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新松叶蜂成虫日节律研究
2019-05-20刘童童张念念罗扬杨再华
刘童童,张念念,罗扬,杨再华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5)
会泽新松叶蜂Neodiprion huizeensis属膜翅目Hymenoptera 广腰亚目Symphyta 松叶蜂科Diprionidae,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的重要食叶性害虫。该虫在云南只分布于局部地区,未能占据所有的气候区,属于窄布型[1]。在贵州省会泽新松叶蜂主要分布在毕节市的威宁县和赫章县,危害面积较大,仅2016年发生 1.47 万 hm2,2017年又发生 0.93 万 hm2;危害严重的地区,松树针叶被食光,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目前,对于会泽新松叶蜂的研究只是涉及到生活史研究以及野外药剂防治等方面[2-5],并未对其羽化、交配、产卵等行为习性进行研究,而昆虫这些行为恰恰最能反映昆虫生活方式,与昆虫饲养、生物防治、生理生态研究、分类等关系密切[6]。笔者通过试验研究会泽新松叶蜂成虫羽化与交配节律,了解该虫的繁殖特性与规律,以期为会泽新松叶蜂的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采集会泽新松叶蜂高龄幼虫作为供试虫源,虫源地为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沙子坡和羊脚大坡等地的华山松林。于2016年10月将采集的幼虫带回实验室在室外用纱笼罩住,用新鲜华山松松针饲养,及时更换松枝,直至结茧;结茧后不定时少量喷洒清水用以保湿,翌年4月即可羽化。
1.2 成虫羽化交配节律观察 将收集的所有虫茧用纱笼罩住,用于后期观察试验。会泽新松叶蜂第1 代成虫羽化时间为每年3月底至4月初,在临近羽化时每天观察;成虫开始大量羽化时系统观察,每隔0.5 h 观察1 次,每次观察后将纱笼内的羽化成虫取出,转移到新纱笼中,继续观察其交配情况,连续观察7 d。记录每小时内雌雄成虫羽化数、交配次数和交配持续时间。
1.3 产卵行为观察 将交配过的20 头雌成虫分别转移到有新鲜华山松松枝的纱笼中,每笼1 头,观察记录雌虫产卵行为、产卵时间。
1.4 成虫日节律观察 剪取20 段大小相近的新鲜松枝,分别插入装有水的250 mL 锥形瓶中,并用纱笼罩住;选取健康活泼的雌雄成虫各20 头,分别将每对雌雄成虫接入纱笼中新鲜松枝上,连续观察7 d,一直保持20 对活虫数量,每隔0.5 h 观察记录1 次。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观察数据,研究会泽新松叶蜂成虫羽化、交配情况,研究其羽化、交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原始数据的处理、描述统计分析与图表制作均在Excel 2007 上进行。
成虫行为划分为移动、静息、交配和产卵4 种行为。日时间段划分:白天(6 ∶00—19 ∶00),黑夜(19∶00—6∶00);上午(6∶00—12∶00),中午(12∶00—14∶00),下午(14∶00—19∶00),晚上(19∶00—6∶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虫羽化 会泽新松叶蜂成虫羽化时在茧的顶部环茧壁咬切,仅留一点连接,使茧呈盖状揭开,成虫破茧而出。羽化成虫中雌虫数量占优势,雌雄性比达到了2.52∶1;成虫羽化率为73.17%,被寄生率为12.17%,败育率11.5%(表1)。被寄生和败育的茧颜色变暗呈灰青色,不似正常茧的浅黄色有光亮。主要寄生性天敌为寄蝇、姬蜂和小蜂;寄蝇在茧内发育完全后会在茧的一端钻一圆形小孔到茧外化蛹,小孔位于端部中央,直径为1.12~1.89 mm;姬蜂羽化时,寄生茧上的开孔较大,且不规则,一般在茧的侧面开孔。
表1 会泽新松叶蜂成虫羽化情况统计
连续7 d 观察发现,成虫羽化的日节律十分明显(图1),每天7∶00开始有成虫羽化,随时间推移数量逐渐增加,从10∶00 到12∶00 羽化数量急剧增加,在 12∶00 与 13∶00 左右达到最高峰,14∶00 后羽化数量开始急速减少,16 ∶00 成虫已经很少羽化,18∶00后完全观察不到羽化情况。羽化高峰期集中在 11∶00 至 13∶00,观察的 500 头羽化成虫中,该时间段羽化355 头,占71%。
图1 会泽新松叶蜂羽化日节律
2.2 交配行为 成虫从茧壳钻出后即排便,静伏十几分钟开始取食松针,补充营养后即可交配。交配与羽化一样,日节律变化十分明显;7∶00 开始交配,11∶00 交配数量急剧增加,交配活跃度明显增强,在12∶00 达到最高峰,13∶00、14∶00 交配活跃度也较高,然后直线下降,17∶00 以后很难观察到交配现象(图 2)。19∶00 至次日 6∶00 成虫活跃度很低,基本不活动,因此将 4∶00、20∶00、21∶00 观察到的交配现象认定为非正常情况下交配,不纳入考虑范畴。
图2 会泽新松叶蜂交配日节律
会泽新松叶蜂交配平均持续时间为(23.93 ±1.02)min,最短为 14 min,最长为 33 min,发 生 交配的时间主要集中11∶00—15∶00,在各时间段交配持续时间差距不大(表2)。
表2 会泽新松叶蜂交配持续时间
2.3 产卵行为 雌虫交配后即可产卵,雌虫产卵时尾部朝向叶柄且靠近叶柄基部,足部抱住松针,用锯腹片刺入针叶,前后滑动4~5 次,将卵产入松针内部,产卵后分泌蜡质封闭产卵处;平均产卵持续时间为5.01 min。每根松针产卵1 枚,偶有2 枚,并且集中在一个范围内产卵。成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会向光线充足处爬动、飞行,所以产卵通常会在光线充足处,这与野外调查中发现的情况相符合。松叶蜂幼虫也主要是在林缘和林内空窗地区危害。
2.4 成虫行为日节律
2.4.1 日时间分配 会泽新松叶蜂成虫行为日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静息行为,占64.23%,其次为移动行为和产卵行为,分别为21.17% 和11.57%,最小的是交配行为,为3.02%。
2.4.2 日节律 移动行为主要在6∶00—19∶00 进行,高峰出现在11:00—13∶00,60%的移动行为发生在此时间段,20∶00—4∶00 成虫基本不活动;静息行为与移动行为刚好相反,11∶00—13∶00 静息行为所占比例最小,20∶00—4∶00 该行为所占比例最高,最高达到 100%;交配行为集中在 11 ∶00—13 ∶00,12∶00最高,比例达到 25%;产卵行为在 22 ∶00—6∶00较少,7∶00 开始增加,13∶00—15∶00 处于高峰期,13∶00 最高,达到 32.5%(图3)。
图3 会泽新松叶蜂成虫行为日节律
2.4.3 白天黑夜行为比较 会泽新松叶蜂静息行为主要发生在黑夜,占全天静息行为的73.7%;交配行为只在白天观察到;移动和产卵行为也主要是在白天进行,分别占全天的90.73%和93.53%,夜晚产卵和移动行为很少发生(图4)。
图4 会泽新松叶蜂成虫白天黑夜行为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会泽新松叶蜂成虫的羽化随时间的变化十分明显,羽化高峰期在11∶00—13∶00,其间羽化数量占羽化总数的71%;其交配高峰期集中在11∶00—13∶00;会泽新松叶蜂成虫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静息行为,占64.23%,其次为移动行为和产卵行为,交配行为所占比例最小;静息行为主要发生在黑夜,交配行为只在白天观察到,移动和产卵行为也主要是在白天进行。
会泽新松叶蜂羽化和交配高峰期基本重合,说明其成虫羽化后会尽快寻找配偶交配,这也与野外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会泽新松叶蜂羽化成虫中雌虫数量占优势,雌雄性比达到2.52∶1;羽化率为73.17%,被寄生率为12.17%,这是在室内饲养的结果。如果在野外,考虑到捕食性天敌的作用,推测羽化率会进一步降低,因此对于天敌防治会泽新松叶蜂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国外学者于20 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了松叶蜂科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已明确了多种松叶蜂的性信息素组分,并已开始在种群监测和干扰交配防治中应用[7-8]。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仅在2 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主要是对靖远新松叶蜂进行研究[9-11]。针对会泽新松叶蜂研究的很少,只有荣昌鹤等[12]利用人工合成的松叶蜂性信息素单体对会泽新松叶蜂进行了初步的性信息素筛测试验,但结果也并不理想,需进一步试验。
本次试验中只对第1 代会泽新松叶蜂成虫的行为日节律进行研究,未涉及不同世代、不同发育期的行为日节律;室内养殖观察的行为节律与其在自然条件下的会有所差别,这些方面均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