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胰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5-20侯青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胰腺癌磁共振良性

侯青平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 青海 海西 817099)

1.5 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近年来开始得以广泛使用,该项技术的原理主要是依据水分子的扩散程度所造成的不同信号成像进行诊断[1],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胰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胰腺疾病患者中选取80例,所选患者均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同意书。其中,男46例,女34例;胰腺癌31例,胰腺良性肿块49例;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3.5±9.5)岁,病程2~5个月,平均病程(3.5±1.5)月。

1.2 方法

所选80例患者均行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Essenza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前8h禁食,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行定位扫描,后行常规扫描,包括横断面T1WI、T2WI扫描,扫描结束后选取肿瘤所在最大横截面积,采用单次激发SE-EPI脉冲序列,注射由北京北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增强扫描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后于不同时间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测量ADC值等指标[2]。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ADC值、肿块直径。(2)对比两组不同b值差侧得到胰腺良恶性肿块的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SPSS20.0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ADC值、肿块直径对比

表1中胰腺癌组患者ADC值、肿块直径均大于胰腺良性肿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ADC值、肿块直径对比(±s)

表1 两组ADC值、肿块直径对比(±s)

组别 ADC值(×10-3mm2/s) 肿块直径(cm)胰腺癌组(n=31) 1.45±0.02 5.21±1.24胰腺良性肿块组(n=49) 1.02±0.13 4.16±2.71 t 18.239 2.024 P 0.000 0.046

2.2 两组不同b值差侧得到胰腺良恶性肿块的ADC值对比

表2中胰腺癌组患者b值为60s/mm2、600s/mm2时所测得的ADC值均高于胰腺良性肿块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不同b值差侧得到胰腺良恶性肿块的ADC值对比(±s)

表2 两组不同b值差侧得到胰腺良恶性肿块的ADC值对比(±s)

组别 b值60s/mm2 600s/mm2胰腺癌组(n=31) 1.51±0.27 1.49±0.06胰腺良性肿块组(n=49) 1.20±0.14 1.07±0.05 t 6.745 33.850 P 0.000 0.000

3 讨论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并且在临床诊断中,胰腺癌临床症状接近胰腺良性肿块,加大了临床诊断难度。近年我国影像学事业快速发展,临床中开始采用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诊断鉴别胰腺良恶性肿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5 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技术能够检测人体内水分子的弥散特性,通过对ADC值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可提供早期病理改变相关信息。黄瑞瑜[3]等学者研究中曾提出,ADC值可定量分析病变组织内水分子的布朗运动情况,因此可以认为该指标可鉴别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此外,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技术对人体无辐射损伤,能够避免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患者接受程度也更高。本研究中,胰腺癌组患者ADC值、肿块直径均大于胰腺良性肿块组,且胰腺癌组患者b值为60s/mm2、600s/mm2时所测得的ADC值均高于胰腺良性肿块组,与罗丽[4]等学者研究结果完全符合。证实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技术诊断效果确切,漏诊率较低,有效弥补了常规磁共振成像的缺陷,是诊断鉴别胰腺良恶性肿块的理想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胰腺良恶性肿块患者临床诊断中可应用1.5T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技术,诊断价值较为理想,可准确诊断疾病,并具体区分疾病类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胰腺癌磁共振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