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5-20周春静
周春静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危重症,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诱发的心肌组织坏死,该病病情发展较快,病死率居高不下,这对临床抢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全局式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旅程抢救护理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60~84岁,平均(66.69±3.64)岁;梗死部位,前壁10例,后壁10例,下壁11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66.60±3.58)岁;梗死部位,前壁12例,后壁11例,下壁10例,其他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给予其积极的健康宣教,帮助其正确认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消除其恐惧心理;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指导家属认真学习[3]。(2)耐心倾听并解除患者的疑惑,向患者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成功治疗案例,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进而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开展。(3)运动干预,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指导其适当加强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及心肌功能,运动强度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逐渐加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4)饮食干预,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注意减少盐分和胆固醇的摄入,减少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导泻治疗[4]。(5)生活习惯干预,指导患者保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局式护理模式。(1)接诊优化:在进行急救的护理人员未到达前,首先需要电话通知急诊科人员迅速做好准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放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够获得及时的治疗。(2)病情评估优化: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询问患者胸痛部位及性质,及时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心跳或呼吸骤停,应及时采取心肺复苏急救,仪器选用美国Weil急救心肺复苏机MCC100[产品注册证号为国食药监械(进)字2009第3212006号];常规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指标,协助临床医师做好病情评估。(3)急诊流程优化:迅速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并进行抽血检查,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及时将患者送入介入导管室,30 min内对检查结果进行追踪。(4)交接流程优化:在心电监护下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协助临床医师完成介入治疗,介入术毕做好患者的情况交接,并进行护理记录。(5)护理优化:建立全面科学的管理制度,由护士长进行工作分配,定期对相关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考核,完善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优质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抢救指标和相关不良事件。抢救指标主要包括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急诊总时间;常见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复发和心绞痛。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急诊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复发和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危重病,患者可表现为持久性的剧烈胸痛,严重者甚至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5]。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发病率相对较高,虽然临床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该病仍然具有较高的致残和病死率。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发展较快,临床上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才能保证患者的心肌供血供氧,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效果[6]。
传统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流程缺乏规范化。全局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急诊和抢救流程进行科学全面的统筹,优化每一个护理环节,可最大限度提升临床抢救效率。部分学者认为全局式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急救质量,缩短抢救时间,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7]。
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全局式护理模式,从接诊、病情评估、急诊流程、交接流程等环节进行精心护理,为患者开展全面积极的护理干预,完善每一个细节。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等一系列抢救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休克等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局式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不良事件,并可缩短急诊急救时间,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全局式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优化急诊抢救流程,缩短急救抢救时间,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