段,我们又借助联考数据与同类学校进行比较,发现本校学生的联考成绩较之实施教学改革之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我校2014级(2017届)高中学生成绩提升最为显著,该届学生高考成绩重点率突破40%,是我校建校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问题导学”教改实践为我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持,也为我校连续17年获得“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等奖做出重要贡献。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怎样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如何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如何解决由于生源不均衡所带来的分层教学及课堂管理难度加大的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未来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人物小档案:

宋东胜,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兼职教授,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广州市“卓越校长”培养对象。担任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负责人以及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资助项目“课堂教学改革科研基地”负责人,曾主持广州市、增城区规划课题,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注释:

①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资助项目“课堂教学改革科研基地”(项目编号:14XZ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导学实验学校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学校推介
我是小导游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