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教学

2019-05-18刘景玉

考试周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数学

摘 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经历。尤其是对思维能力不够完善的小学生而言,实践过程能够深化学生感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辅助学生思考和探索,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探究;活动;数学;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正处于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需要经历完善充分的感知过程,才能强化认知基础,扎实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因此,活动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和强化学生认知的重要方式。

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性和指向性不强,更易被分散和转移。所以,系统逻辑性的数学知识难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教师更要注意为数学问题包上情境的外衣,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更强的探究和问题解决欲望。例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引入环节便可以给学生呈现不同角度下的教室内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不同角度所观察物体的不同这一认知,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中通过活动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和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呈现一个存钱罐,并将存钱罐的不同方向中的图片呈献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这几幅图片分别都是在不同的角度中看到的呢?随即以此情境作为帮助学生循序渐进认知三视图的感知基础,随后再通过正方体拼接的方式与实物图对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则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而是增加了更富有生活化、趣味性的色彩,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效果也必然更佳。

二、 构建趣味游戏,提高学生热情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动、积极性高、乐于参与和探究,游戏活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投入的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便可以利用小学生爱游戏的这一天性,塑造学生的品质,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掷一掷》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首先,教师设置教学问题:小组内的同学两两结合,双方掷骰子,掷偶数时红方得一分,掷奇数时蓝方得一分,看谁得分最高。通过学生游戏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概率的认知,并在学生的游戏间减弱了学生对学习的疲劳感。为了深化学生对概率的认识,教师可以继续设置教学游戏:为了升级游戏,给同学们更多的选择,班级中的每个小组设置对抗赛,每组掷10次,将每次的两颗骰子朝上的数字相加得到“和”,把“和”分为两组,A组是5,6,7,8,9,B组是2,3,4,10,11,12。掷出来的“和”在哪一组就算这一组赢一次,掷完后,看谁赢得次数多,谁就获胜。请同学们自由选择A组或B组的数,并做好记录工作。

不少学生在选择时,会因蓝队的数字更多,认为蓝队赢的可能性更高。基于学生的这一认识,开展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认知矛盾中产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最终学生明确了以上掷一掷中的游戏概率问题。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活动的方式探究不同的概率,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更帮助学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学习到了知识,游戏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知基础,强化了学生的感知。

三、 亲身动手实践,完善思维训练

實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经历。尤其是对思维能力不够完善的小学生而言,实践过程能够深化学生感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辅助学生思考和探索,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教育意义。对此,教师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创建,帮助学生在实践巩固认知基础。例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的基础上,引入新的问题情境:三年级共有四个班计划去春游,一到四班共有36、30、35和34人,学校共安排了两辆车,问怎样安排让哪两个班级乘坐一辆车?这一问题情境设置后,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经验上深化认知。为了辅助学生们的理解,教师可以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实践器材,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式检验自己的猜想,塑造学生的思维品质。经历了摆小棒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对加法的认知又深入了一个层次,学会了通过整数相加、个数相加这一方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列算式的方式进行运算加法,更能深化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认知,完善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四、 引导课外实践,拓展数学视野

课后作业和课外学习课内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学习技术的重要教学活动。针对课内课题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内教学完成后,为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课外实践题目:请在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物品,并通过自主测量的方式计算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于下节课上课时展示在课堂中。通过这种课外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认识世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巩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五、 总结

活动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也是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需要,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自主动手的方式强化感知,增强学习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活动、通过趣味游戏构建活动、通过亲身动手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构建多样的教学活动,在丰富学生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学认知,并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使其知识与能力获得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军.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250.

[2]朱华贵.课堂活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55,57.

作者简介:

刘景玉,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无棣县第四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