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索前列醇应用于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引起不良反应的探讨

2019-05-21陈美霞陈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7期
关键词:米索恶心硬膜外

陈美霞 陈蕴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PGE1)的衍生物, 最初用于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2]。米索前列醇的不良反应有促子宫收缩和促子宫颈成熟, 这些不良反应使它成为终止妊娠和产后止血的常用药物[3,4], 但米索前列醇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与寒颤。为了更好地预防米索前列醇的不良反应, 对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选择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使用米索前列醇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的61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自然分娩, 154例)、B组(硬膜外分娩镇痛, 363例)、与C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98例)。三组产妇初产妇与经产妇比例、年龄、体重、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三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三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初产妇/经产妇 年龄(岁) 体重(kg) 孕周(周)A 组 154 98/56 29.7±4.2 65.6±8.5 39.2±1.3 B 组 363 261/102 29.1±4.5 66.7±9.5 39.4±1.2 C 组 98 70/28 29.2±4.7 66.2±9.8 39.5±1.1

1.2 纳入标准 ①入选产妇胎龄≥37周且<42周。②产妇胎盘娩出后因宫缩乏力均给予经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4598)400 μg。③年龄≥20岁且≤40岁的产妇。

1.3 排除标准 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所致产后出血产妇。②肾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史产妇。③药物禁忌证或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倾产妇。④产后确认为感染导致发热的产妇。⑤分娩前、分娩时基础体温≥37.5℃的产妇。

1.4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记录并比较入选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合并用药情况(包括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人纤维蛋白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热、寒颤、恶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合并用药情况比较 C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均高于A组、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合并使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人纤维蛋白原占比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产妇产后出血及合并用药情况比较[n(%)]

2.2 三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发热发生率为9.74%(15/154), B 组发热发生率为 11.85%(43/363), C 组发热发生率为28.57%(28/98), C组发热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发生率为0(0/154), B组恶心发生率为0(0/363), C组恶心发生率为3.06%(3/98), C组恶心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寒颤发生率为5.19%(8/154), B组寒颤发生率为5.79%(21/363), C 组寒颤发生率为 10.20%(10/98), 三组寒颤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发生不良反应的产妇均立即停止用药、每2小时监测体温变化, 并采取保暖措施。发生寒颤的产妇在1 h后均出现体温升高, 随后寒颤消失。发生发热的产妇体温最高39.9℃, 最低37.5℃, 其中15例发热产妇一次性给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0.5 g, 28例发热产妇给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 43例产妇嘱咐多饮水、温水擦浴处理;所有产妇的发热均为一过性发热, 最早在发热后3 h内体温恢复正常, 最晚在发热后12 h内体温恢复正常。

表3 三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 采取分娩镇痛、剖宫产的分娩方式越来越多。米索前列醇因价格便宜, 与缩宫素配伍在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后宫缩乏力的产妇[5], 因米索前列醇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A组发热发生率为9.74%(15/154),B组发热发生率为11.85%(43/363), C组发热发生率为28.57%(28/98), C组发热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外Tobias A.J.Nijman团队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硬膜外镇痛的患者应用米索前列醇后约61.5%的患者出现发热症状, 产妇的发热多与米索前列醇的不良反应有关, 而非感染性发热[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A组寒颤发生率为5.19%(8/154),B组寒颤发生率为5.79%(21/363), C组寒颤发生率为10.20%(10/98), 三组寒颤发生率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有文献报道:米索前列醇可扩张肺及全身血管床, 降低外周血管压力的作用;椎管内麻醉后阻滞平面内的血管扩张,使体内热能从深部向外周再分布;皮肤常规消毒和剖宫产时的大量羊水释放体外和失血;手术间环境温度变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致使产妇体温大量丧失, 体温下降至寒颤反应阈值或阈下值, 最终促成或(和)加重了产妇寒颤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 又因寒颤产生热量 , 寒颤后出现高热[8,9]。

由表2可知, C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分别为5.10%、4.08%, B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分别为1.65%、1.10%, A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分别为0、0。C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均高于A组、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使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寒颤、发热, 不排除与产后出血患者中产妇体能消耗过度、体质虚弱有关[10]。

在其他研究中发现, 随着米索前列醇的使用, 寒颤、发热的风险随之大大增加, 但如果单次使用米索前列醇, 可达到理想效果, 进而认为该药物不适合重复使用[11]。对于出现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寒颤、发热等症状, 可进行对症治疗,并辅以抗过敏治疗, 患者在适应米索前列醇带来的不良反应后, 会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虽然偶尔出现高热不退的现象,但在物理降温帮助下, 也会在6~7 h内恢复[12]。

有研究报道, 剖宫产手术中使用的哌替啶、地佐辛等镇痛药也可引起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3]。本研究未能排除手术镇痛药物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产妇的影响, 因此不能判定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产妇应用米索前列醇后出现的恶心是由哪种药物引起。

综上所述, 给予产妇产后使用米索前列醇, 硬膜外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的产妇发热、恶心、寒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产妇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 提示以后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区分产后感染性发热与米索前列醇带来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米索恶心硬膜外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题出的太恶心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