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切入点设计
2019-05-18沈静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那就是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切入点是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入手处,是老师探究文本的工具,当然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抓手。一个好的切入点的选定是语文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也是需要不断探究的环节。
关键词:切入点;文题;中心句;关键词;人物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选准突破口便是给学生的一个支点,切入点的合理选择,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从以下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 抓住题目切入
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是用来揭示文章的中心的,我们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文章的标题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确定的,有多种多样的、经过了作者精心构思的关键的字、词。教学时抓住了这些字、词,就是引导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可以起到提纲挈领,辐射全篇之作用,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在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可以这样:
师: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老师写课题的时候你可以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什么问题。(板书课题)
生1:作者写了几部分内容?
生2:在百草园发生了哪些趣事?
生3:三味书屋发生了哪些趣事?
在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时,我会问学生题目中的“怀念”的对象是谁?作者又为什么写“秋天”,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学生通过这些提问可以比较快地把握文本,也能对文章有初步的感知。
……
二、 抓中心句切入
很多文章作者在构思的时候是有关键句的,中心句是文章中的灵魂,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它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课文结构,反映中心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时候,我让学生去理解并讨论“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学习《老王》这一课时,有这样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讨论谁是“幸运的人”,谁又是“不幸者”?怎么理解“愧怍”这一词。学生马上就议论开了,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孩子们很感兴趣,下面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而老王的形象也马上立体起来。
在学习郑振铎的《猫》的时候,可以抓住文中的两个句子“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来理解“好久”“永不”,以此作为突破口,理解作者对猫的情感;再抓住文中“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由此来理解作者作为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自我反思的高贵品质。
三、 抓关键词切入
契诃夫在谈创作体会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可以让我们找到分析文中的“入口”。《湖心亭看雪》这篇就是最好的证明。文中的量词虽少却精,虽少却“大”。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在此文中乘舟而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文美词妙。
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在理解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数量词作为关键词,抓住这些更方便学生理解与对文本主旨的把握。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稊米”的深沉感慨。
四、 抓人物切入
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我粗粗地算了一下,写人的几乎占了一半,文中的人物个个特点鲜明。这些写人的课文,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教学时可以从人物的特点切入,层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剖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如:在教学《纪念白求恩》一文时,就可以从“白求恩”这个人物入手来设计教学问题。如:白求恩是一个加拿大国籍的人,为什么毛泽东主席要给他写篇文章?为什么要“纪念”他?他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读懂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的精神。最后得出结论——作者毛主席呼吁全党全人民向白求恩学习,纪念他赞颂他的精神。写人的文章大部分可以用这种方式切入,更容易理清文章的主线,突出认识人物特点这个重点。
教学时,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可以有多种方法。但要选择好最佳的切入点。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考虑学生的兴趣,还要符合阅读的习惯,思維习惯,同时要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等等。以上就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切入点设计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散文名作欣赏.
[3]卢亚清.初中语文教学切入点设计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32).
作者简介:
沈静,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