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修复材料对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
2019-05-20沈仁虎
沈仁虎
天津市红桥区口腔医院 (天津 300100)
临床上对于神经发炎、牙髓坏死及接受过根管治疗的牙齿,均需要行全冠修复[1],决定冠修复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冠修复过程中修复材料的选择。现阶段,临床上通常会选择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虽然价格低廉、耐磨、抗压,但极易出现修复体和基牙边缘不密合等问题,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了限制。全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且其形状、颜色高度接近天然牙,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口腔牙齿修复的主要选择之一[2]。除此之外,越来越多临床医师开始重视全瓷材料修复之后的远期治疗效果,部分学者开始研究该修复材料对患者牙周组织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比较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患者采用金属烤瓷修复与氧化锆全瓷修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年龄9~45岁,平均(32.56±6.38)岁;男36例,女14例。对照组年龄10~46岁,平均(33.85±6.08)岁;男39例,女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原修复体将生物学宽度破坏,需将健康牙齿结构暴露;龋坏达龈下影响修复;上颌前牙折裂;牙体缺损;死髓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
1.2 方法
两组均行牙冠延长术,局部麻醉之后,以手术后龈缘新位置作为依据,确定切口位置,先行骨修整,以此来促使根面完全平整;对龈瓣外形、厚度进行合理修剪,同时对其行缝合处理,为了避免伤口出血,伤口处使用牙周塞治剂;完成手术后,患者戴2周左右的临时修复体,观察6个月,一直到龈缘位置稳定,再对其行冠修复处理。
冠修复处理:完成牙冠延长术,行牙体预备,然后再排龈,制模时采用硅橡胶制,在自然光线下比色,加工后制作修复体。对照组行金属(钴铬合金)烤瓷修复,试验组行氧化锆全瓷修复,处理完修复体之后,患者试戴,如果边缘密合度高,色泽与形态均满意,没有出现不适,则可在消毒处理后采用脂黏固剂将其固定。
1.3 临床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3-4]:牙龈出现严重炎症反应、红肿,且有出血和溃疡倾向伴随,牙周探针深度>3 mm,牙槽骨吸收比根长高1/3,则为牙周重度病损;若牙龈为深红色,光亮、肿大,探诊时出血,牙周探针深度>3 mm,牙槽骨吸收没有比根长高1/3,则为牙周中度病损;若牙龈的色泽比周围牙齿深,但是没有十分明显的颈缘黑线出现,牙龈有轻度水肿现象,探诊过程中没有出血症状,牙周探针深度≤3 mm,牙槽骨没有明显吸收,则为牙周轻度病损;若牙龈颜色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牙周探针深度≤3 mm,牙槽骨未明显吸收,则为牙周正常。
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时间、术后戴临时修复体时间及炎症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注:两组比较,P<0.05
2.2 临床指标
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术后康复时间及术后戴临时修复体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2.3 炎症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对照组6例发生牙龈炎,5例发生牙周炎,炎症反应发生率为22.00%;试验组1例发生牙龈炎,2例发生牙周炎,炎症反应发生率为6.00%;试验组炎症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58,P<0.05)。
3 讨论
近年来,牙冠延长术已经发展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并且受到了广泛推广[5]。根面龈、残根及冠桥等因素会使牙周断根继续留在牙龈下,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保留基牙,行牙冠延长术治疗,以此来将患者的临床牙冠延长,防止发生牙周病变[6-7]。切除牙龈时,同时需要将冠向部分的牙槽骨去除,以此来增加牙槽嵴顶以上牙体组织长度,并维持正常宽度。如果只将牙龈切开,而不将牙槽骨切开,有可能使患者病情复发,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寻找一种合适的材料行牙冠修复十分必要[8]。
本研究中,试验组牙周正常患者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康复时间及术后戴临时修复体时间更短;治疗后,试验组炎症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与金属烤瓷修复相比,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的效果更加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全瓷材料不容易附着菌斑,能更好地维持牙周组织健康。金属烤瓷中的金属内冠采用传统方式进行铸造,精度低,通常会有边缘收缩不密合等现象。而氧化锆全瓷冠的边缘准确性与密合度较高,能获得更加理想的修复效果,能够避免金属铸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不均匀及缩孔等问题,边缘密合度水平较高。
综上所述,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的效果更加理想,能缩短术后康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