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生命成长 追寻教育本真

2019-05-20杨九俊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

杨九俊

摘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参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从三个方面重建学校教育:关注未来,以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引领学校变革的整体转型;关注课堂,从儿童生命成长视角,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度探索;关注日常,从重建内容、重建秩序、重建边界等方面着力,实现学校生活价值的回归。

关键词:本真教育;生命成长;学校变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B-0014-03

生命教育在中国内地发展已经近20年了。生命教育研究学者们大致认为: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个体生命的潜能实现,注重终身发展;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学生在其自身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更好的自己。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纷乱与复杂,唐玉辉和他的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一附小”)团队主动投入到叶澜教授主导的“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中,立足人的生命成长,坚守教育的本真,且思且行,研究成果结集为“本真教育丛书”。这套丛书紧紧围绕人的生命成长,从关注未来发展、聚焦课堂变革、构建日常新生活三个方面引领学校教育的重建。它是一附小人用“生命·实践”教育的坚实脚步书写的变革之歌,是一附小对生命教育主动实践的甘醇硕果,是一附小人对学校整体变革的深切体验和深刻思考,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迪和借鉴。

关注未来:学校变革的整体转型

21世纪,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如何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培养具有公民素养、民主精神、健全人格以及创造与理性精神的新人,成为今天我们教育必须深刻思考并做出回答的问题,成为摆在我国基础教育界面前的崭新课题。

育人目标的校本化提炼。从“本真教育丛书”中,我感受到,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唐玉辉校长毅然做出的积极的回应。他根据学校“求真”传统文化、现实状况和未来追求,对学校教育核心理念、育人目标进行提炼升华和创造性转化,从而找准学校“真人”培养目标,即“具有完整生命特征的主动健康发展的人”。主动适应了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工作的使命和要求,实现学校变革的整体转型,彰显了办学特色。培育“真人”,首先关注生命的完整性,从终身发展的视角关注生命的终身存在与发展,关注“激发学生的内生力”,引导学生在人生成长道路上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生命的真实成长意义;其次关注生命的主动健康发展,提倡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而为,从而获得新的生命感受。我以为他们培育的“真人”就是未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的“全面发展的人”。

师爱教育灵魂的柔性化表达。怎样培育“真人”?我从“本真教育丛书”中寻得了答案。培育“真人”,就是要强调师爱。鲁迅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育最不变的是对学生的爱。爱意味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最美遇见你》中,我读到了121个关于爱的故事,教师以敏感、敏锐和细腻的心,捕捉着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次欢笑和哭泣、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皱眉。正如里尔克笔下的罗丹一样,“无处不抓住了生命”,然后试图接近他,亲近他,用话语去温暖他,去回应他的种种召唤,去给予他力量。爱意味着人格引领和文化熏陶。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应自觉修炼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德行高尚的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的生命完整而丰富。

学生发展权利的主动归还。教育是一项既立足当下又面向未来的事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必须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在面向未来的众多素养之中,我最看重的便是积极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今天的一附小把主动发展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教学和活动之中。只有赋予学生选择权、决定权,甚至犯错误的权利,他们才能真正实现在学校生活中认识自我、锤炼自我、塑造自我,教师才能看到学生“活泼泼的生命”,才是真正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东西,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负责,为学生的生命涂抹亮丽的底色。

从这套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附小团队是用思想去把握学生的生命,用理念去指导自己的言行,以此实现对生命生长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看见了一附小的“师者”为培育“真人”的百转千回。

关注课堂:学科教学的深度探索

教育者的精神热度,是对千疮百孔的教育保持勇气和信心的动力源泉。长期以来的课堂教育改革实践,大多是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做文章,结果收效甚微。在追寻教育本质的过程中,一附小更多地思考“为什么教”,即进行教育价值的追问。本真教育视角观照下的课堂,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分数教育,而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直面人的发展而催发的生命成长律动。研读《课堂的样子》的篇章,我能察觉出一附小的教育者追求具有“自主性、生长性、开放性”特征的“本真课堂”的一種热度,能体悟到课堂变革的力量,更能从字里行间寻找到课堂焕发的生命活力。

“本真课堂”关照课堂的生命气息。关注课堂不是关注知识,而是课堂中“学习知识的人”。从书中,我感受到一附小课堂教学中“学习人”的存在。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情感态度之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判断自己教学的起点。教师积极构建以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带着问题去自学自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实现个体在课堂中的生长;课堂上他们努力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本真课堂还以深度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整体性的文本解读和现实性的学生建构为主要内容,拉长教学研究的长度,拓展研究的宽度,增加研究的厚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度、温度和适度,让教学回到学习的本质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本真课堂”关心学生的真实生长。教育即生长,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一附小一节节以“生命成长”观照的、充满生长的课,让我听到了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他们首先把学生发展需要作为生长的前提,课前细化学情分析,找到学生的挑战点、突破点和生长点,让学生走进课堂和走出课堂是不一样的;其次是把“重心下移”作为学生课堂生长的条件,让课堂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中进行,实现课堂的“真实生长”。他们注重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划,注重横向单元目标的递进设计,放开视野打通小学六个年级的教材知识体系,关注同一专题内容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育人价值,注重同一专题的灵活结构研究,迁移、融通不同课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策略等,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真实的生长。

“本真课堂”关注课堂的完整开放。我主张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打开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命成长成为一种可能。我在《课堂的样子》中看到了以“生命关怀”的理念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形成完整而开放的课堂的样子。课前,教材重组,实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課中,转化利用各种资源,最后把课堂向课外延伸;课后,反思重建,推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提升。开放的课堂还应该是打破时空界限的课堂,一附小构建了体现“真”特点的本真课程、纯真课程、率真课程,丰富了课堂的内容,重建了课堂的样态,延展了课堂的边界。这样的课堂,沉睡在灵魂世界中的生命体验被唤醒,并自然地融进生活中,丰富和完善生命的体验,提升生命的品质和生命的境界。

关注日常:学生生活的价值回归

戴维·伯姆说:人类都存在一种思维方式——共享性思维。共享的核心,就是在真正意义上走向以人为本,以每个人的发展为本。学生工作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对每一个人的发展进行关照。《重建学生的学校生活》正是一附小这支团队多年脚踏实地前行收获的硕果。全体师生“参与其中”又“分享彼此”,从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校日常生活视角出发,结合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从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梳理、重建让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的新型小学生日常学校生活。

重建内容,体现体系的丰富性。从《重建学生的学校生活》中我读到,一附小学生工作聚焦学生成长需要,重新架构具有一附小“鸾娃”特点的学校生活内容体系。建构多元的学生学校生活的结构:一年级:神气小鸾娃;二年级:能干小鸾娃;三年级:聪明小鸾娃;四年级:智慧小鸾娃;五年级:健康鸾娃;六年级:阳光鸾娃。校园生活形成板块,岗位实践、校园节日、仪式庆典、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队活动安排错落有致,教育活动张弛有度,丰富多彩,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保证了教育的效果。

重建秩序,体现参与的民主性。一附小改变师生的学校日常生活方式,构建全纳型、共享性学校生活秩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校生活资源的开发者和分享者。实践活动、岗位体验、社团活动、校园节日、仪式庆典、主题活动等,每项活动学生都参与设计,自主组织,亲身体验。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彰显个性,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在开放民主的活动中提升对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世界的认识,形成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新的认识和判断,并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以为,一附小的学生成了学校生活的主人,学生的生命自觉被有效激活了,这样的教育回归到了教育的“本真”,有效改善了孩子的成长生态。

重建边界,体现资源的开放性。打破学校生活边界,让学生参与跨班、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甚至跨国交流活动,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新生活的基本样态。我从书中看到,一附小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他们不断拓展学生的学校生活边界,以学校生活、班级生活为核心建构起时空无限的学生新学校生活结构。他们把学生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与大自然、大社会进行综合融通,建设一种开放的、生长的学校新生活。学校生活和外界始终保持开放互动,学生在这样的无限时空里生活,是真正能实现成长与形成核心素养的。

孟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一附小有一群“真者”,他们一路求真,用坚实的行动诠释对了“真”教育的理解。希望唐玉辉校长和一附小的师生们在“求真”文化的引领下,继续唱响“真”教育,谱写动人的生命之歌,继续抒写“真”教育的华美篇章!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
基于生命成长理念的高校文化建设探究
基于生命成长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
返璞归真,追寻“生态体育”教学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为师当有大胸襟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深入开展生涯教育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