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与探讨
2019-05-21张元林
张元林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集2016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在该院外科手术中的7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重点对象,按照本次麻醉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参照组(全身麻醉)及实验组(硬膜外麻醉),每组等分为36例,对所有糖尿病患者采取不用麻醉方式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予以总结。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经麻醉后1h的血糖值为(12.2±2.7)mmol/L、尿酮值为(132±12)U,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血糖值(18.5±6.2)mmol/L、尿酮值(103±11)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4.93,P<0.05);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经麻醉后24 h的血糖值为(15.2±6.1)mmol/L、尿酮值(130±15)U,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的血糖值(20.9±2.8)mmol/L、尿酮值(99±23)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4.03,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佳,不仅有效降低了外科手術对血糖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外科手术;麻醉;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3(a)-0039-02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每年呈不断上升趋势,促使临床外科手术的例数也随之增多。由于多数手术麻醉科对患者的血糖产生影响,甚至加重了病情发展,进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间极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对患者生理疾病带来痛苦,同时也恰恰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为此,为寻找有效,且对患者的机体影响小的麻醉方式,已成为众多临床学者需要面临解决的重要问题[1]。该文选自2016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在该院外科手术中抽取的7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外科手术中糖尿病患者72例纳入本次研究的有关材料,均经患者及和家属双方沟通后,同意参与实验,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及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均经临床有关检查明确后,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均排除近期有过外科手术史及沟通障碍者。根据麻醉方案分配成参照组36例(全身麻醉)和实验组36例(硬膜外麻醉),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范围5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年;实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1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范围5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年;72例糖尿病手术患者中包括外科手术类型为乳腺25例、阑尾炎11例、胃肠道36例。以上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相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式
对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并对其空腹血糖值均控制在10.0 mmol/L及血压控制在160/90Hg以上,尿酮体呈阴性,电解质达到正常。
1.2.1 参照组 对该组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方式:①给予患者充分吸氧后,采取芬太尼(国药准字号:H20030197,规格:1 mg)0.3~0.5 μg/kg、丙泊酚(国药准字号:J20080023,规格:200 mg/20 mL)2.5 mg/kg、维库溴铵(国药准字号:H20084039,规格4 mg)0.08~1.1 mg进行静脉麻醉[2]。②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1 h、24 h血糖、酮体的变化情况。
1.2.2 实验组 对该组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①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后,常规进行消毒、铺巾,于T9-10棘突间隙给予穿刺,再取2%利多卡因5 mL在穿刺部分进行逐层侵润后,观察有无出现神经阻滞征象,若处于平稳状态,于T6以下每3~4 min注入1.192%罗哌卡因3~5 mL进行麻醉。②麻醉过程中,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追加硬膜外麻醉药,直至患者达到镇静效果[3]。③提供甲氧氯普胺(国药准字号:H11021147,规格:5 mg)及盐酸异丙嗪(国药准字号:H12020237规格:25 mg)镇静止呕等处置[4]。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经手术麻醉后的1 h、24 h的(血糖值、尿酮值)的各个指标水平情况进行观察与比对。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百分比为计数资料,χ2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1 h血糖及尿酮值情况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经麻醉后1 h的血糖值、尿酮值,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麻醉24 h血糖及尿酮情况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经麻醉后24 h的血糖值、尿酮值,均明显优于参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如今,临床上的手术麻醉方式有很多,即局部麻醉、神经阻管内阻滞麻醉及全身麻醉等,在临床上均存在着优缺点,加上临床外科手术对机体有着较大的创伤性,且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选择一套适宜的麻醉方式是关键[5]。据有关临床研究表明了,导致糖尿病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高的原因是由于麻醉不仅增强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同时促使原本糖代谢异常的机体加重和失衡所致[6]。加上糖尿病对手术的低耐受性也会致使手术的危险性大幅度增加,进而术中麻醉、气管插管等处置均会使得患者的血糖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7]。为此,对于糖尿病在麻醉管理中,能够选择一种在围术期间能够更好的维持血糖平衡,意义重大。本次对我院接诊的外科手术中的7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的麻醉方式后发现,两组糖尿病患者于术后1 h、24 h的血糖及尿酮水平即显著升高,且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实验组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采用全身麻醉的参照组患者,由此看出,可通过对患者硬膜外腔内注入进毒性低、起效快及有着较强的穿透性的局部麻醉药物,促使脊神经根被阻滞的情况下,对所支配区域进行麻醉,进而起到了麻醉作用;而采取全身麻醉方式是利用麻醉药物将患者全身痛觉及意识丧失而达到麻醉作用。这与吴加富等[7]在研究报告中采取硬膜外的实验组在手术1 h、24 h后的血糖值及尿酮值显著优于行全身麻醉的对照组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证明了,由于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进行比较后显示,硬膜外麻醉能够降低患者对手术气管插管等应激反应,从而促使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也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对手术的麻醉要求极高,若不慎错误选择了麻醉方式,不仅可导致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或心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还可对患者手术麻醉的好坏及预后康复带来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代谢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临床外科手术引发的并发症较多,故对于手术麻醉方式须慎重选择。与全身麻醉方式相比较,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对患者血糖引起的波动,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尿酮值,具有安全性高,对患者血糖影响小等优势,可作为临床外科手术中,一种理想手术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金玉.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5):101-102.
[2] 玛杰初.为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189-190.
[3] 李再武.糖尿病患者接受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07.
[4] 帕尔哈提·麦提图尔荪.麻醉在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8):120.
[5] 何俊.麻醉于糖尿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9):69.
[6] 陈振明.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110-111.
[7] 吴加富,谢薇薇,冯小玲.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术中麻醉管理效果临床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