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

2019-05-20孙秀丽汪瑜

设计 2019年7期
关键词:使用者视野美学

孙秀丽 汪瑜

接受美学是当今新兴的学术理论,也是目前被讨论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把以往对作者、作品为中心的研究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意义生成过程中读者的地位,展示出角色转換及认识事物的方式具有颠覆意义,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研究。

接受美学重新审视艺术创作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研究方法和开拓的美学研究新领域,对当代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空间设计产生很大影响,引发各种设计探索和变革实验;重新审视设计中“人”的行为和感受在空间中的地位及作用,给未来建筑空间的创作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新的视角。

一、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又称为接受理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康茨坦斯大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Jauss)提出。他激烈抨击传统的唯本文理论,提出文学作品是由作者、文学作品及读者三者构成.不仅仅是作者艺术创造的结果,首次将读者加入了文学史的研究。同时把读者由以往的被动、从属地位提高到具有决定陸意义的核,岐配地位,突出强调读者在文艺欣赏和文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一)姚斯的“期待视野”

姚斯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从文学作品中读者的角度去研究美学问题,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作品的意义是在阅读中产生的。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作为接受者的读者,基于以往的文化背景、知识层次和生活经验等因素,会在心理上对作品有一定的思维定向和观念结构,即“期待视野”。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会制约着读者对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参与着作品形象和意义的生产。他从文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提出:为什么在时间上看早已成为过去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今天的读者依然具有巨大的魅力?——实际上文学艺术作品本身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任何变化,改变的只是欣赏作品的读者。每个人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会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拓展,这就要求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必须考虑读者的先前审美经验和新作品读者所需要的“期待视野”,并努力实现“视野融合”。

(二)伊塞尔的“空白”

伊泽尔不同于姚斯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文本一一读者相互作用”。他认为文本通过接受者的阅读体现了其真正价值和意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审美感受.没有读者的接受,文学作品就不能称之为文学作品。因此文学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完成的。他认为文本应该包含“空白”与“不确定陸的点”,有待于读者进一步具体化,这是推动“文本一读者相互作用”的根本动力,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读者通过填补空白和参与作品意义生成来发挥文本的积极作用。因此读者不是被动的,不仅发挥了积极参与、共同创造作用,而且是文学艺术作品存在和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他把文本比作是由读者与作者参与的一场想象比赛游戏,“如果向读者提供了全部的故事,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事情可做,那么,他的想象就一直进入不了这个领域,结果将是,当一切都现存地设置在我们面前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厌烦——在某种程度上说,文章未写出的部分刺激着读者的创造性参与”。因此文学文本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读者的参与和创造,文本中的“空白”能够激发读者进行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意义,同时也提供了积极参与的空间。

接受美学“以读者为研究核心”的根本意指,突出强调读者和读者接受活动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作者要发挥读者的能动作用,引导读者参与到文学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并存与作品的内在结构之中。接受美学为当前建筑空间设计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对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接受美学对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

接受美学冲击了以往传统的思想观念,改变了主体与艺术的交流方式。它把以往文学研究的核心地位降低到既依赖于作家、更须臾离不开读者的次要地位,同时把读者由以往的被动、从属地位提高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核心支配地位。艺术与文化现象具有一致性,不同学科领域相互联系和影响,建筑领域不可避免受其影响。设计师不断探索研究,重新审视设计中所涉及的人及人的行为在设计创作过程和空间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作者”与“读者”的固定关系进行消解,“读者”转化为“作者”,设计师与使用者进行互动创作;设计师引导使用者参与空间环境的创作并成为空间设计的一部分,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

(一)设计师与空间使用者互动,实现视野融合

接受美学理论注重读者的接受过程。姚斯认为读者的审美活动是“由接受主体的整个心灵选择出来与自己类似和沟通的事物才能使人愉快而产生美,才能使人从中体验和领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下是被动接收,而是带着“期待视野”在积极参与。使用者的“自己类似和沟通的事物”受传统观念、家庭背景、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影响,最终形成内在的“期待视野”。因此建筑空间的审美价值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取决于使用者的参与和体验过程。这就要求设计师要重视使用者在设计中的地位,积极与他们互动,考虑他们的期待视野和期望,关注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而不仅仅是建筑的抽象功能,努力使自己的创作视野与使用者的期待视野融合,才能更好实现建筑的空间价值。这不是要设计师一味地迁就迎合和拒绝独立的艺术创作,而是与使用者沟通交流,在使用者期待视野的基础上进行引导、二次加工设计。这种形式要求设计者本人对于使用者需求和生活方式具有充分的认识,并且需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同时两者互动能够改变设计师一贯的设计思维和经验定式,发挥使用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作品使使用者满意,有利于设计目标的实现。

阿尔巴罗·西萨曾说“建筑师不是专家,或者说是没有专业的专家”。他十分重视团队合作,在方案设计中,他总是在聽取业主或空间使用者的表达与反馈,意识到一些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与别人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他认为建筑师与客户缺乏沟通和互动交流,是阻碍建筑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他看来“没有对话与共识的设计,将是无法想象的”。在加纳泽斯教堂项目中,从一个现代的模型出发到最后完成,都是他与教堂神父辛诺的紧密结合下完成的。辛诺神父思想和开放,很多意见和建议都在设计中被采纳,同时到建筑最后被当地人所接受,也做了很多解释工作。这座白色朴素的教堂也成为西萨最纯粹和有力的作品之一。

PROMETEO音乐馆设计师深度挖掘空间使用者内心需求,改变以往设计以空间环境中心的设计模式,强调使用者的主体地位,以营造美好的空间体验。大多剧院的舞台设置在观众坐席的前部或者中心,伦佐·皮亚诺设计的PROMETEO音乐馆在旧建筑的改建中却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欣赏视听方式。他把400座的观众席设置在中心,将周围三层走廊作为舞台围绕在四周,表演者在走廊上不断地移动,观众在可旋转和倾斜的椅子上可实时跟上表演者的步伐。这种具有动感和互动性的观演方式,适应了现代建筑新功能的要求,顺应了现代音乐观演模式的变化,对建筑功能、使用行为的反向思考才是真正的设计创造(如图1)。在合理组织行为设计的过程中,诸多心理学和认知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必然成为交互设计过程中重要的决策依据。

(二)使用者填充“空白”,参与空间的生成

伊瑟尔在接受理论中提出“空白”理论,认为作品在创作活动结束后被读者接受之前,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的“框架结构”,需要接受者的体验、加工和创造,即二次设计。正是这些不确定性的“点”和“空白”推动“本文一读者相互作用”,因此没计师要关注“空白”,有意留下不确定、非固定的“空白”场所,让使用者对“空白”进行补充和完善,广泛能动地参与空间环境的生成,在参与和体验设计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和意义。使用者填补没计作品框架中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越多,作品的意义越完善,也就趋近使用者的期待视野实现。正如荷兰著名建筑师赫曼.赫茨伯格曾说,“如果按照固定的定义,以及随之而来的‘什么是对的和‘什么是错的形式符号,来进行环境的组织,住户不可能经常按照他们自己共同的意愿行事”。建筑空间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容器,可以提供众多潜在的可能性,而这种充满“各种潜在的可能性”和预留的“空白”正是满足空间使用功能上的延续性和人们生活变化需求的重要设计手段。

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世博会的水建筑以电子感应的方式引发观众的互动。该建筑外观为水墙,内部包括咖啡厅、展览空间等。“水墙”由喷射的水流构成,墙体上端设置了数千个智能小喷头,由电脑控制的传感器进行控制喷射和关闭。传感器可以感应到靠近的物体,并能够迅速作出相应反应。当参观者从外面靠近建筑时,喷头会自动改变水流形状,水墙形成一道门,参观者可以穿门而入,之后传感器会将“水门”关闭。该水建筑展现出多重意味:建筑聪明地感应与迎合参观者,参观者也创造与生成着建筑的“墙”和“门”(如图2)。使用者体验填充“空白”的乐趣,参与空间的生成,成为设计的创作者。

声音生活住宅室内外形态把空间中“人的行为和感觉”作为设计核心是荷兰实验性建筑事务昕NOX的基本特点。在荷兰森恩布鲁戈尔工业园区设计的《SON-O-House》,兼有建筑与多媒体声响装置的特征。空间中设置了23个传感器组成5个“声域”,参观者的动作会使交互式艺术容器发出相应的声音,从而真实地记录与反映着身体与行为在空间中的变化.人们音乐结构中体验与欣赏声音,并参与着声音的合成,感受形成音响的实际作曲过程。参观者在空间中的活动被附近的传感器探知,所测算的结果将被储存在一个数据库中,之前已经合成的声音可以在新的组合中得到再次编辑,即数据库是一个进化性的记忆空间,随着空间中参观者的行走活动而不断发展变化,成为空间的一个组成元素(如图3)。设计师通过参观者填充“空白”的行为,创造出了全新的空间体验,引发参观者与空间对话,正如伊泽尔说“作品的意义不确定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求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具有现实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

结语

接受美学把以往对设计师、空间环境的关注转向对使用者、设计师及空间环境三者关系的探讨,为空間设计带来一种新的视角,让“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注重使用者的感受、肯定使用者在设计中的地位.设计重心从以往被动、静态的物质审美行为逐步转变为积极、动态的行为审美体验,这种设计思维模式开阔了设计视野,实现了设计研究角度的根本转变,对建筑与室内设计和创作具有及其重要的开拓创新意义。

猜你喜欢

使用者视野美学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印花派对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纯白美学
抓拍神器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视野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