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胺吡啶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2019-05-21冯燕燕杨秉政
冯燕燕, 冯 婷, 杨秉政
(陕西省米脂县医院 内二科, 陕西 榆林, 71819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广泛性炎症损伤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疾病,以腹痛、腹胀与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为主,属于消化系统癌症的癌前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需及时治疗[1-2]。本研究探讨了柳氮磺胺吡啶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入院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满足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3]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4-5]: ① 合并穿孔、狭窄、梗阻或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患者; ② 合并消化系统肿瘤患者; ③合并肠结核、菌痢或阿米巴病等疾病患者。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2~82岁,平均(69.50±3.30)岁,病程9~25年,平均(16.10±4.50)年; 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1~80岁,平均(69.00±3.70)岁,病程8~21年,平均(15.40±5.10)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治疗,即0.8 g/次美沙拉嗪片口服, 3次/d, 同时予4 g美沙拉嗪灌肠,每晚1次。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柳氮磺胺吡啶(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40), 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1 g/次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 3次/d, 同时以2 g柳氮磺胺吡啶灌肠,每晚1次。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
1.3 观察指标[6-8]
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光镜病理形态、大便隐血、黏膜组织学评分、肠镜形态、总体治疗效果、血清PCT、CRP与其他观察指标。疾病活动度分别采用William疾病活动度指数(DAI)标准与改良Mayo评分系统,分数越高代表疾病活动度越高; 大便隐血(OB)规定以OB(-)为0分, OB(+)为1分, OB()为2分; 黏膜组织学参考Geboes指数,分数越高代表黏膜损伤越严重; 总体治疗效果参考《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分为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下黏膜恢复)、显效(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镜下黏膜总体好转)、有效(临床症状部分好转,结肠镜下黏膜局部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结肠镜观察无变化); 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低倍放大,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光镜病理形态。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的DAI评分、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光镜病理形态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光镜下肠黏膜不完整并充血糜烂,可见上皮缺损,腺体破坏,并形成溃疡伴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可见隐窝脓肿等; 治疗后可见各层组织修复,溃疡面积缩小,腺体修复并排列逐渐整齐,炎性细胞与隐窝减少,并且观察组镜下修复状态优于对照组。见图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比较 分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治疗前后大便隐血与肠黏膜组织学评分比较
治疗后, 2组的OB评分与Geboes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4 治疗前后肠镜下形态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病变范围广泛,溃疡面积较大,部分患者可见活动性出血,病变范围包括回盲部、乙状结肠、横结肠等部位; 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肠黏膜修复与愈合明显,出血状况改善甚至消失,并且观察组镜下修复状态优于对照组。见图2。
A. 对照组治疗前; B. 对照组治疗后; C. 观察组治疗前; D. 观察组治疗后
图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光镜病理形态
A. 对照组治疗前; B. 对照组治疗后; C. 观察组治疗前; D. 观察组治疗后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5 总体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6 治疗前后CRP、PCT水平比较
治疗后, 2组患者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水平比较
PCT: 降钙素原; CRP: 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7 治疗前后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Hb: 血红蛋白; Alb: 白蛋白; ESR: 红细胞沉降率; IL-6: 白细胞介素-6; IL-8: 白细胞介素-8;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据流行病学资料[9-10]显示,中国UC患病率高达11.6/100 000, 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4∶1, 该病好发于各年龄段,以青壮年最为高发,其中老年人群患病时间较长,病情更为严重。UC主要是导致患者腹痛、腹泻与黏液脓血便,虽在确诊后2年内病死率低于1%, 但属于消化系统肿瘤的癌前病变,是潜在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因此需及时进行治疗[11-12]。
PCT与CRP是临床常见的炎性指标,二者升高说明机体存在潜在感染或炎性疾病,灵敏度极高,在UC的发病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因此可作为评估UC治疗效果与疾病活动度的观察指标[13-15]。
药物治疗是针对UC的有效治疗方案,其中柳氮磺胺吡啶属于传统氨基水杨酸制剂,口服后可在肠道菌群作用后代谢生成5-氨基水杨酸(5-ASA)与磺胺吡啶,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抵抗肠黏膜脂肪酸氧化,降低肠道通透性,有效改善结肠黏膜炎性与黏膜腺隐窝与小血管病变,从而达到减少炎性浸润的目的[16-18]。美沙拉嗪则属于新型5-ASA制剂,是pH依赖性缓释剂,可到达远端肠管,保证肠道有效药物浓度,并能抑制结肠过氧化物酶、白三烯与白介素等炎性因子的浸润,起到抗氧自由基的效果,因此对肠道修复与创面愈合等作用明显[19-21]。
本研究联合应用传统与新型的氨基水杨酸制剂,旨在发挥药物协同作用[22-23],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DAI评分、Mayo评分、OB评分、Geboes指数、CRP、PCT、ESR、IL-6、IL-8与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Hb与Al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光镜与肠镜下肠黏膜修复状态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UC患者疾病症状,降低活动度,提升黏膜修复水平,并降低炎症损伤程度,从而提升总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柳氮磺胺吡啶对老年UC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清PCT、CRP等炎性指标水平,提升肠黏膜修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