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给“踏迹寻音”

2019-05-19吴宝龙

小演奏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图瓦倾情民风

吴宝龙

思想火花

对于音乐,无论是民乐还是西乐,我纯属一个门外汉。但是,我却由衷地为越声先生的“踏迹寻音”击掌叫好,尤為关键的是,他有超人的毅力、非凡的志愿为弘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舞蹈而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两年来,看着越声先生在“踏迹寻音”中的一篇篇作品,无任何炒作、宣扬、标榜元素,透过作品可以看到越声先生执着地为丰满充实栏目的可读性,付出了我难以想象和估量的努力。至今“踏迹寻音”公众号已拥有万名读者,确实令人感动,刮目相看。他的作品将历史与文化、地理与气象、民歌与舞蹈、乐器与演奏、民风与民情、学识与认知、感性与理性相融贯通、有机结合,始终秉承着“有迹必有音”的栏目宗旨,真正实现了“踏迹寻音”的初衷,其体现的是一种胸怀的敞亮、心灵的洗涤、认知的拓展、情思的充实和境界的升华。

我曾有幸在“踏迹寻音”的引导下,走进新疆图瓦人的村寨,揭开当地神秘面纱,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图瓦人的热情好客、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在文字的带领下,我置身于《鸿雁》歌舞场景,在浓情厚韵、深沉悠扬的乐曲旋律中,恍然觉得自己如同骏马奔驰在大漠草原上,又仿佛似雄鹰翱翔在苍穹云山间,此情此景给人一种韵逸情漾、悠远空灵的意境美感。

我倾情聆听,很快便沉浸在简单古朴的乐器声中,身心仿佛穿越时空,融入遥远的古风古情之地,心灵在遨游升华,情韵在飘逸荡涤,这些都是“踏迹寻音”给我带来的愉悦享受。

越声先生的“踏迹寻音”内容丰富,足迹遍布神州大地,所写之处包括大漠疆域、江南水乡、高山丛林、旷野田园……每一篇翔实而细腻、质朴而精致,使读者通过优美的文字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歌、不同乐器的特色。文章又与当地的人文风情紧密相连,只要你用心阅读、仔细品味,必然受益匪浅。

“踏迹寻音”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民歌民曲民乐源自于山村水乡,无不荡漾着淳朴简约、醇香浓厚的民情民风,给我们留下难以抹去的感受和印记。

虽未能关注“踏迹寻音”自推出以来的全部文章,但是每每阅读一篇,我都会被其精致翔实的图文讲述而深深打动,使我情不自禁地有感而发:

天涯海角艰辛踏,

韵逸意漾润心迹。

山歌乡曲倾情寻,

弘扬传承民乐音。

“踏迹寻音”一路走过的风雨路,既有粉丝关爱,也有知音追寻,这些从其一篇篇文章中就能得以印证。越声先生所走过之路、所身临之地,无不留下难以抹去的足迹和难以忘却的印记,而这些都是人生之中用金钱难以获取的财富。

阅读文字,聆听相关音乐或欣赏视频,仿佛有阵阵充满乡土气息、民生意韵的清风徐徐吹来,令人悦耳沁心,在文字与音乐中洗涤心灵、提升境界,享受天地云海、山林江河的悠远意境。越声先生出色又无愧地起到了桥梁沟通、阅听理解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其真正可贵和感人之处。

猜你喜欢

图瓦倾情民风
那一片花海
当足球遇上F1
多彩民风
爱过才知是梦
党风与民风形成逻辑的异同
阿勒泰地区图瓦人井干式民居可持续发展探析
课堂笔记大献礼
《The Ways of Nomad》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
丹青着意酣墨倾情——韩先成的中国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