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挂牌督导为学校和校长“保驾护航”①
2019-05-21燕新
燕新
摘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已成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的制度创新。实现责任督学和校长的良性互动是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取得实效的关键。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专业的督学队伍,能够影响校长管理理念、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帮助学校整合更多资源。
关键词教育督导;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经常性督导;驻校督导;管办评分离;校长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4-0046-02
國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2013年印发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为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设置责任督学,进行经常性督导。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已成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的制度创新。
地方政府对责任督学的角色定位和学校对责任督学的认知和接纳情况,是确保挂牌督导顺利实施并发挥实效的前提。责任督学在实践中具有“政府监督者”“教育行政者”和“教育专家”的复合身份,具体以哪种角色呈现,取决于责任督学的履职能力和校长对责任督学的角色认知。
笔者对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泰安市岱岳区等地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校长认为,有效的制度设计和专业的督学队伍对提高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责任督学至少能在以下几方面给校长带来积极影响。
一、影响校长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
校长的管理理念与风格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学识素养和内在修为,同时也会受到工作中同伴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的影响。责任督学在与校长高频率接触的过程中,其自身细致严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可以对校长管理学校的理念和风格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1. 提醒校长更重细节管理
责任督学要正确履行职责,就要善于从细节着手,发现学校管理不规范之处,反馈给校长并监督改进。专职责任督学每日随机驻校督导是润州区经常性督导的运行模式,责任督学每日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在当天就给校长反馈。在访谈中,有校长表示对督学的工作非常认可,督学耐心细致的敬业精神以及专业严谨的细节管理都令人十分敬佩。如有督学发现某小学存在部分学科的作业批改不规范、没有批改日期、教师没有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误等现象。注重细节是督学工作的常规,对于校长一般情况下更注重宏观视角谋划学校整体发展的管理方式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责任督学的敬业精神和细节管理能力,也不断地提醒着校长要以细节管理和奉献精神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模式。
2. 督促校长更重整改落实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要督出实在的效果,要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并促成相关问题的及时整改,这种有错必改的监督落实机制也考验着校长的领导能力。笔者访谈的大部分校长均表示,一开始对责任督学的进校工作是紧张和戒备的,谈起督学入校,总有“狼来了”的感慨。校长和督学的关系在推行责任督学制度开始时曾一度十分紧张,学校层面认为督学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校长的办学自主权。但随着责任督学指导效果的显现,校长逐渐认识到,督学和校长在服务学校发展的方向上是一致的:督学不是来指手画脚的,而是来帮助学校解决问题的,是学校办学的助力而不是阻力。督学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使校长和督学的关系从戒备提防走向了信任合作,督学和校长的伙伴关系逐步建立。督学进驻学校与校长接触、共同工作的过程,也是促进校长提升自身包容能力和开放意识的过程。
3. 激发校长更高工作热情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专职的责任督学大多是从校长岗位上脱离出来,具有多年教育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但目前各地挂牌督导的整体运行中,还存在着责任督学身份不明、职责不清、待遇无保障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做专职责任督学,更多的是凭借一种教育情怀以及担当和奉献精神。润州区有督学就表示,责任督学完全是靠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工作。这种不图名、不唯利、不计个人得失的工作态度也感染和影响着校长,校长没有理由不和责任督学一起共谋学校发展。
二、提升校长管理能力和水平
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策略是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核心环节。责任督学大都是管理经验丰富的校级领导或教学专家出身,在任职成为责任督学后对于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更加熟悉,聚焦区域层面几所学校发展的工作定位也更加提升了督学的思考站位以及管理视野。因此,中小学校长在和责任督学的互动合作中,可尝试从督学的视角审视学校的常规管理,应用督导的工具和方法管理学校工作,进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1. 破解管理难题,引领办学方向
《教育督导条例》要求督学必须具有10年以上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研究工作的经历。润州区18位专职责任督学全部是从校长、书记岗位上转任专职督学的,大部分督学都具有多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经历,且有各自的学科背景。在调研的教师访谈环节,教师们对督学的称谓大都是“专家”而不是“领导”,这也显示出督学在学校教师心中具有较高的专业权威。专职督学的专业出身和工作特性使得他们对学校常规管理的重点和薄弱环节非常了解,能帮助校长发现并解决很多管理问题,规范学校发展方向。责任督学也被有些校长称为“编外管理者”和“学校工作指导员”。另外,因督学一般负责责任区内的4~5所学校,还可以及时向校长推介区内各校管理的亮点和经验。
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以及一对一驻校办公的工作方式,加深了督学对学校的整体了解,也促成了其对个别校长办学方向的指导。如润州区有些校长会邀请督学参与指导学校发展的三年规划,这种指导对校长治学理校,特别是对新任校长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帮助很大。
2. 规范日常工作,改进常规管理
督学监督指导学校均依照一定的流程和方法,如润州区规定了督学驻校办公从早到晚每个主要时间节点的工作形式和任务,避免了经常性督导的随意性。而且在督导工作的每个环节,督学都有明确简洁的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这种量化的评价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反馈出校长常规管理中的问题。此外,督学还善于利用电话、问卷和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收集学校的相关信息,这种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督导对学校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许多校长也开始尝试将此类方法应用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常规管理水平。
三、帮助学校获取和整合更多资源
责任督学用“第三只眼”来监督指导学校的发展,可以在责任区内和责任区间促成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资源互通共享的平台,为学校发展谋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借助职位和资源优势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其一,沟通政府和学校的“润滑剂”。责任督学代表政府依法监督学校,在国家教育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上有先天优势,因此,督学在服务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引导校长深入解读国家发布的各级各类教育政策信息,不断提高其政策理解水平。此外,校长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真困扰、真难题也可借助督学向政府层面进行反馈,学校管理中面临的难题因有了行政层面的出口而能及时得到解决。
其二,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学校办学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如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仅靠校长和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借助责任督学的力量,联合交通、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就可为学校快速有效地创设一个安全的校外周边环境。
其三,沟通家长和学校的“纽带”。责任督学作为家校连接的“纽带”,可以协助校长缓解家校矛盾,满足家长的合理诉求。如润州区专职督学每周都固定主动给10位左右的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有效促成了家庭与学校的携手共进。
注释:
①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所级个人项目“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YI20160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