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保障八达岭长城高铁站顺利推进
2019-05-21
9月初,京张高铁开启联调联试,为年底通车做准备。不久前,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下称“长城站”)封顶,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在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核心景区建高铁站,最牵动人心的是文物保护。那么,这座高铁站用了哪些新技术新工艺?长城还好吗?
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
作为连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两大举办城市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京张高铁,不仅是一条奥运交通专线,也是京包兰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73公里,预计年底通车。届时,从北京北站乘高铁到八达岭,仅需1小时,从地下百米乘电梯钻出山后,步行1到2分钟,即可乘缆车直达八达岭长城。
京张铁路第三标段全长12.025公里,工期45个月,主要工程为“一隧一站”——八达岭隧道长城站,是京张高铁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其中,八达岭隧道长12.01千米,隧道两次下穿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长城站是京张铁路唯一的地下车站,最大埋深达102米,单体总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铁车站。
“整个车站自下而上分别是站台层、进站层及出站层,旅客进出站上下分层,这在全国属首次。”中铁五局京张高铁项目部经理蒋思表示,从地下百米的长城站上下需乘两次电梯,旅客垂直提升高度达62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深高铁站”。
京张高铁在规划之初,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风景区内绝不能设车站,越远对文物保护越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全世界的人都想来看长城,既然高铁线都路过这里,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在异常激烈的争论中,法国AREP设计集团和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同设计出一个方案,体现了各方共识:以人为本。
“既方便游客直达景区,又秉承绿色建筑的理念,让站房与自然相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设计人员表示,长城站采用了“尊重自然、形隐于山”的设计理念,从视觉上将车站与山体融为一体。
新技术新工艺确保文物安然无恙
建设如此大规模的地下工程,中铁五局创新了许多技术和工艺。
长城站的设计施工方案,所有设计指标均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制定的穿越或临近保护民建(构)筑物标准。
“地下站房由一个暗挖隧洞群组成。”中铁五局京张三标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倪派说。如此超大规模的暗挖隧洞群,爆破控制至关重要。为满足国家文物局要求的振动速度,经专家研究,中铁五局采用了电子雷管微损伤控制爆破技术进行施工。倪派介绍,采用该技术,每爆破一次只相当于在长城上跺一下脚。“实际监测均小于国家文物局的爆破振动速率,控制在0.1厘米/秒以内。”
隧洞群产生的巨量污水如何处理?“项目设置了污水处理站,采用先进的曝气生物滤池过滤系统,通过絮凝沉淀、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等处理工艺,处理水体中的油污。”倪派说,处理过的污水在排放前都通过了严格检测,并优先循环使用。
长城站的建设独创了我国多个“首次”:首次采用环形救援廊道设计,具备了紧急情况下快速无死角救援的条件;首次采用一次提升长大扶梯及斜行电梯等先进设备;首次采用微损伤控制爆破等先进技术,消除工程建设对文物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此外,长城站还实现了诸多创新。如分层下挖的“品”字型分部挖掘法、预应力锚杆上下张拉支护法等,这些新技术保障了高铁站工程顺利推进。(本刊综合)
八达岭长城站内景(王贵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