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 构建小学高效数学课堂

2019-05-18陈若虹

考试周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数学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与理念,在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构建小学高效数学课堂的方法展开分析,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一、 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包括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现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内容,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化简单为复杂、化抽象为直观,以此来消除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存在的抵触心理、厌学心理,能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较差,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

二、 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 给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对象,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自主学習能力。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占据着数学课堂的主导权,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权威的,任何问题都要以教师的答案为准,在教师心目中自己的想法也是不容否定的,长久下来,就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数学学习效率较低,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给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对于敢于发表意见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自信心。

(二)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并且在解题过程中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解题习惯。比如,在“除法运算”课堂练习中,在中级练习阶段,学生经常会接触到连除的数学问题,如“12÷2÷3=”,很多学生的解答方法都是把这个连除数学式子分解开来解答,先用12÷2=6,然后再用6÷3=2,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结合律来解答这道数学问题,把最开始的数学题目转变成“12÷(2×3)”,这样计算起来答案更加的直观。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巩固、复习除法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加自如运用乘法、除法之间的转换,培养学生优秀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一些创新型人才、全能型人才,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去自主创新。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一道出租车计费数学问题:当前出租车的起步价为5元钱,2000米之内的按照1.2元钱计费,老师需要去的地方离学校20000米,老师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去思考一下一共有多少种解题方法,在学生的共同讨论之下,除了用常规方法解答,还可以用20000米都采用1.2元钱的计费,但是需要加上少计算的2.6元,无论何种解答方法都能够得出相同的结果。相比原来直接把解题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创新,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

(四) 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比如,在学习“百分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划分小组,让每一个小组都参与到“育种活动”中,通过统计出芽种子数量、未出芽种子数量、种子总数,让学生利用百分数来表示这些问题,由此来更为透彻地理解出芽率,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加强了对百分比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也能够利用所学百分比知识观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五) 优化数学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讲解完新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往往都会让学生去解答教材上的数学题,数学问题模式较为固定化,而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好动性比较强,注意力往往无法全部集中在课堂学习中,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优化数学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分数加减法”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如下数学问题:桃树占据了果园果树中的三分之一,梨树占据了九分之二,苹果树占据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数学问题。这时候学生们就可以集思广益,提出很多数学问题,比如:梨树与桃树一共占据了几分之几;苹果树与桃树一共占据了几分之几;苹果树与梨树一共占据了几分之几;三种果树一共占据了几分之几;梨树比桃树少占据了几分之几……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答问题,或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答问题,教师充分发挥出一个指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5(23):46-47.

[2]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吴松玲.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

陈若虹,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核心素养数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