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促进小学生国学经典学习
2019-05-20余林丽
余林丽
国学经典是学生最为直接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往方式。笔者在一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中接触到教育APP的制作与运用,开始探索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小学生经典学习的实效。
一、设计经典诵读APP
本着界面友好、交互、便捷的设计理念,笔者在设计制作APP时,设计了“经典导读”“最美诵读”“小试经典”三个模块。
“经典导读”模块发挥推介经典诗文的作用,定期推送制作精美的各类内容:有原汁原味的配音朗读,有适度的重点语句的注释,有名家赏析,有画龙点睛的导读语、导读问答,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经典诗文。
笔者在设计“经典导读”模块的导读海报时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画风,吸引注意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当然,这些画风必须和内容相契合。为提高经典学习的实效性,在选用导读内容时,首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学段分年级推荐导读。其次,参考公认的国学推荐书目。名家名篇、经典诗文成为首选。有些不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及时剔除。“经典导读”模块的导读海报还要注重导读与激发思考相结合。每次推介,笔者都会认真撰写一两句优美的导语或者引发思考的小问题,注重引导,有时也鼓励学生、家长针对经典提出自己的问题。
“最美诵读”模块主要推介学生个人、学生组合、亲子组合的经典诵读原音。学习经典最好的方式就是诵读,声音和文字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经典学习的效率。为此,该模块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同时,挑选“最美诵读”也能促进全员参与诵读,增进交流,形成良好的氛围。特别是亲子组合的诵读,营造了共学经典的氛围。有家长和笔者交流时感慨,他和孩子为了诵读好《春江花月夜》,在一起互相督促背诵,又一起商量着寻找合适的配乐。为划分诵读角色,在一起沟通,甚至据理力争。在展现“最美诵读”时,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让家长刮目相看。有家长反馈,在亲子诵读的过程中,他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孩子有了共同的精神世界。
“小试经典”模块主要推介学生诵读经典的感悟心得、给经典的配画以及依据经典制作的手工作品等,活学活用。经典只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才会在学生心灵中扎根。比如,在春天里学习了春天的古诗词,再让学生们结合平日里的观察,或写写发生在春天里的趣事,或写写感悟心得,并制作手抄报。以后再读到这些古诗词,沉淀的情感记忆一下子就被激活起来,这样的经典学习比起简单机械地重复背诵要深刻。
当然,在实际运用中还可以开发出更多模块,但以不超过五个为宜。每个模块在每月固定时间推出,日积月累,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二、国学经典学习方式的转变
APP可以改变传统的经典学习方式。
一是丰富内容推介形式。比起过去的抄写,APP让文本以富有意境的背景美图呈现,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收集好相关资料,利用电脑后台进行编辑,发布后,家长还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阅读。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让其他老师和有兴趣的家长参与进来,进行分工合作。到了高年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都得到提高。
二是转变诵读成果的呈现方式。“最美诵读”板块展示的是学生配乐诵读的音视频。整合微信的语音功能,还有其他的视频分享方式,如配音秀等,可以及时推送学生成果。教师经常让学生自由组合,或男女组合,或几人小组合作进行诵读,丰富了诵读的音频资料。投屏功能让家长能够把学生的诵读作品在家中的智能电视上播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电子班牌、学校电子大屏等新媒介上进行推介。这样的交流展示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三是整合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等方式,让经典学习成为一种文化交流。“小试经典”成为老师、家长与学生文化交流的窗口,学生诵读的感悟化为自己乐于表达的方式。最典型的就是“诗配画”,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悟作画,教师或家长用手机进行拍摄,然后上传到这个板块。笔者还根据经典内容推出了“诗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系列、“诗中的花鸟虫鱼”动植物系列、“我喜爱的古诗文人物”英雄系列、儿童系列……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意识地将经典形成系统文化课程,在综合和比较中学会了诵读、鉴赏的方法。这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反过来也促进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丰富评价方式
过去对经典学习的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不能激励学生坚持学习经典。经典学习APP极大地改善了评价模式。
首先,调动了多元主体进行评价。家长、同学、教师,只要是安装了这个APP的用户群体都可以进行评价。学生们发布经典学习作品后,是非常期待得到肯定的。笔者一开始乐此不疲,每个作品都上传、评论。后来随着任务量越来越大,只好请同行帮忙评价。结果学生们看到更多老师的关注,非常兴奋。笔者在指导经典学习时经常引用这些评价。学生们也逐渐学会从哪些角度来评价,渐渐有学生参与其中。有的家长也在评价栏中为自己孩子作品吸引人气和关注度,经常发表议论。多元主体评价,正面激励经典学习。
其次,展示、交流模块发挥了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评价功能,因为“见贤思齐焉”。笔者还利用游戏媒介设置成长阶梯,闯关升级,灵活运用学习成果。例如,初级阶段达到诵读篇目20首,就能被评为“诵读之星”;达到60首,就晋级为“诵读大王”;达到80首,荣登“诵读英雄”榜。学生如果背会了,随时利用零散时间到组长处背诵,然后上传背诵音频。每年举办“诵读英雄榜挑战赛”,教师根据学生在线上的诵读作品,線下现场随机抽背。学生闯关成功后,照片、作品就会贴上相应的标签,获得经过个性化设计的奖状。这样每个学生在空间里级别就不同,权限也就不同,激励学生不断攀登新高度。
再次,经典诵读APP后台可以自动统计相关大数据,给教师做参考,发挥了评价的甄别、导向功能。随着软件平台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许多学习类APP的统计分析功能得到增强。“经典导读”的关注度、“最美诵读”作品的点赞率、“小试经典”的好评数,后台都会自动统计。教师能在这些数据中提取有益信息:1.哪些作品是深受学生喜爱的,甚至是知道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篇目;2.把点赞率、好评数作为评选参考,比起单纯依靠个人喜好来评价要全面;3.提出的导读问题实效性如何,都可以从统计分析中见分晓,从而改进导读的质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石化三小)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