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贪欲是一张大网

2019-05-21黄小平

发明与创新 2019年37期
关键词:蛛丝蛛网苏辙

文/黄小平

一只老鼠见人住的房子越来越大,心想,我也要学学人,懂得享受,住在又大又宽敞的房子里,多舒服!说干就干,老鼠把自己的“房子”——老鼠洞,挖得奇大无比。在宽大的鼠洞里,老鼠确实舒服了一段日子。

可好景不长,一天,老鼠在外偷东西,被猫追赶,一路逃窜,最后无路可逃,只好钻进了自己的鼠洞。可猫紧跟不舍,追进了“大房子”,把老鼠逼上了绝路。想当初,老鼠一心只顾挖大鼠洞,而且觉得挖得越大越好,哪里顾及猫能不能钻进来,危险和隐患会不会“钻”进来呢?

老鼠没有想到,它为自己挖的“大房子”,竟是为自己挖的坟墓。

再说一只蜘蛛,一天突发奇想:如果我织一张大大的网,不就能网住更多的蚊虫,捞到更多的食物吗?

于是,蜘蛛织就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靠着这张大网,蜘蛛捕获了比往常多得多的蚊虫。蜘蛛狂喜不止。

可蛛网实在太大了,它们在网住蚊虫的同时,也会“网”住一些来回飞过的小鸟。纤细的蛛丝可以网得住蚊虫,又怎能网住飞鸟呢?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蛛网被划破。所以,蜘蛛只得一次次补网。

一次,一只小鸟飞过蛛网,沾上了蛛丝,很不舒服。小鸟愤怒地对着蛛网中央的蜘蛛狠狠啄了下去。可怜的蜘蛛,最后成了小鸟的口中之食。

贪欲就是这样一张大网,一旦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无限扩张,就会妨碍他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落得可悲的下场。

图/东方IC

痛苦不必反复咀嚼

文/劳阳

苏轼是宋代文学大家,声誉极高,但仕途却十分坎坷。因政见不同又不趋炎附势,一再遭新党、旧党排挤,并被一贬再贬。

苏轼最后被贬到不毛之地海南时,他的弟弟苏辙也被贬至雷州。那年五月,两人在藤州相遇,一起吃面。两兄弟的性情大相径庭。苏轼高旷豁达,苏辙却总是思虑重重,忧郁不已。于是,当他们处于同样的境遇时,反应也大不相同。苏轼端起“粗恶不可食”的面条,三口两口就下了肚;苏辙却放下筷子,不住地叹气。苏轼看见弟弟的样子,诙谐地问道:“莫非你还想细细品味吗?”

短短一句反问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道理:对生活中的痛苦,切莫反复咀嚼。因为,越是咀嚼便越伤感,越伤感便越难以释怀。

苏轼在被贬惠州时,曾给人写信说,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有何不可!这样一想,惠州就成为他的故乡了。而且此地不仅风景美好,还有新鲜的荔枝吃,为此,他兴奋地写了一首《食荔枝》诗,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谪中的苏轼,不仅没有倒下,反而豁达地面对生活。

人生免不了遭遇挫折,要能想开;生活总有不如意处,要学会放下;在受到委屈和不平时,要肯于咽下。凡事向低处想,向低处看,向低处比。这不是阿Q,而是智慧。(据《故事家》)

猜你喜欢

蛛丝蛛网苏辙
孟子何以行此:苏辙之问与宋代治道之争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Task 3
Task 3
蛛网商店
虎斑蝶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类非均衡蛛网模型的动态分析与经济预测
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蛛网粘住
浅谈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