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在导入环节的应用
2019-05-21高宇刘春明
高宇 刘春明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探讨”栏目又是教材每一小节内容中设置的第一个教材栏目,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探讨”栏目进行课堂导入。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论述了“问题探讨”在导入环节的应用,提出了核心概念式导入、设疑贯穿式导入和解决问题式导入三种导入方法。意在挖掘“问题探讨”栏目在教学导入过程中的价值,为一线教师利用“问题探讨”栏目导入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探讨 高中生物教材 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203-02
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1]导入是践行这一理念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2],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是教师们选择放弃导入的原因之一。“问题探讨”栏目中设有很多科学探索背景故事、实验现象及数据、社会热点问题等,是非常好的导入材料。
一、导入的作用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可以帮助教师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减少学生的注意力,迁移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全課教学基调等作用。[3]
二、“问题探讨”栏目的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共有三册包括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必修一共有六章二十一节,必修二共有六章十九节,必修三共有七章十九节。每一小节内容前都设有“问题探讨”栏目,但栏目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科学探究的背景故事,如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问题探讨”是斯帕兰札尼研究酶的消化作用的背景资料。包括实验观察的现象及数据,如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问题探讨”提供的是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包括社会热点问题,如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中的“问题探讨”是2003年轰动一时的非典病毒:SARS病毒。包括生活实际情况,如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问题探讨”中是平日膳食的几种主要食物。还包括类比情况及故事,如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问题探讨”中类比了英文句子抄错字母来引出基因突变。
三、“问题探讨”栏目在导入环节的应用方法
1.核心概念式导入法
核心概念式导入是指从“问题探讨”栏目中的科学背景、数据资料和类比故事中总结提炼出本堂课教师想要讲授内容的核心概念,进而围绕核心概念展开课堂。
例如在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问题探讨”栏目中展示了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直观展示了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结构是细胞膜,以此归纳出核心概念:系统的边界——细胞膜,进而依次介绍细胞膜的获取、成分和功能。在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中展示了忙碌的工厂示意图,教师可以类比工厂中的各个车间,引导归纳出细胞就是一个繁忙的工厂,细胞器就是细胞这个生物工厂中的各个负责不同功能的车间,进而围绕细胞器这一核心概念展开课堂。
2.设疑贯穿式导入法
设疑贯穿式导入是指在“问题探讨”栏目中归纳出几个彼此承接的问题作为课堂主线,展开课堂教学内容。这种导入方式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必修一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问题探讨”栏目中展示了运动员饮料中的化学成分表,由此提出两个问题:(1)计算每升饮料中水占多少。水在细胞中起什么作用?(2)表中那些成分属于无机盐?为什么要在运动员喝的饮料中添加无机盐?无机盐在细胞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在具体运用这个“问题探讨”作为导入时,可以利用第一个问题介绍与细胞中的水相关的教学内容,再利用第二个问题介绍与细胞中的无机物相关的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课堂小结,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都是细胞内不可或缺的无机物,在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比如在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问题探讨”栏目中展示了蝗虫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片,由此提出两个问题:(1)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2)人体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可能有对应关系吗?利用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猜想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进而引出萨顿和摩尔根的猜想和实验。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利用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布状态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进而引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最后课堂小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并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解决问题式导入法
解决问题式导入是指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利用“问题探讨”栏目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而展开新课,通过新课的学习,在课堂最后解决导入中的问题。这种导入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中,“问题探讨”栏目展示了圈养的奶牛图片,并且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带着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很轻易地展开新课的学习,完整地介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课堂结束时利用新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探讨中的问题。
在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问题探讨”中,创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g玉米。并提供了两种生存策略:(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以此引发学生的疑问: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带着疑问导入新课,并在课堂结束时解决问题,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这三种运用策略都是比较可行的导入方案。核心概念式导入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围绕某一个核心概念展开的教学内容。设疑贯穿式导入逻辑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适用于由几个有联系的模块构成的教学内容。解决问题式导入趣味性强、更贴合实际,适用于一些广度较大,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三种导入方法并不能覆盖所有类型的课节内容,不同课节的内容在容量、难度和编排上多种多样,以此在导入环节也应该对应不同的方案和策略。如何更好地依托“问题探讨”栏目导入课堂,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种多样类型的“问题探讨”栏目可以用作不同导入方法的材料,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真正地做到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潘可荣.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环节有效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36-137.
[3]许瑞芬.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生物学教学,2004(10):22-23.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