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要“悟理”

2019-05-18俞天策

考试周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

摘 要:物理课其实是很“有理”的。只要你用心去悟,你就会深深觉得物理中处处皆有理。只有充分发掘物理现象和规律背后的哲理,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塑造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身心健康、热爱科学、积极上进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物理;教学;悟理

经常听周围人开玩笑说物理老师最无理,那么,物理课真的就是“无理”课吗?其实不然,物理课其实是很“有理”的。只要你用心去悟,你就会深深觉得物理中处处皆有理。

一、 声音中的“悟理”

1. “掩耳盗铃”。控制噪音的措施分别是声源处控制、传播途径控制、人耳处控制。“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控制噪音。此时,人听不到铃声,但别人仍然可以听见。盗铃者只是掩住自己的耳朵使自己听不见铃声,但铃声依然被周围的人听到。此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闭塞视听,自欺欺人,而应该博采众长,善纳良言。

2.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是85Hz~1100Hz。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听少说。先调查研究,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次声波,但老鼠等许多小动物都能听到,所以当发生地震或其他灾难时,它们比我们更早知道,所以会逃离。人在这一点上远不及它们。感悟是我们要向所有比我们强的“老师”学习,包括各种动物。这就是“仿生学”。

二、 力学中的“悟理”

(一)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它们之间的力的大小相等。感悟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伤害别人,其实也是在伤害自己。给予别人多大的伤害,自己也会受到多大的伤害。换位思考,不做伤害别人的事,遇事替别人考虑,会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会让世界更加美好。

(二) 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浮力一定时,减小物体重力,物体上浮。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浮沉的。它告诉我们,只有排出体内的水分,减轻自己重量,才能上升。太看重自己,会下沉到底的。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减少“水分”,才能减少自己的重量,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水平上升。

(三) 液体的压强与压强平衡

深海中的带鱼捕捞上岸就会死亡,其原因就是液体的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带鱼生活在深海,习惯了强大水压下的生活,体内外压强平衡。捕捞上岸,体外的压强突然减小,内外压强失衡,它就立即死亡。这个知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环境,突然的改变,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每个人都应该有危机意识,要做好生活的环境、工作的类型或内容等发生变化的準备,以免陷入被动。

三、 光学中的“悟理”

(一) 人的眼睛

人眼睛的成像原理就是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我们从刚一睁眼看世界,就看到的是倒立的,并且已经习惯。我们既不知道世界是倒立的,更感觉不到。但是,已经习惯了,不觉得是倒的。如果真倒过来,反而会觉得是倒的。真正是:“真作假来真亦假,假做真来假亦真!”。

(二) 实像与虚像

我们经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意思是眼睛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可是,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线改变传播路径后进入眼睛,人眼由于直视性认为光沿直线传播,从而看到虚像。这就告诉我们,有时,眼见也并不一定为实。要想真正认识世界,除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外,还应该有一双睿智的慧眼,一双用知识和科技打造的“心眼”。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生活中,我们就像物体,生活就是平面镜,我们对生活笑,世界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对生活哭,它就会对我们哭。只有每天开心面对生活,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笑声和欢乐。

(四) 凸透镜

凸透镜有汇聚作用,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于焦点。该点温度很高。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只有将自己的精力汇聚于一件事情上,用一生所有的时间去做一件事,那么,我们一定会做得很好。

四、 热学中的“悟理”

(一)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如果我们把每个人比喻成一个分子,那么,每个人对工作的热情越高,那么社会的温度就越高,社会就会进步很快。反之,每个人对工作冷淡,社会的进步就会放慢。

(二)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这正如人生中的朋友,太近了,每个人都没有自由空间,不舒服:太远了,又觉得关系疏远了,不亲密。只有保持一个合适的平衡距离,谁都会很舒服。所以,距离产生美感。

五、 电学中的“悟理”

保险丝。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根据焦耳定律,它产生的热量成平方倍增加,使其温度超过熔点而融化,从而切断电路,保护电路和其他用电器。生活中,当我们遇见危难时,我们在逃离,但有一群人,他们冲向灾难,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当外敌入侵时,我们选择了躲藏,有一群人,他们用血肉捍卫祖国的尊严。这些,不就是“保险丝”精神吗?

六、 实验中的“悟理”

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使用前都要调零。只有调零后,才能正确测量。正如人生,很多时候,要将自己调零,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物理学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每个物理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每位物理老师,只有充分发掘物理现象和规律背后的哲理,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塑造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学生塑造成一个个身心健康、热爱科学、积极上进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

俞天策,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
只因是物理
如何打造高效物理复习课——以“压强”复习课为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处处留心皆物理
我心中的物理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